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二十题: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
**********************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沛良议员的提问和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的书面答覆∶
  
问题:

  医院管理局(医管局)推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该计划),旨在深化香港与广东省医疗人才的专业交流,以及促进香港与内地公营医疗服务的发展。据报,首批医护人员(即83名广东省医护人员)于今年四月来港交流,而第二批医护人员亦预计于今年年底到港。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据悉,医管局透过推出该计划缓解公营医疗系统的人手压力,但有关医护人员来港只作短期交流,是否知悉,医管局如何透过该计划缓解有关问题;

(二)是否知悉,第二批来港交流的医护人员的人数及其所涉医疗专业为何;

(三)是否知悉,医管局预计何时安排香港医护人员前往广东省公营医院交流,以及有关详情为何;及

(四)鉴于据悉,医管局希望未来能够把该计划恒常化以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人才库,有关详情及落实时间表为何?

答覆:

主席:

  就陈沛良议员的问题的各部分,经征询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后,现综合回覆如下:

  香港特别行政区(特区)政府和医管局一直积极与持份者探讨不同的合作模式,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内医疗人才的交流合作,以共同提升大湾区临床医疗的专业水平和发展。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广东省卫健委)和特区政府医务卫生局的支持下,医管局于二○二二年第四季开展了「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旨在建立可持续的交流机制,便利大湾区内公营医疗系统的医护进行专业交流。交流计划首阶段以广东省作为试点,涵盖医生、护士、中医专家、放射师等不同临床医护专业。持续推动交流计划将增进大湾区内不同地区医护人员的相互作用,让他们熟悉其他地区医疗制度的运作,有助大湾区整体医护人才库的建立和水平提升。

  截至二○二三年十月底,累计已有来自广东省不同城市共10位医生、70名护士、七位中医师和五名放射师先后来港,在医管局辖下医院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广东省医护留港交流的时间会因应其个别医护专业的交流形式及实际情况而作出相应安排。以医生为例,10名参加首阶段交流的广东省医生来港为期一年,他们并已获香港医务委员会批准有限度执业注册。一般而言,有限度注册的有效期最长为三年,期满后可申请续期。交流期间除了培训项目,不少医护亦协同参与临床服务,为两地医护互相学习和提升临床工作水平提供良好机会,亦对纾缓医管局的人手短缺压力有一定帮助。参与有关项目的两地医护对计划给予一致好评,达致预期成效。

  建基于首阶段与广东省开展人才交流合作的成功经验,《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提出会加强香港与内地医疗人才双向培训及交流。就此,医管局将致力持续推进不同交流计划,进一步扩阔人才交流的深度及广度。具体而言,医管局会继续「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并正与广东省卫健委筹备第二批交流项目。在广东省卫健委统筹下,预计会有逾百名广东省不同城市的医护于二○二四年第一季赴港交流,第二批交流项目亦将涵盖更多医疗专业领域,例如眼科。另一方面,医管局已与澳门卫生局达成共识,开展「澳门医生专科培训计划」,预计第一批澳门医生将于二○二四年第一季起来港参加培训。

  与此同时,医管局现正积极与广东省卫健委和相关单位探讨派员前往广东省的公立医院学习交流,包括安排医管局放射师于二○二四年第一季到广东省三甲医院进行互惠技术交流。此外,医管局亦逐步计划与内地其他不同地区或城市如北京和上海,积极探讨建立双向人才交流,包括研究选派本港优秀医护人员前往内地公立医疗体系学习交流的可行性,期望可于明年陆续落实相关安排。
 
2023年12月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1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