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房屋局局长就「检视《长远房屋策略》,缩短置业阶梯」议员议案开场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房屋局局长何永贤今日(三月二十七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林筱鲁议员动议的「检视《长远房屋策略》,缩短置业阶梯」议案的开场发言:
   
代主席:

  首先,我很感谢林筱鲁议员今日提出的议案,以及另外几位议员提出的修正案。房屋政策一直是政府和市民十分关注的议题。事实上,无论社会如何变迁,过去50年房委会(香港房屋委员会)的公营房屋一直扮演推动社会稳定向前行的重要角色。今天的议案非常重要,亦十分合时,让我们可就房屋议题的各个环节分享看法,深入交流。

  了解香港今天的置业阶梯,我们要回顾房屋政策历史。公营房屋政策经历了多个重大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香港只有私营房屋。一场火灾,政府要去照顾遭遇天灾的寮屋区居民,令他们有容身之所,这便开启了香港公营房屋的发展。公屋(公共租住房屋)一直为社会上最基层市民提供可负担的廉价租住房屋,一方面缓解低收入家庭的住屋需要,同时让他们积聚财富,培养子女成长,从而向上流动,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这样的励志例子在全香港比比皆是,相信在今日的议事厅中,也有很多这样上流、上进的好故事。

  随着香港经济发展,市民收入增加,中下阶层开始有置业的愿望和需求,但又未能马上负担得起私营房屋,房委会便在一九七六年宣布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居屋),并在一九七八年发售第一期居屋。居屋除了让中低收入家庭自置居所外,还让有能力的公屋居民拾级而上,逐步改善他们的生活,而他们腾空的公屋单位亦会交回再编配给有需要的基层家庭,这样便促进了公营房屋流转,切合香港独特情况,这样的房屋阶梯就此形成。特区政府于一九九七年和一九九八年亦分别推出「居屋第二市场计划」和「租者置其屋计划」一系列措施,进一步丰富这阶梯。

  后来由于亚洲金融风暴,房委会便于二○○二年决定停售居屋。及后我们经历一段长时间的低息环境,投资气氛十分炽热,热钱不断流入股市和楼市,很多家庭因楼价不断上升而越来越难置业。为解决这问题,政府一方面于二○一○年开始推出需求管理措施,以应对楼市炒风及供求失衡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二○一一年再次推出居屋,新一轮的居屋于二○一四年,在停了十多年后重新推出。但是,土地供应及发展从规划到落实需要经过城规会、环评程序及立法会审议等程序,在过往一段日子,我们的政治环境比较混乱,令土地房屋供应形成很紧张的情况。在复建居屋的初期,出售的单位每次只有两、三千个,往往出现好像林议员所说的很高超额认购。「居屋2014」当时的超额认购达62倍,及后有多次都有30倍之多。为解决房屋供不应求的问题,政府于二○一四年十二月公布《长远房屋策略》(《长策》),透过勾划策略性方向,以期逐步扭转房屋供求失衡的局面。按照《长策》的两个目标——「供应主导」、「灵活变通」的两个原则,政府每年更新长远房屋需求推算,逐年延展未来十年房屋供应目标,并以动态的方式回应社会、经济及市场的转变,适时调整。

  为进一步满足市民的置业需求,房委会于二○一六年推出「绿置居」(「绿表置居先导计划」)。「绿置居」受公屋居民欢迎,因此于二○一八年恒常化。在绿置居的「一换一」安排下,每个「绿置居」单位可同时满足绿表买家自置居所的诉求,同时亦可交回公屋单位予有需要人士入住。而针对白表人士的需要,房委会于二○一三年及二○一五年推出试行计划,容许白表人士在居屋第二市场购买未补价单位,并于二○一七年恒常地推行「白居二」(「白表居屋第二市场」)。此外,由于轮候公屋的一般申请不断增加至二○一七年底的155 000多宗,政府决定加大政策力度增加公营房屋供应以满足社会需求,由二○一八年开始将新的公营和私营房屋供应比例由60:40调整至70:30,务求能加快缩短公屋轮候时间。

  为善用市场力量、促进公私营协作,鼓励私人发展商参与兴建资助出售单位,政府在二○二三年六月公布私人兴建资助出售房屋先导计划,又名「乐建居」。在「乐建居」政策下有「公开招标形式」和「私人土地形式」模式。在「公开招标形式」下,政府会主动推出土地供发展商投标,以借助私人发展商的能力发展资助出售单位。政府将会在明日(三月二十八日)正式为柴湾祥民道的「乐建居」项目招标,预计这项目可提供(约)700个私人资助出售单位,截标日期定于七月十九日。而在「私人土地形式」下,政府会透过提供优惠地价安排,鼓励私人发展商提供私人土地兴建资助出售单位,以释放这些私人土地的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加资助房屋的整体供应。

