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会见传媒谈话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今日(七月十九日)上午在北京会见传媒的谈话内容: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民政及青年事务局(民青局)访京团的成员包括常任秘书长林雪丽、民政事务总署署长张赵凯渝,还有副秘书长欧阳力,以及负责青年、民政、妇女事务的同事,都参加了这次访京团。这个访京团有几个目的,民青局自去年七月一日成立后首次访京,所以藉此机会特别拜会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向夏主任报告我们在完善地区治理建议方案方面的工作,包括月初立法会全票通过《2023年区议会(修订)条例草案》,以及现时后续为接下来新一届区议会组成的筹备工作,和新修订条例下提及的各项行政指引、会议常规的预备工作,我们亦有向夏主任报告。
 
  同时,我们亦报告有关青年及民青局下各项工作,亦有介绍民政署(民政事务总署)接下来在各区成立的关爱队服务。特首在政纲提出关爱队,亦在首份《施政报告》督促我们尽快成立。在刚刚过去的台风,关爱队亦有出动服务。我亦有向夏主任介绍和报告关爱队的工作。主任非常重视完善地区治理的工作,叮嘱我们要发挥好区议会,在《基本法》第九十七条谘询的功能和服务功能,充分让区议会可以掌握民情民意,协助特区政府施政。我们回到香港后会加强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民青局的同事一定会全力以赴,希望完善整个地区治理工作。
 
  此外,今次行程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在疫情稳定、通关后,民青局全面重启各项实习和交流活动。在二三至二四年度,透过青年发展委员会,已经拨款资助30 000多名学生到内地不同省市交流,实习名额亦有4 000多个。今个暑假是疫情稳定通关后的首个暑假,所以有很多同学争取机会在今个暑假参加不同实习和交流活动。在北京,现已有数百位香港学生正参加各项交流和实习活动。这次我们主要参与一些实习计划的开学礼,亦探望正在北京实习的同学。我们与很多同学见面,包括一些在北京读书的同学、一些参加故宫实习计划的同学、一些参加中科院(中国科学院)实习计划,亦有参加一个机构的实习计划,就是资助青年在北京金融机构和央企实习,另一个是让香港学生到海淀区参与基层治理的实习计划。
 
  民青局团队与学生交流时,感觉印象比我们想象中好,我们也担心同学来到北京,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是否能适应呢?不论是天气、生活各方面,还要在一个新环境工作实习,但我们真的看到香港青年的优秀和潜能无限。有些实习生只是来了一个或两个星期,已经很快融入北京的生活,与我们说到实习经历时都相当兴奋,甚至向我们推介实习单位附近的餐厅美食,可以看到他们非常享受实习生活。在实习中学习到工作上各个范畴,对他们亦有很大启发,例如昨天我们到了北京海淀区,看到同学在街道办实习,他们说最初想不到城市更新或地区治理的工作可以很新颖,包括谘询居民对地方建设、小区建设、各项措施(的意见),以及要想一些新的方法作宣传及文宣工作等等,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发,在很多实习机会中发现原来一些工作不是像他们以往所想的单一,而是很多元化,所以对他们将来计划自己未来工作很有帮助,例如昨天我们见了一位读护理学的女同学,她说没有想过会参与基层治理工作,但这次有机会参与海淀区一个小区的治理工作,对她来说是一个很新的尝试,日后她考虑自己的职场生活和生涯规划时会有多方面的想法。
 
  看到同学享受实习生活,我特别感谢各个支持我们的单位,包括故宫、中科院、央企、国企和不同的单位,例如昨天的海淀区街道办,因为他们很有心设计这些计划,不是打算只让实习生坐在一边观看,而是愿意设计一些项目让香港实习生有机会参与、「落手落脚」去做一些项目,亦按他们的专长和兴趣分配岗位,更重要是这些实习计划,不同机构不只让同学在工作岗位上有尝试,有人教他们做工作;在生活上,单位中的资深同事,甚至领导去亦负责担任友师、导师,不论工作或生活上去指导他们。有一个同学跟我们说,每日放工之后,他的导师会带他打羽毛球、乒乓球和到处吃东西,令他感受到北京的文创气氛非常浓烈,所以我非常感谢北京市和国家里不同省市支持各个实习项目的单位和机构,因为他们愿意提供这么多的实习岗位给青年学生,让香港青年可以扩阔视野。我希望青年学生珍惜这些机会,尤其是在回港后多些分享他们的经验。
 
