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四题:免遣返声请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十五日)在立法会会议上葛珮帆议员的提问和保安局局长邓炳强的答覆:
 
问题:
 
  据报,近期非法入境者数字激增,而非华裔的非法入境者偷渡来港后,一般会提出免遣返声请在港逗留,而免遣返声请人(声请人)引起的治安问题困扰香港多年。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在免遣返声请不获确立者中,有多少人仍在港逗留及其逗留原因,以及有多少名仍在港逗留的声请人有犯罪纪录;有否估算,来年涉及该等声请人的公帑开支;
 
(二)今年涉及声请人的罪案宗数及罪行,以及当中有多少宗罪案涉及三合会;鉴于据悉,有非法组织安排不法分子偷渡来港后藉提出免遣返声请以便留港参与非法勾当,当局有何措施阻止该情况出现;及
 
(三)有否制订方案以尽快彻底解决由声请人引起的问题,包括有何措施加强打击非法入境活动及阻止非法入境者滥用免遣返声请机制,以及会否考虑研究部分市民的建议,修改法例以对非法入境者采取「即捕即递解出境」的做法及不容许他们提出免遣返声请?
 
答覆:
 
主席:
 
  保安局高度关注近日非华裔非法入境者数字急增的情况。今年一至十月截获968名非华裔非法入境者,当中约七成半于近三个月截获。过去三年,非华裔非法入境者对比同期非华裔非法入境者提出免遣返声请的数字,比率大约为八成。然而,自二○一四年实施统一审核机制至今,只有约1.3%的声请获确立。政府一直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在防止潜在滥用声请机制人士抵港的前提下,以高效率处理声请,同时符合法律要求的高度公平标准,并尽快遣送声请不获确立者。
 
  就提问的各部分,我回覆如下:
 
(一)截至今年十月,约14 700名声请人基于不同理由仍在港,超过一半(7 755人)仍有与其声请有关的司法覆核个案待高等法院原讼法庭审理,另有约2 670人有待来源国确实返回原居地的资格。详见附件一。
 
  获担保外释而获发表格8的非华裔人士(大部分为免遣返声请人)于香港的犯罪数字详列于附件二。
 
  二○二三至二四年度,处理免遣返声请及相关工作的预算开支大约为14亿元;按目前开支推算,预计最终开支应少于估算。预算二○二四至二五年度开支相若。
       
(二)及(三)随着疫情后内地国际航班基本恢复,内地驻外签证机关自今年三月起恢复签发外籍人士赴华签证,加上有谣言诱导非法入境者来港,近月非华裔非法入境者数目有所上升。不过,今年只有17名获担保外释而获发表格8的非华裔人士因三合会案件被捕,仅占总数百分之三,目前无证据显示有犯罪集团有组织地招揽非华裔人士偷渡来港参与非法勾当。
 
  即使如此,我们已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i)源头堵截方面,经两地专班讨论,内地执法部门严格检视可疑非华裔人士的入境目的,如有怀疑,会拒绝让其入境。保安局最近与不同国家驻港领事会面,就非华裔非法入境者涌港的情况表达高度关注,获领事同意全力配合。香港亦自二○一六年起与内地执法单位及广东、广西、云南、新疆四省区公安机关成立专项行动,携手打击非华裔人士经内地偷渡来港的情况。
 
(ii)执法及情报方面,最近,经广东省打击走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在粤港澳三地开展联合反偷渡的「清湾行动」,为期一个月,本地执法机构共拘捕了405人。两地执法机构亦成立专案行动,在十一月进行为期三天的联合专项行动「獴猎-3」,入境处联同警务处拘捕70人。两项行动被拘捕人士当中,大部分为非华裔非法入境者,亦分别有十人及三人涉嫌协助他人非法入境及留在香港而被拘捕。两地执法机构亦继续透过强化情报交换、加紧对赴华签证审批及对非华裔旅客入境内地的管控、调查组织跨境偷渡的犯罪集团、在内地偷渡黑点进行堵截,并联合巡航,以阻止非法入境者来港。广东省公安机关近期亦破获多宗涉港偷渡,抓获多名参与组织偷渡人士及偷渡非华裔人士。
 
  今年五月,警方升格「非华裔人士参与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活动工作小组」为督导委员会,由高级助理处长主持,加强检视相关罪行情况及情报收集、提升协调,制订更具策略性的执法行动。控方亦会于个别获担保外释而获发表格8的非华裔人士在港犯案被定罪后,向法庭提供有关群组的罪案数字或案例,邀请法庭考虑因应被告身分而作加刑。
 
  鉴于部分非华裔非法入境者提出声请后会参与非法工作,入境处于今年一月至十月共进行了11 081次巡查,拘捕512名非华裔非法劳工,减低其经济诱因。政府会继续不时突击巡查非法入境者匿藏及非法劳工黑点,亦会继续加强宣传聘请黑工属严重罪行,最高可罚款50万元和监禁10年。
 
(iii)尽快处理声请方面,政府会继续采取不同措施,包括持续以高效率审核声请及上诉、按更新遣送政策加快遣送声请不获确立者、善用大幅增加的羁留名额并加强管理。
 
  有关不容许非华裔非法入境者提出免遣返声请的看法,相关合法性和利害须小心考量。按终审法院于二○一二年Ubamaka案的判决,无论一个人的行为如何危险或不可取,若他在另一国家有确切及相当大的风险会遭受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政府亦不可将他遣返该国家。换言之,即使声请人曾被定罪,政府仍须按法庭要求,依循符合严谨公正标准的程序完成所有审核程序,方可进行遣返。
 
  多谢主席。
 
2023年11月15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6时23分
即日新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