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署理医务卫生局局长就「改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健康」议员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署理医务卫生局局长李夏茵医生今日(三月十五日)在立法会会议就「改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健康」议员议案的总结发言:
 
主席:
 
  首先,再次感谢陈沛良议员提出改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健康的议案、邓飞议员提出的修正案,以及刚才多位议员的宝贵意见,都是一些非常有用和全面的意见。
   
  正如我在开场发言提到,提升儿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以及社会整体精神健康都有深远影响。政府明白,近年在疫情下,儿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都受到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积极推动不同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下我将分几方面回应议员的提议。
 
亲职教育
 
  为家长及照顾者提供亲职教育,是希望可以增强他们教养儿童及青少年的能力,以及在儿童及青少年面对压力时担当缓冲及守护的角色。因为儿童及青少年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挑战,政府会为家长及照顾者提供合适的亲职教育。
   
  首先,母婴健康院的亲职教育计划,目的是让零到五岁儿童的家长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有更多认识,并学懂一些处理技巧,从而扶育幼儿健康成长和培养他们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母婴健康院透过个别辅导及提供资讯、讲座、研习班,为家长及公众提供亲职教育。譬如在二○二二年,家庭健康服务已经举办了159场有关亲职教育的讲座和研习班,合共约有8 300位家长参加。
   
  教育局亦鼓励家长给予子女多点关心和支持,认识支援子女精神健康的方法。教育局通过网上工作坊,加强家长作为「守门人」的信心及技巧,帮助他们及早识别及支援子女在精神健康方面的需要,以正面的态度协助子女面对成长路上的挑战。在二○二一/二二学年,教育局共举办了26场家长工作坊,报名人次达11 000名。
 
校本支援
 
  在校本支援方面,教育局一直协助学校采用全校参与模式,在「普及性」、「选择性」、「针对性」三个层面,促进学生的精神健康,以及加强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学生。
   
  在「普及性」层面,教育局持续推动多元化的成长计划,例如与不同的纪律部队合作,在中学推行「多元智能跃进计划」及为中、小学生举办「学生大使──积极人生」计划等,透过历奇、团队建立及解难训练,提升学生抵抗逆境的能力,并帮助他们以自尊自律、勇于承担和敢于求变的态度面对挑战。
   
  在「选择性」层面,除了为家长提供「守门人」训练,教育局亦为教师提供有系统的「守门人」训练,以助他们及早识别有自杀风险的学生,并在中学推行「学生守护大使」计划,增强朋辈的互相支持和守望。在二○二一/二二至二○二二/二三学年,教育局合共为约500名教师提供60小时的专题课程。在二○二二/二三学年,累计来自66所中学,合共1 500名学生接受了「学生守护大使」训练。除此之外,教育局亦组织了「校园‧好精神」教师专业网络,透过定期分享最新资讯及有关资源,协助教师在校内推广学生精神健康,现时,所有公营中、小学均已委派教师加入教师专业网络。
   
  在「针对性」层面,教育局提供予公营学校的「学习支援津贴」涵盖有精神疾患的学生,以便学校有额外资源加强照顾这些学生在学习、社交、情绪和行为上的需要。校本教育心理学家亦会为学校提供谘询,进一步加强有精神病患学生在校园的适应能力。
   
  为了增加中小学辅导人手,由二○一八/一九学年开始,教育局于公营小学及参加直接资助计划的小学推行「一校一社工」政策,以提高整体的辅导服务质素。中学方面,社会福利署(社署)由二○一九/二○学年起,于全港460多间中学实行「一校两社工」安排,并相应增加督导支援;社署亦已于二○二一/二二学年为中学社会工作服务增加支援人手,让学校社工有更多时间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深入的辅导及活动,提升青少年的抗压能力。
   
  事实上,中小学校及受社署津助的非政府机构可在符合相关要求下自行选择聘请辅导人员以及其需要的资历。教育局根据二○二二年九月全港公营小学提交的资料,在公营小学从事学生辅导工作的人数约有810位。他们包括注册社工、学生辅导教师、具辅导或教学经验的检定教师和具心理学及辅导学等学位及相关经验的辅导专业人员。
   
  此外,「陪我讲Shall We Talk」计划亦通过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精神健康教材、游戏及资源套,支援教师在校园内向学生传达精神健康的信息。我们亦在二○二二年《施政报告》中订立「关键绩效指标」,目标是于二○二三年年底前将「陪我讲Shall We Talk」的精神健康教育资源派发至全港所有小学、中学及专上院校,以便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士都可以接收到精神健康信息。
   
  就学生因应校园生活复常而可能产生的精神压力,我们亦采取了具针对性的措施,例如教育局为协助学生逐步适应恢复全日面授课堂的学习和社交生活,于今年一月推出「校园复常‧好精神」专页,为学校及家长提供实用的资源,如学校资源包、家长锦囊及短片等,协助他们提升学生的适应力;及于今年二月为家长及教师提供专家的建议,让他们协助学生适应全面撤销强制佩戴口罩的安排。
 
公众教育
 
  为建立精神健康友善的社会,政府积极通过精神健康公众教育,从小培养儿童及青少年对精神健康的了解,目的是要鼓励他们在有需要的时候及早寻求协助,并减低他们对情绪疾患的误解及歧视。
   
  为了更有效地向儿童及青少年宣扬精神健康的信息,「陪我讲Shall We Talk」计划采取生动有趣的宣传方式,例如与受中小学生非常欢迎的艺人合作,推出与精神健康有关的动画宣传片;以及与香港电台合作推出以青少年成长时期遇到困扰为主题的戏剧节目。
   
