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系统优化功能便利市民登记
**********************
  卫生署今日(七月三日)推出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中央名册)系统优化功能,以便利市民登记器官捐赠。市民现时可更方便地得悉申请结果和查阅在中央名册的登记状况。

  市民可透过不同方式申请在中央名册登记。在今日推出的优化安排下,申请人如以邮寄、传真或网上(非使用「智方便」)的方式申请,须在表格中提供香港身份证的「签发日期」以进行更快速的自动核对,免除原有须等待以电话或电邮核实身分的安排。至于亲身或在网上使用「智方便」自动填表功能申请的人士,则继续可以在申请过程中同时完成身分核实。优化的系统让申请人在递交中央名册登记申请时,能同步接获通知该申请是否成功。

  「智方便」应用程式在五月推出「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查阅登记状况)」服务,让市民可方便查阅自己在中央名册的登记状况。相应功能亦已新增于优化的中央名册网站,「智方便」用户可在中央名册网站以新增功能快捷地查询其登记状况。

  成功登记后,市民捐赠器官的意愿将被记录在中央名册内,他们无须随身携带器官捐赠证。卫生署呼吁已签署器官捐赠证的人士在中央名册登记。

  政府发言人表示:「生命无价,透过捐赠逝者的器官令他人重获新生是无私的大爱行为,香港与全球医学界对遗体器官捐赠的精神及机制一直按「利他」(altruism)与「效益」(utilitarianism)两大原则而行。「利他」是无条件的,以自愿与无偿为基础,在自主自愿作决定受到绝对尊重的同时,捐赠者及家属不能预期有任何回报,而「效益」则以「达到最大善」(即「最大效益」)为目标。」

  发言人补充:「本港现行规管遗体器官捐赠、分配与移植的法例及机制按此两大原则而行,市民可自愿加入中央名册,清晰表达其个人意愿。未于中央名册登记的人士,若其家人同意,亦可捐赠其遗体器官令他人重获新生。」

  截至五月三十一日,中央名册的累计登记人数为354 785人。卫生署留意到五月份申请取消登记的数字曾在短期内出现不寻常的情况。在五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三天的短时间内,系统共收到超过28 000个取消登记的申请,然而随后的核实显示,这些申请当中有超过百分之七十五(约21 600)并非有效的申请,当中包括申请人根本从未于中央名册登记却申请退出、或无法完成身分核实程序等。此外,根据警方的调查所得,部分申请亦涉及故意干扰中央名册的行为,例如有人涉嫌盗用他人资料、或透过混搭不同人士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等方式,试图取消登记;或胡乱填上与申请无关的带侮辱性的内容等等。

  政府发言人指出,五月份不寻常的干扰或许带动了部分市民申请取消登记,可幸的是,卫生署留意到六月份收到的取消登记申请数字较五月份已大幅回落,同时间五月及六月份市民登记申请的数字分别超过5 000,是近年新高,比新冠疫情前二○一九年月均多超过一倍。医务卫生局及卫生署重视每一个登记,更尊重个人自主决定,会积极加强推广器官捐赠的机制与精神的教育。我们再次呼吁市民继续支持器官捐赠挽救生命的无私、大爱行为,不要受错误资讯误导,坚持拯救生命的初衷,携手保护本港多年建立的器官捐赠氛围。医务卫生局会联同医学界继续加强解说,让市民更明白及支持器官捐赠,为垂危的病人带来更多希望。

  发言人表示,大部分人如得知其家人死后捐赠器官的意愿,均会同意达成其遗愿。因此,把捐赠意愿告诉家人亦十分重要。已经登记的市民也可以作为榜样,鼓励身边家人和朋友支持器官捐赠,以大爱重燃别人的生命,让支持器官捐赠的讯息传遍社会每个角落。

  有关器官捐赠的更多资讯,请浏览专题网站:www.organdonation.gov.hk或「器官捐赠在香港」Facebook专页:www.facebook.com/organdonationhk
 
2023年7月3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7时4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