  我们的团队这次除了探访青年学生外,亦拜会了一些与我们工作范畴有关系和接触的单位,包括全国青联(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北京市青联(北京市青年联合会)、还有全国妇联(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亦拜会了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刘赐贵,和他交流如何让香港可以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经验。整体行程四天,而真正参加活动和会面的时间大概两天多一些,但我们拜会了很多不同的单位,探访了很多学生。尤其这次是疫情后第一次的访京团,也是民青局成立后的第一次访京团。我们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未来会继续安排和考虑到不同的地方,拜会不同省市的单位、部委,并进行交流,希望争取他们给予更多机会、更加支持香港青年的工作。
 
记者:区议会选举有否订立了一个日期?是否有信心在换届后下年一月便立刻有一群新区议员可以上任?另外,修例通过后,立法会有声音指民选的比例倒退,你与夏主任见面时有否反映此项意见?「四四二」这个比例会否有机会再改变?另外,特首李家超早前在一个访问中提到,如果新闻业界可以自律便没有需要立假新闻法。民青局负责此项研究工作,其研究工作进度如何?是否真的如特首所说情况可控呢?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第一个问题,关于选举的工作,现在政制及内地事务局的同事现正积极筹备年底的选举,确保年底的选举能够有序顺利地举行,以及确保明年一月一日有新一届区议会议员履职投入服务,服务市民,得以完善了整个地区治理的工作。我知道在这方面,政制及内地事务局的同事正密锣紧鼓筹备年底的选举。
 
  至于新一届区议会的组成,我们已多次提及,是以一个合适的方法选出合适的人,在这个时代为地区治理打开一个新篇章,亦令区议会可以回复《基本法》第九十七条所说的接受特区政府就有关地区事务的谘询和提供服务的功能。如何令区议会更好充分发挥此项功能,以协助特区政府施政呢?这便是来届区议会有一批来自不同渠道产生的区议员,一个多元组成的区议会就可以集合社会各界的力量,亦可收集到不同阶层、背景和界别的市民声音,令我们充分掌握民情民意,发挥好区议会谘询和服务功能,协助特区政府掌握社会脉搏,提供更好的服务令到每一个市民受惠,令我们每一个政策都帮到市民。
 
  至于你刚刚提到假资讯的研究,这项研究已进入尾声。当我们收到研究报告后,会进一步审视顾问所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如何切合香港的情况。其实特首所提出的意见很清楚反映,施政是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方法,处理现在香港的情况。用合适的方法处理香港现时的情况是最重要的。我们在日后收到顾问报告时,会提出建议,希望可以用合适的方法来处理香港的情况向特首建议。
 
记者:夏宝龙主任怎样评价新的区议会选举制度,以及对于民主成分减少予以肯定呢?夏宝龙主任对于投票率会否有任何期望和指标呢?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要再强调的是,整个完善地区治理工作的建议方案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修订区议会条例,重塑区议会使其回复至《基本法》第九十七条所讲述的「非政权性区域组织」两个功能定位,一个是谘询的功能,另一个是提供服务的功能。而对于完善地区治理工作后,我们都会在政府内成立两个高层次架构,一个由政务司司长主持的「地区治理领导委员会」,另一个则由政务司副司长主持的「地区治理专组」,确保所收集到的民意可以上达,亦可确保政府的政策可以「落地」下达至不同地区中准确实施,协助市民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故整个完善地区治理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希望让其回复至《基本法》的初心及其功能定位,为市民提供更好服务和帮助市民。夏宝龙主任就这方面的工作是予以肯定,亦认为我们应更好发挥区议会的功能定位,令其回复至《基本法》第九十七条所讲述的功能定位,发挥区议会应有的作用。
 
  正如我刚才所说,政制及内地事务局的同事现正密锣紧鼓地筹备年底的选举。我们希望确保选举能有序顺利地进行,但要确保一个选举能否有序顺利地进行,投票率并非唯一的考虑因素,还有各方面的因素包括选举、投票站、点票的安排等。故我们讨论时,主任没有特别提及投票率。正如我曾在多个场合讲述,一个选举并非只着眼于投票率,因为投票率受多个因素影响,如下一场雨、或如现时高至数十度、四十度的天气、又或如早前的台风等多种情况,也会影响投票率。投票率并非我们唯一考虑的因素。唯一而最重要的是通过有序顺利进行的选举,可以选出一群合适的区议员加入区议会为地区服务,更好地服务市民,这才是最关键。故我们希望市民未来跟我们一齐支持做好完善地区治理的工作,包括日后新一届组成的区议会将会定期接触市民,希望能收集到市民的民情民意。另外亦有两个地区治理的高层次架构,而民政事务专员是区议会主席,将会更好地掌握地区的声音,并透过参与两个高层次的架构会议,专员作为区议会主席可在架构内反映社会和市民的需要,让我们得以解决市民的切身问题。
 