  正如刚才霍启刚议员所说,我们希望使用艺术治疗,也十分赞同文化和艺术可以促进精神健康。所以在最近M+的草间弥生作品展览,我们也有资助青少年免费欣赏作品,以理解作为一个精神疾患人士的内心世界,从而希望让青少年对有精神疾患的人士有更多了解和包容,减低他们对精神障碍的歧视和恐惧。
   
  此外,社署于二○一九年七月起开展推广精神健康流动宣传车服务,在全港设置五部流动宣传车,以流动展览、小型讲座、活动、即时谘询和评估等方式,推广社区精神健康教育。疫情期间,宣传车加强了与学校的协作,举办网上情绪管理工作坊及讲座等,以加强社区精神健康教育。
 
社区支援
 
  除了在家庭及学校提供精神健康支援外,政府亦通过社区上不同服务单位的力量,在社区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儿童、青少年及其家人提供一些安全网。例如香港赛马会资助了一个先导计划,就是平行心间计划,这是根据澳洲headspace模式,专为年青人设计,希望可以支援年青人的精神健康。
   
  而政府亦于二○二二年《施政报告》中提出,由于自二○二○年年初起持续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为市民的精神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决定在禁毒基金预留三亿元,在社区层面加强支援有需要的人士,并提高公众对精神健康的关注。「精神健康项目资助计划」分两期开展,共有172个项目获批,其中获优先考虑的项目范畴包括为照顾者提供支援、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及青少年提供支援,以及加强家庭关系。
   
  医务卫生局亦一直大力推动以「医社合作」或「医教社合作」方式在社区提供精神健康服务,而这个合作模式是多个界别共同合作,其中包括「医教社同心协作计划」,在学校内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学生提供支援。我们亦有跃动同行先导计划,在社区为患有或怀疑患有轻度至中度专注力不足过度活跃症及合并症的儿童及青少年提供评估及介入。
   
  社署在二○一九/二○年度起每年增拨约5,600万元予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以提升其服务,包括将中心的服务对象扩展至15岁以下的中学生(包括辍学的青少年),加强对他们、其家长及照顾者的支援,并协助有需要的青年过渡至合适的成年支援服务。此外,社署辖下及资助的综合家庭服务中心或综合服务中心为有需要的儿童、青少年及家长提供转介,到一些临床心理或精神健康服务。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亦会与区内的中学合作,到校进行与精神健康宣传有关的活动。在二○二二/二三年度(截至二○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共有1 382名18岁以下的服务使用者。
   
  另外,为接触边缘和隐蔽青少年,社署自二○一八年十二月起资助非政府机构于全港设立五队网上青年支援队,支援队社工会主动到青少年常用的网上平台接触他们,找出有需要的青少年,并以在线及离线模式为他们提供适时的介入、支援和辅导服务,包括精神健康支援。社署于二○二一年十月起为这五队支援队增加支援人手,协助社工处理行政工作及推行活动,让五队支援队的社工可以有更多时间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更深入的辅导及小组活动。
 
医院管理局(医管局)精神科服务
 
  为支援需要精神科服务的儿童及青少年,医管局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设有不同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护士、医生、社工、辅助医疗同事,为有需要的儿童及青少年提供及早识别、评估及诊治服务。这个跨专业的医疗团队,会根据有需要的儿童及青少年的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一系列适切的治疗和跟进,例如住院、门诊服务、日间復康训練及社区支援等,希望可以提升他们的语言沟通、社交、情绪管理、解决问题、学习及生活技能等多方面的能力。医疗团队亦与相关机构(例如早期训练中心及学校)保持紧密联系,按儿童及青少年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援。
   
  我亦明白议员对于医管局专科门诊的轮候时间非常关注,鉴于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医管局已经于二○二○/二一年度推行儿科与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即两个专科的合作,是一个跨专业协作服务模式。在此模式下,儿科医生和护士会在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团队的支援下,为情况相对轻微、稳定的专注力不足,即ADHD、过度活跃症患者提供服务,希望可以增加服务量,提供更多服务予有需要的儿童。除此之外,医管局亦已于二○二○/二一年度起分阶段于港岛东及九龙中两个医院联网发展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服务,目的是加强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儿童及青少年。
 
基层医疗服务
 
  最后,我亦想提及有关基层医疗的服务在精神健康的角色。基层医疗其实就是「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在精神健康服务方面,我们都是用同一个宗旨。在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下的地区康健中心是采用「医社合作」的跨专业合作模式,核心的团队包括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营养师、药剂师和社工等。团队第一层的疾病预防是提供涵盖面很广的健康教育服务,以及一些预防性的推广,其中包括精神健康,睡眠健康等项目。同时,地区康健中心亦提供基本健康风险评估,希望可以及早发现健康风险因素。若发现有情绪问题的市民,地区康健中心的护士和社工会提供健康资讯及辅导服务。
   
  此外,地区康健中心亦充当地区基层医疗枢纽的角色,协调区内其他提供基层医疗服务的社区伙伴,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市民统筹转介服务。
   
  政府刚推出《基层医疗健康蓝图》,重点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策略以预防为重,社区为本,家庭为中心,希望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并推行「一人一家庭医生」,培养病人与其家庭医生之间的长远医护关系。如发现市民有心理健康情况或情绪问题,地区康健中心和家庭医生可以提供跨专业的支援。
 
  除以上的服务外,我们亦会再审视有关地区康健中心和基层医疗服务在精神健康需要上,可以提供更多哪方面的服务。
 
结语
     
  主席,政府深深明白儿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是重要的,这样才能协助他们在成长路上的每个成长阶段,都能保持身心健康,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医务卫生局会继续与社会上不同的持份者合作,共同为推动儿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和正向生活而努力。谢谢。
 
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1时31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