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十五题:支援少数族裔人士
****************
  以下是今日(六月二十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郑泳舜议员的提问和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报,近日深水埗发生了一宗伦常命案,三名少数族裔年幼女童不幸身亡及其母亲被捕。事件引起公众关注少数族裔人士的精神健康,以及对他们的支援服务不足的问题。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全港现有六间由政府资助非牟利机构开设的少数族裔人士支援服务中心及两间分中心,为少数族裔人士提供专设支援服务,当局会否增拨资源,增加该等中心的数量,并确保有少数族裔的工作人员;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鉴于社会福利署(社署)委托了三间非政府机构设立三支少数族裔外展队,过去三年,每支外展队的(i)人手编制及(ii)接触了多少名少数族裔人士及当中有多少人接受服务,并按所涉服务的类别列出分项数字;
 
(三)会否考虑在少数族裔人士聚居的地区增设少数族裔外展队;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四)鉴于据报,政府正计划利用地区康健中心分流需要精神辅导的人士至社署的社区精神健康服务单位,有关计划的详情为何,以及该等服务单位会否提供辅导服务,以让有需要的市民(包括少数族裔人士)能有更多途径向专业人士寻求协助;如会,详情为何;及
 
(五)鉴于根据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公布的最新数字,现时各医院联网的精神科专科门诊诊所稳定新症的轮候时间中位数为18星期至65星期,是否知悉,医管局会否研究缩短精神科专科门诊诊所轮候时间的方案,以确保包括少数族裔人士的病患者能得到适时治疗;如会,详情为何?
 
答覆:
 
主席:
 
  考虑到少数族裔人士独特的文化背景及需要,政府一直致力为少数族裔人士提供适切的支援,包括精神健康支援。就郑泳舜议员的提问,经谘询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劳工及福利局和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后,现综合回覆如下:
 
(一)为加强少数族裔人士融入社区的能力和信心,民政事务总署(民政总署)现时委托非政府机构营办六间少数族裔人士支援服务中心(支援服务中心)及两间分中心。支援服务中心和分中心为少数族裔人士提供各种支援服务(如学习班、适应课程、融和活动,以及辅导和转介服务等)。支援服务中心亦会举办有关情绪及心理健康的讲座及分享会,在有需要时将个案转介予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
 
  其中一间支援服务中心(「融汇──少数族裔人士支援服务中心」)除提供上述服务外,亦提供英语及八种少數族裔语言(印地语、尼泊尔语、旁遮普语、乌尔都语、印尼语、他加禄语、泰语及越南语)之间的一般传译及翻译服务。传译服务以电话传译为主,「融汇」中心亦于服务时间内透过即时通讯软件提供口译服务。
 
  现时,各中心均有聘用不同族裔的少数族裔员工(包括巴基斯坦裔、尼泊尔裔、印度裔、泰裔及菲律宾裔等),合共73名少数族裔全职员工和17名少数族裔兼职员工。他们主要担任项目主任和项目干事职务,因应不同族裔服务使用者的需要安排适切的活动,并为不谙中英文的服务使用者于中心使用服务时提供传译服务,协助他们与中心社工和活动导师沟通。
 
  现时八间支援服务中心和分中心位于湾仔、观塘、元朗、屯门、油尖旺、深水埗、东涌和葵青,涵盖少数族裔人士主要聚居的地区。民政总署会密切留意少数族裔人士的需要,不时检视如何更好地提供支援。
 
(二)及(三)自二○二○年三月开始,社会福利署(社署)委托三间非政府机构,于香港岛、九龙及新界共设立三支聘用少数族裔人士的少数族裔外展队(外展队),主动接触及协助有福利需要的少数族裔人士与主流福利服务联系。外展队亦会为少数族裔人士提供小组及活动,满足他们的福利需要。此外,外展队亦备有车辆到较遍远的少数族裔社区提供服务。
          
  在整笔拨款津助制度下,非政府机构在符合《津贴及服务协议》规定前提下,可按各自人力资源政策厘定编制,亦可灵活地调配资源及聘用人员,达致所需的服务质量及成效。社署没有备存这些机构外展队的实际人手数字。
 
  过去三年,三支外展队共接触6 980名少数族裔人士,有关服务的类别如下:
 
  2020-21 2021-22 2022-23
新开/重开的个案数目 532 396 500
举办的小组及活动数目 436 482 526
转介至主流福利服务/主流服务数目 943 775 845
 
  社署会继续密切留意社区的服务需要及外展队的营运情况,在有需要时增拨资源。此外,政府会探讨利用「地区服务及关爱队伍」的地区网络和服务经验,参与协助支援少数族裔相关工作的可行性。
 
(四)地区康健中心(康健中心)以预防工作为重点,在基层医疗层面提供预防疾病服务,提升市民对个人健康管理和预防疾病的意识。在各预防层面当中,第一层预防提供涵盖面广的健康教育活动及预防推广,当中包括精神健康。
 
  康健中心提供基本健康风险评估,以期及早发现健康风险因素。若发现市民有情绪问题,康健中心的护士及社工会提供健康谘询及辅导服务。康健中心亦充当地区基层医疗枢纽的角色,协调区内其他提供基层医疗服务的社区伙伴,为有需要的市民统筹转介服务,包括精神健康支援。
 
  为加强康健中心在社区精神健康支援方面的角色,个别康健中心会研究推出先导计划,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精神健康风险评估,与社区机构合作跟进,并及早转介高风险的个案。先导计划现阶段仍在规划中,政府将适时公布详情。
 
  此外,政府在二○二二年《施政报告》中宣布试行设立为少数族裔人士提供情绪支援及辅导的服务中心。医务卫生局正积极和非政府组织联络,预计于二○二三年内落实建议。
 
(五)医管局精神科专科门诊诊所实施分流制度,确保病情紧急并需及早诊治的病人获得优先跟进及治疗。新转介个案先由护士甄别,经有关专科医生覆核,分为第一优先(即紧急)、第二优先(即半紧急)和稳定个案。精神科专科门诊会安排有急切医疗需要(如有严重暴力倾向或自杀倾向等)的病人为第一优先个案跟进,确保他们能在合理时间内得到诊治。医管局的服务承诺是把第一优先和第二优先个案轮候时间中位数分别维持在两星期和八星期内。于轮候期间,如病人精神状况有变,可返回所属的精神科专科门诊再次接受评估以判断是否需要提前诊期,或到急症室求诊。
                  
  为进一步支援病情紧急并需要及早诊治的病人,政府在六月九日公布十项加强措施支援精神复元和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当中包括医管局就精神科专科门诊新症预约的轮候时间中位数订立明确目标,分别是第一优先个案轮候时间中位数不超过一星期,而第二优先个案则不超过四星期。
 
  为协助腾出专科门诊名额集中处理严重个案及加快处理新症病人,医管局自二○二二年年中起于精神科专科门诊试行以「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为基础,引入「共同医治模式」,邀请经临床诊断为情况稳定而合适的精神科专科门诊病人在社区接受基层医疗服务。
 
  医管局亦将继续按情况及服务需要,适当地安排专科护士人手,以期发挥其作用并缩短包括精神科在内的专科轮候时间。具体而言,医管局于二○一八至一九年度推出「综合模式护士诊所先导计划」(先导计划)。获医生筛选为适合参与先导计划的病人除接受医生覆诊外,在诊治过程中不同阶段亦会得到护士诊所跟进。在先导计划下,护士诊所由资深护师及曾接受专科培训的护士主理,工作包括病人接受医生诊症前的初步检查、化验、评估及护理等。
 
2023年6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42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