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十三题:在重建旧区时保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三十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梁文广议员的提问和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悉,现时有不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相关行业的传统商户在各个旧区经营,但他们不时因旧区重建而被迫迁,甚或无法继续经营。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有否为已被纳入香港非遗清单上的项目,制订适用于旧区重建的保育建议或指引;若有,具体内容为何;若否,原因为何;及
 
(二)在进行旧区重建的规划工作时,当局会否先了解重建范围内有否涉及与非遗有关的社区、团体或商户,并于有关工程进行前向它们提供支援,例如协助它们搬迁或向它们提供保育建议;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就梁文广议员的提问,经谘询发展局后,现答覆如下:
 
(一)特区政府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保护工作,致力提升社会对非遗的认知和对保护工作的参与,在二○一四年公布了涵盖480个项目的首份香港非遗清单;并于二○一七年公布了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涵盖共20个项目。此名录为政府在分配资源和采取保护措施订立缓急先后次序时,提供参考依据。
 
  非遗的主要特质为活态传承,不少项目同时分布在不同区域,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辖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非遗办事处)的主要工作为对项目的相关知识和技艺进行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和推广,鼓励公众参与,使得相关项目得到继续传承与创新。
   
  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于二○一八年十二月批准拨款三亿元予康文署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计划」,非遗办事处随即推行有关计划,以期达到加强保护、研究、教育和传承本地非遗清单上的项目,并支持本地非遗传承人及传承团体的传承工作,推动社区参与保护非遗。自二○一九年起每年推出一轮「社区主导项目」及「伙伴合作项目」,让拥有相关资历的本地团体和个人进行申请,计划内容包括传承班、示范工作坊、文化节、展览、专题书刊和线上推广活动。
   
  非遗办事处过去曾到访多个旧区,拍摄和记录传承人的工艺和作业流程,并安排在展览和公众活动向公众介绍。另外,非遗办事处亦会向其他政府部门的工作提供协助,就保存旧区的非遗项目提供专业意见和支援,包括鼓励受社区重建工作影响的传承人或传承团体参与非遗资助计划,让公众认识相关非遗项目的价值,藉以继续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项目等。
 
(二)市区重建局(市建局)在规划旧区重建时,会先进行地区规划研究,一般会包括进行文化遗产研究及走访区内相关的团体及商户,以了解该区具文化价值的场地、文化社区活动及特色。
 
  就个别重建项目而言,若项目内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或具地区特色团体/商户,市建局会参考有关的地区规划研究结果,提出保留及保育具价值的文化遗产的建议。另外,市建局亦会视乎需求而考虑在合适的重建项目提供「保留地区特色特别安排」,包括向受影响的特色地铺经营者提供现金补偿及特惠津贴,以及让他们优先及在特定年期内以优惠租金租用重建项目落成后的铺位,以促进及传承该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11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3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