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颁牌仪式(附图)
***********************
  香港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项目——香港天后诞和香港中式长衫制作技艺,成功获列入国务院于二○二一年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名录》)。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亲临香港,今日(九月二十二日)在孙中山纪念馆举行的仪式上,向两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香港天后诞协会和香港长衫协会的代表颁发牌匾,署理行政长官陈国基、署理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刘震和署理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谭美儿出席参与颁发仪式。
   
  因应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于二○一九年六月邀请,就列入《名录》作申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征询了非遗谘询委员会的意见后,向文化和旅游部提交了申报文件。

  是次成功申报的两个项目,涵盖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界定的「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和「传统手工艺」类别,具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并且在社区或相关范畴中具相当的代表性。两个项目在二○一四年及二○一七年先后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及《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该两个项目的内容简介如下:

(一)香港天后诞

  天后信俗在香港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于南宋时期,在西贡佛堂门已建有天后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或另外选定的日子,香港各社区会举行不同规模的贺诞活动,一些地方团体会筹办粤剧神功戏、抽花炮等活动以酬谢神恩,甚至举行海上或陆上巡游。信众透过贺诞活动,发挥团结社区与族群的作用。

(二)香港中式长衫制作技艺

  中式长衫在民国初年日渐流行。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上海裁缝师傅来港,丰富了本地长衫的制作工艺,更融合西式裁剪方法,形成香港独特的长衫制作技艺。昔日,香港中式长衫是妇女的日常服装,现时已成为重要场合的优雅衣着。男装长衫在新界传统中是宗族长辈的身分象征,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国务院分别于二○○六年、二○○八年、二○一一及二○一四年公布了四批共1 3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列入《名录》。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申报,并成功将粤剧和凉茶列入首批《名录》。香港有四个项目成功列入二○一一年公布的第三批《名录》,包括长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龙舟游涌、中秋节——大坑舞火龙和香港潮人盂兰胜会;另有四个项目成功列入二○一四年公布的第四批《名录》,包括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黄大仙信俗、全真道堂科仪音乐和古琴艺术。

  政府一直致力保存和推广本地的非遗,非遗办事处于二○一八年及二○一九年与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合办「香港中式长衫制作技艺传承计划」、二○一九年举办「解构男女装长衫:美学与工艺」讲座,并于二○二二年与香港长衫协会及相关学术机构合办「香港长衫技艺非遗研讨会」。
   
  为进一步推展非遗的保护工作,特区政府于二○一八年年底拨款三亿元以推行「非遗资助计划」,推动社区参与和加强对香港非遗项目各方面的保护工作。其中,亦包括香港天后诞和香港中式长衫制作技艺的资助项目,例如资助本地学术机构进行项目研究、出版专刊及推动中式长衫传承教育及资料库,以及支持地方组织举办各区天后诞,如九龙城、油麻地、佛堂门、蒲苔岛、大澳汾流、坑口天后诞等。
   
  政府会继续致力保存和推广本地的非遗,令香港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2023年9月22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3时10分
即日新闻  

图片

香港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香港天后诞和香港中式长衫制作技艺,成功获列入国务院于二○二一年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牌匾颁发仪式今日(九月二十二日)在孙中山纪念馆举行。图示嘉宾(左起)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港澳台办公室主任高政、署理行政长官陈国基、香港天后诞协会代表刘锦棠、香港长衫协会代表傅雅君及邱复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卢新宁、署理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刘震及署理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谭美仪于仪式上合照。
香港两个非遗项目──香港天后诞和香港中式长衫制作技艺,成功列入国务院于二○二一年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图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右)今日(九月二十二日)在仪式上向香港天后诞协会代表刘锦棠(左)颁发牌匾。
香港两个非遗项目──香港天后诞和香港中式长衫制作技艺,成功列入国务院于二○二一年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图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右)今日(九月二十二日)在仪式上向香港长衫协会代表邱复兴(中)及傅雅君(左)颁发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