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发展局局长就《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致谢议案辩论(第三节)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发展局局长甯汉豪今日(十一月十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致谢议案辩论(第三节: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及共同维护和谐稳定(一))的致辞全文∶
 
主席:
   
  衷心感谢多位议员在昨日的辩论过程当中提出很多宝贵意见。我在此先就土地供应的工作作几点回应。就这方面的工作,我们的指导方向是做到「提量、提速、提效、提质」。
 
提量

  在十月中的时候,我们紧接《施政报告》,首次公布了未来十年「熟地」供应预测达3 280公顷。对外,这是公开承诺;对内,这是自我监督和鞭策。
         
  有人问:我们有没有信心达标?我们是有一定信心的,并会为此全力以赴、做好研究、做好解说、做好执行,但有一点很关键的,就是我们需要各位议员和社会的支持,包括同意造地要多管齐下,不可以再次钻入有B不做A,有C不做B的争拗。不过,我亦深知造地发展项目向来都有大大小小的争议,现有居民、商户会因为直接或间接受影响而不满,亦有些市民会为守护理想而发声。我们全力推进同时,也要聆听市民心声,回应合理诉求。虽然我们已经优化了安置、补偿政策,但我们仍然要做好个案管理,向受影响人士提供资讯和支援。 
  
  透过展示持续的造地力度和清晰的目标,政府表示夺回土地供应的主导权,但这不代表我们不需要私人市场的力量。相反,政府不能包揽所有造地和发展。发展商在土地开发上有一定角色,重要的是审批条件始终由政府定出,大型土地发展项目亦会由政府主导。早前获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原则性同意三宗土地共享先导计划申请,正是私人力量在政府定出的框架下、在政府主导的土地供应项目以外发挥补足作用的好例子。
   
  到了今日,社会上仍然有人批评公私营合作就是利益输送,我绝对不同意这个说法。我们的着眼点是我们这些合作的项目,结果是否对老百姓、对我们社会有益处;是否按已经订下及公布的规矩进行;政府的付出,无论是直接的开支,或者在地价的扣减,是否物有所值,而发展商有否为其发展去补足地价。我们要做到公开、公平、有效地将高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
   
  未来十年期经平整的3 200多公顷「熟地」全部都是从政府主导的造地项目中提出来的。财政司副司长昨日已提到当中不少得我们两个重要的发展引擎——北部都会区和交椅洲人工岛填海。这两个项目是庞大的,所以这十年期之后,这两个项目仍然会在土地供应上扮演重要角色。
   
  今次《施政报告》公布的另一个新造地来源来自「绿化地带」检讨。我们再新识别了大约255公顷,预计可以提供70 000个房屋单位的绿化土地。我们会争取在二○二四年或之前改划第一批土地,我们明年会完成检视其他绿化土地,但我希望在此指出,善用绿化地不一定等如大规模建屋,例如:南大屿1 000多公顷的绿化地,相信部分是支持生态旅游、文物旅游的丰富资源,发展局可持续大屿办事处会在这方面协助推进。
   
  昨日有议员发言,支持将军澳137区发展为一个容纳50 000个房屋单位的社区,但同时表达对附近进行近岸填海表示关注,担心工程及日后填海土地上的社区设施影响现有居民。我希望强调政府现时仍未完成研究,我们在年底完成之后会作公众谘询,居民目前提早表达的意见,我们是备悉的。
 
提速和提效
   
  提速和提效,离不开精简发展程序。法定程序方面,经谘询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及广泛谘询持份者后,我们正与律政司法例草拟的同事密锣紧鼓,将于年底前向立法会提交条例修订草案。昨日有议员问,何时可以落实,我呼吁议会尽快通过。至于行政程序的精简,是持续进行的工作。最近我们已经展开新一轮的检视,研究《施政报告》点出的几个课题,目标是明年年中起就不同范畴提出具体意见。
   
  但我希望在此郑重表明,提速绝不能够影响工地安全,或成为忽视安全的借口。我们要透过科技、新技术协助业界提速。这方面的工作,包括推动「组装合成」建筑法,让它不只是一个建筑的方法,亦是香港引以为傲的产业。另外,我们明年起,会大举推动在建筑地盘安装「安全智慧工地」系统。我们亦承诺了明年为业界和政府全面使用建筑信息模拟技术(BIM)作审批图则定出路线图,定出路线图的目的正正是希望业界和政府朝着有关方向做好配套和人员培训,我们会善用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基金,以及在专上院校设计课程方面做好工作。
 
提质

  提质方面,加快老旧市区重建是重要一环。我们提出放宽申请强拍门槛,同时亦提出提高市区重建局的发债上限。这些措施,我们听到议会和旧区业主都表达支持。最近,我们向立法会事务委员会提交文件,详细讲述放宽强拍门槛的细节,我期望和议员有充分讨论。往后,我们亦会和各持份者,包括专业学会和居民组织作谘询。
 
结语
 
  主席,提供足够土地应付社会不同方面的需求,是政府和整个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新政府自上任以来,一直以此为己任,积极推进各个项目,致力革新。在未来的日子,我们会努力落实提出的措施,加强发展动能、排解民生忧难。
 
  我谨此陈辞,恳请各位议员支持今年的《施政报告》。
 
2022年11月18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2时22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