  此外,为协助高于申请居屋资格,但又未能负担私营房屋的人士置业,政府推出「首置」(「港人首次置业」)项目。「首置」申请人须为居港满七年的香港居民、从未在香港拥有住宅物业、收入介乎居屋白表申请人的入息限额及该限额加三成,以及资产不超过居屋白表申请人的资产限额加三成。除了在二○二一年已开展工程、并提供不少于1 000个单位的安达臣道项目,还有市区重建局两个已推售一共有约750个单位的「首置」项目,政府亦正推展另外三个「首置」项目。全部「首置」项目合共可以提供超过6 600个单位。

  今日的置业阶梯如大家所听,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多年来的发展,是配合了香港多年来经历的社会、经济、民生种种状况,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有自己的路,也要找自己的路。今天的置业阶梯实在环环相扣,为置业人士提供不同选择,我们灵活地配合不同市民的置业途径,而各个置业阶梯在定位、面积、设计、目标受惠群组等,均有各自清晰的定位。

  房屋问题是本届政府施政的重点。我们非常有决心、有策略、有方法面对及解决一些存在已久的房屋问题,例如透过各项「提速、提量、提效、提质」的措施,加快造地建屋;兴建过渡性房屋和「简约公屋」;成立「解决劏房问题」工作组,加大力度打击滥用公屋,以满足市民不同的住屋需要。根据最新的估算,未来十年(即二○二四/二五至二○三三/三四年度)的总房屋需求为432 000个单位,因此政府订定的供应目标为440 000个单位。按公私营房屋的70:30比例,公营房屋供应目标为308 000个(单位),而私营房屋供应目标则为132 000个(单位)。政府会继续开拓足够的土地以满足未来十年期内132 000个私营房屋单位的供应目标。在第二个五年期,随着整体房屋供应、土地供应倍增,我们如林筱鲁议员所说,就会有空间,细心看看今天手上的项目应该如何调节,去迎接这空间和把握这机会,去调节公私营房屋比例,以及在公营房屋比例内出租单位及资助出售单位的合适比例,我们会及早规划我们手上的新项目,配合未来需要。

  至于公营房屋供应目标的比例,现时公屋/「绿置居」和其他资助出售单位的比例维持在70:30。我们听到社会上有不少声音,希望政府增加资助出售单位的供应。现时公屋需求仍然殷切,截至二○二三年底公屋平均轮候时间为5.8年,我们现在眼前要做的是尽快增加传统公屋的供应,加上二○二七/二八年度可以完成的30 000个「简约公屋」单位,全力以赴帮助现居于恶劣环境的市民,缩短他们轮候公屋的时间,让已申请公屋多年的基层市民尽快上楼,让居于「劏房」的儿童可以正常地健康成长。展望未来,在第二个五年期(即二○二九/三○至二○三三/三四年度)的公营房屋供应,我们会有显著的提升,这如同我刚才所说,将为我们提供好的空间去调整公屋与资助出售单位的比例。为准备这个时机的出现,我和我的同事会开展研究,聆听各方的意见,就像今天林议员提出的动议,便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我们了解各方的想法,整理出一套既贴近现实,又有远景的策略。

  至于位处置业阶梯顶层的私人住宅物业方面,维持私人住宅物业市场的稳健发展,是政府房屋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经过审慎考虑整体情况,二零二四至二五年度《财政预算案》宣布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即由当天起所有住宅物业交易无须再缴付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同时,金管局(香港金融管理局)亦宣布暂停实施物业按揭贷款的压力测试要求。我们相信这些政策可以协助有需要的市民置业,让年青人和年青家庭可以按自己各自的情况规划未来,选择合适自己的阶梯置业,谋发展并改善生活。

  主席,现时的置业阶梯经过多年的演化,务实地涵盖香港自己本身不同人士的置业需要。鉴于阶梯一环扣一环,任何的变动亦会牵一发动全身,所以我们必须小心筹谋。随着土地供应充足,公营房屋大量增加,整体房屋问题会得到大幅纾缓,我们将更有「底气」提出更全面、更有效、更到位的方法协助不同市民安居和置业。我相信今日不少议员都会有很多具参考价值的意见给我们,我们会抱着开放态度,细心聆听各位给我们的提议,我们亦会把大家的提议吸收在不断改善的房屋政策方案上。我会在总结时再作适当补充和进一步回应。

  多谢代主席。
 
2024年3月27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42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