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二十一题:向抑郁症患者提供治疗
*******************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林素蔚议员的提问和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悉,全港有超过30万人患有抑郁症,当中轻症患者的日常生活会受影响,而重症患者则有严重的自杀倾向。然而,患者如及早接受适切治疗,大部分能够痊愈。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15至24岁青少年的自杀率由二○一四年的6.2急升至二○二二年的12.2,创下历史新高,政府(i)有否研究该等自杀人士中,有多少人患有抑郁症,以及(ii)有否检讨向患有抑郁症青少年提供的支援及诊治服务是否足够;

(二)鉴于据悉,药物及心理治疗对部分抑郁症患者效果不明显,而越来越多研究证实脑磁激疗法(TMS)具有疗效,加上TMS配合心理治疗的成效会提升,政府会否要求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全面引入TMS,以向抑郁症患者提供疗效更佳的治疗;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三)鉴于截至本年五月,有七间医管局辖下医院提供TMS治疗,而现时亦有部分医管局辖下的网站提供TMS的相关资讯,但政府辖下的「陪我讲」精神健康推广和公众教育计划的网站却没有提供有关资讯,有关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就林素蔚议员的提问,经谘询保安局、卫生署和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后,现综合回覆如下:

(一)医管局以综合和跨专业方式提供精神健康服务,由精神科医生、精神科护士、临床心理学家、职业治疗师和医务社工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病人(包括抑郁症患者)按其病情和临床需要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二○二二至二三年度在医管局确诊抑郁症的精神病患者当中约有1 810名18岁以下患者(包括住院、专科门诊诊所和日间医院的病人)。国际上和本港的相关研究均指出,自杀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由多项风险及保护因素互相影响而成。政府现时没有备存自杀的青少年当中患有抑郁症的统计数字。政府会审视今年内青少年自杀的个案,了解背后因素,包括当中涉及精神健康问题的情况。

  医管局一直密切监察所提供的服务水平,尽量确保现时为患有抑郁症青少年提供的支援及诊治服务(包括住院服务、门诊服务、日间康复训练和社区支援服务)能够应付需求,例如维持精神科专科门诊的第一优先类别(紧急)个案及第二优先类别(半紧急)个案的整体新症预约轮候时间中位数分别为不超过一星期及四星期,以及加强对特定群组(包括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支援及诊治服务,例如增加精神科护理人手和专职医疗支援,以确保公立医院的精神科服务合乎病人的需要。

(二)二○一六至一七年度起,医管局各联网精神科已分阶段提供脑磁激治疗服务。需要指出的是,脑磁激治疗服务并不适用于所有抑郁症病人。医管局辖下医院精神科医护人员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临床需要,转介合适的抑郁症病人接受脑磁激治疗服务。现时,各联网的精神科已配置脑磁激仪器作治疗抑郁症之用。医管局会继续检视有关服务,以考虑是否进一步扩充有关服务至更多医院。

(三)「陪我讲 Shall We Talk」是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自二○二○年七月起推行的精神健康推广和公众教育计划。「陪我讲 Shall We Talk」旨在(一)加强公众对精神健康推广的参与;(二)加强公众对精神健康的了解,并希望鼓励市民及早寻求协助及介入;及(三)减低公众对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歧视。「陪我讲 Shall We Talk」一般不会直接介绍有关精神疾患的具体医学治疗方案,「陪我讲 Shall We Talk」网站有关抑郁症的页面已备有医管局网页的超连结,便利市民浏览相关资讯。
 
2023年12月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1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