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医务卫生局局长主持防控非传染病督导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附图)
******************************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今日(九月十一日)主持防控非传染病督导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检视《迈向2025:香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动计划》(《策略及行动计划》)下各项防控工作的推行进度,并与环境及生态局、教育局、卫生署、食物环境卫生署、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医院管理局和相关机构代表讨论应对非传染病的策略及措施。

  委员留意到香港与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正面对人口老化和非传染病日益严重所带来的威胁。在二○二二年,主要的非传染病,即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占本港整体登记死亡个案约45%(临时数字)。 

  政府高度重视非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为有效监测非传染病在本港的最新情况,以及协助制定公共卫生政策、调配资源、调整公共卫生服务和公共健康计划,卫生署于二○二○至二○二二年度进行了第三次全港性人口健康调查,收集本地人口的健康状况,以及与健康相关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委员会知悉人口健康调查报告的两个部分已分别于去年十二月和今年四月发表。 

  各委员在会议上亦讨论了《基层医疗健康蓝图》(《蓝图》)、控烟策略公众谘询,以及非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推行进度。

  自去年十二月公布《蓝图》以来,政府一直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建立以预防为中心的基层医疗体系。当中,委员支持政府今年第四季将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慢病共治计划」),以针对性资助(包括资助化验费及药费等)作诱因,鼓励45岁或以上没有已知高血压/糖尿病的香港居民配对自选的家庭医生。参加者在共付模式下,可在私营医疗界别就高血压和糖尿病接受筛查,以及早接受治理及作长期的健康管理。

  遍布全港18区的地区康健中心和地区康健站除了会是市民参与「慢病共治计划」的第一接触点外,亦会积极推广「一人一家庭医生」理念,在社区层面连系和协调不同医疗专业和公私营基层医疗服务,促进长远的医患关系,以及协助市民制订个人化的健康人生计划。

  吸烟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目前,本港仍有近60万人每日吸烟,烟草祸害不容忽视。政府今年七月开展「活力健康 无烟香港」控烟策略公众谘询,邀请市民就下一阶段的控烟工作踊跃表达意见,谘询期至九月三十日为止。

  卫生署一直推广健康生活模式作为预防非传染病的首要策略,并于二○二一年成立跨界别的推广体能活动专责小组,提倡把步行融入日常生活。会上亦讨论了如何鼓励学生进行体能活动。此外,卫生署透过一系列活动提倡健康饮食,而降低食物中盐和糖委员会亦在不同层面推广少盐少糖的饮食文化。卫生署一直以推广健康生活,并致力加强癌症的教育工作,以及推行多项癌症筛查计划。

  政府自二○○八年起推行防控非传染病的策略框架,并成立防控非传染病督导委员会。督导委员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二○一三至二○二○年防控非传染病全球行动计划》督导预防及控制非传染病工作的方向,并就《策略及行动计划》的推行进度作出建议、监督及监察,成员包括政府、公营及私营机构、学术界、专业团体、业界和其他主要合作伙伴代表。
 
2023年9月11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22时04分
即日新闻  

图片

医务卫生局(医卫局)局长卢宠茂教授今日(九月十一日)主持防控非传染病督导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图示卢宠茂教授(前排中)、医卫局常任秘书长陈松青(前排左四)、医卫局副局长李夏茵医生(前排右二)、卫生署署长林文健医生(前排右四)和其他委员在会议前合照。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右三)今日(九月十一日)主持防控非传染病督导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