记者:见到去年15至24岁青年的失业率超过10%,比前年上升数个百分点。《青年蓝图》(《青年发展蓝图》)推出后,是否已可帮助他们?是否需要作出一些调整?到大湾区是否未来发展的方向?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回答你这个问题有几个方面。首先,各个如有一直研究一些劳工政策或就业情况的人均会知道,青年人的失业率在每个城市都是比整体失业率高,香港并不是一个独特情况。而在一些已发展城市,青年失业率于近年亦有一个上升趋势,内里有很多原因,故我们都要认清楚,青年就业这课题是需要整体社会一起去处理,这也不是一个只在香港独特出现的问题。
 
  另一方面就是《青年发展蓝图》(《蓝图》)于去年年底推出,内有160项措施,整个《蓝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整全地勾划特区政府在各个层面的青年工作。这是回归以来第一次出版的《蓝图》,我们希望透过这《蓝图》不单能令到政府内的政策局或部门都重视青年工作,更能凝聚社会各界一起关注和重视青年工作。
   
  我们见到《蓝图》推出后,的确引起了很多社会回响,亦有一些机构很愿意和我们一起携手做一些青年工作,故《蓝图》的目的,当然要解决青年的「四业」,即是学业、就业、创业和置业问题,故内有不同措施,而我们都会确保措施是按时、按目标达到,以解决青年人面对的问题。最主要是我们要凝聚社会不同方面的力量,一起给予青年人在香港可以有一个上升的空间。
   
  至于我们鼓励青年到大湾区尝试就业、创业或实习,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鼓励青年人到大湾区其他城市就业、创业或实习,这并不是解决青年的失业问题,而是要扩阔青年人的视野。我们要装备香港的青年人,让他们可以接触到不同事物,正如我们今次在北京见到香港的实习生,他们在北京的实习扩阔了其视野,对其整个成长阶段,可以有一个好好的启发,令他们可以重新规划整个生涯规划和学习方向,故我们鼓励年轻人到大湾区不同的城市不论就业、创业或实习,就是希望可以扩阔他们的视野。
   
  当然如果他们到大湾区不同的城市后,发现原来那处都有一些机会,适合他们的兴趣,他们在当地可能创业,我们都会鼓励。我们相信,透过这样的经验,可以进一步鼓励香港青年人可以启发和发现自己在不同方面都有不同发展和上升的空间,主要我们要让青年人有一个正如《青年发展蓝图》所说的,要启发他们透过不同机会和平台,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另外,我们都会拥抱他们所订立的目标,以及希望透过不同措施扶持他们,让他们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记者:这次你看到海淀小区的管理制度,觉得有什么经验可以带到香港?可能在地区管理方面可以借鉴内地做法?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我们觉得最大的启发就是他们与市民有固定的接触和沟通渠道,他们特别在小区内兴建了长廊,让小区市民在那里有多些机会聊天交流,对于自己的小区应该兴建甚么,他们可以给予意见,这个对我们而言很有用,因为如何能够建设好一个社区,令市民觉得设施和服务可以帮到他们,这一定是由市民的角度出发,这亦是为甚么我们希望完善地区治理之后,区议会可以发挥这个功能,因为日后的区议员有履职监察机制,确保每一个区议员都是尽责履职,所以每个区议员都要定期会见和接触市民,要开办事处、要收集市民的意见、要开居民大会。我们希望透过这些不同渠道再加上「关爱队」,更好地了解市民的需要,在建设社区时可以充分掌握市民的需要,为他们提供服务,这亦与我们在地区设新设立两个青年委员会的概念一样,亦是《青年发展蓝图》内其中一个措施,就是在18区内,每个区成立两个青年委员会,包括「青年社区建设委员会」和「地区青年发展及公民教育委员会」,这两个委员会都有三分一成员可以让地区青年自荐加入,这些地区青少年只要满16岁就可以加入,我们希望可以及早吸纳地区青年的意见,在建设和发展社区时可以充分考虑青年的声音和市民的声音,这正正与海淀区的地区治理工作一样,大家都是以市民的意见为依归、以民为本、以服务市民为中心,正如民青局团队的理念,就是「民政帮到你」,希望各项工作都可以听到市民的意见,可以帮到市民。
 
 
2023年7月19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3时28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