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二十题:纾缓过海隧道挤塞问题
*****************
  ​以下是今日(十月十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恒镔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的书面答覆:
 
问题:
 
  为纾缓本港各条过海隧道及其附近的挤塞问题,当局分阶段推行大规模的改善措施,包括「易通行」(即不停车缴费服务)、「633」固定收费方案,以及「不同时段不同收费」方案(分时段收费方案)。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有意见认为,计划于本年内实施的分时段收费方案较为复杂,而目前距离该方案实施时间只有数个月,当局有否具体宣传措施,让市民清晰理解该方案的详情;如有,详情及时间表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鉴于有意见指出,在「633」固定收费方案实施后,西区海底隧道港岛出口往中上环方向经常出现挤塞情况,而预计在分时段收费方案实施后车流将会进一步增加,当局会否考虑增建一条往中上环的行车线,以疏导附近一带交通;如会,详情及时间表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三)当局预计各过海隧道口在拆卸收费亭后,可腾出的土地面积、可发展的地积比率及总楼面面积分别为何;该等地段有否发展计划,包括会否兴建有助纾缓隧道或市区道路挤塞的「泊车转乘」设施;如有,详情及时间表为何;如否,目前全港泊车转乘计划的发展详情及进度为何?
 
答覆:
 
主席:
 
  繁忙时间过海交通挤塞是极需处理的问题,政府一直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包括透过改善运输基础设施、扩展和改善公共交通服务,以及管理道路的使用,以纾缓道路挤塞。
 
  就陈恒镔议员的提问,经谘询运输署后,现回覆如下:
 
(一)即将在三条过海隧道,即海底隧道(红隧)、东区海底隧道(东隧)及西区海底隧道(西隧)实施的分时段收费安排,是一项全新的措施,目的是遏抑和分散繁忙时间的过海交通。政府十分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好让驾驶者掌握方案的详情及早作好准备,充分发挥分时段收费对调节交通的效用。
 
  为此,政府自今年三月公布三条过海隧道的收费方案开始,已积极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工作,包括新闻发布会、新闻稿、电视/电台访问、社交媒体/网上宣传、资讯「懒人包」、流动应用程式讯息、隧道广播和可变信息显示屏等,务求让驾驶者加深认识和理解政策原意,及第一阶段「633」收费的安排。
 
  为配合即将实施的分时段收费安排,我们正进行一连串准备工作以确保市民和驾驶者能够从不同途径获取过海隧道的收费资讯,政府会在立法程序完成并正式确定分时段收费的生效日期后,进一步加强宣传,让公众充分掌握具体的收费安排,当中包括:
 
(i)适时举行新闻发布会,电视宣传短片及电台宣传声带,上述多媒体宣传等; 

(ii)在「香港出行易」流动应用程式及网站新增功能,让驾驶者在出行前可查询实时及预计的过海隧道费资讯; 

(iii)在过海隧道增设的「隧道费显示屏」让驾驶者在出行期间可从显示屏得悉当时正收取的隧道费和收费点的位置,而显示屏将于分时段收费实施日起启用;及 

(iv)让驾驶者可在通过隧道后透过现有「易通行」流动应用程式或网站,查阅应付/已付的隧道费等。 

(二)于西区海底隧道港岛出口往中上环方向增建一条行车线,可提升该路段的容车量,令隧道口交通较畅通。运输署正与相关政府部门研究,如技术上可行,政府会进行详细设计并拟定推展的时间表。

(三)因应实施「易通行」后,所有人手收费亭将被拆除,我们预计西隧、红隧和东隧可分别腾空约12 700、4 500和5 800平方米的土地面积。在短期内,有关空间会用作改善隧道出入口交通的用途,包括扩阔现有巴士上落客和进出巴士站的空间、增加车道旁的缓冲区以确保隧道安全运作,以及理顺行车线的安排等。长远而言,这些腾出的空间可配合邻近区域的发展,政府在进行相关规划工作时将一并考虑。

  政府的运输政策是以公共交通为本,鼓励市民尽量使用公共交通服务,减少依赖使用私家车出行。政府致力在合适的铁路站或邻近地点提供泊车转乘设施,鼓励驾驶者停泊车辆后转乘铁路,藉此减少驶进交通相对繁忙地区的车辆数目。目前,全港有24个停车场提供泊车转乘优惠,提供合共约9 700个泊车位。为进一步增加泊车转乘设施,运输署正研究在合适的短期租约停车场,目标选址包括荃湾、青衣、马鞍山等,以及按「一地多用」的原则新建的公众停车场,加入提供泊车转乘优惠的条款。长远而言,政府在《交通运输策略性研究》下正构思按「一地多用」的原则建设新一代运输交汇枢纽,当中会探讨在合适的运输交汇枢纽提供泊车转乘设施。
 
2023年10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2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