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卫生防护中心调查一宗新增类鼻疽感染确诊个案及公布深水埗区进一步环境样本检测结果
***************************************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今日(十一月十七日)表示,就早前于深水埗区出现的类鼻疽感染个案,最新流行病学和环境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水样本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另外93个于十一月三至九日采集的环境样本核酸检测呈阳性反应。

  此外,中心经卫生署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确认新增一宗感染类鼻疽确诊个案,涉及一名61岁男子,患有糖尿病,居于深水埗。他于十一月六日因发烧及疲倦前往明爱医院急症室求诊,同日入院。临床诊断为肺部感染,现时仍然留院,情况稳定。他的痰液样本经中心的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证实对类鼻疽伯克氏菌呈阳性反应。本港今年累计共录得37宗类鼻疽个案,包括21宗自八月起录得居于深水埗区的个案。

  因应在深水埗区出现的类鼻疽感染个案,中心已在区内进行大规模环境调查,于十月十日至十一月一日期间共采取471个环境样本,当中38个样本对类鼻疽伯克氏菌核酸检测呈阳性反应,包括两个从住户采集的拭子样本、四个于白田邨重建地盘所采集的泥土样本,以及32个从相关配水库上的草地所采集的泥土样本。相关结果已于十一月三日公布(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211/03/P2022110300811.htm)。就该32个泥土样本,香港大学团队从七个样本中培植细菌,卫生署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的全基因排序结果显示,泥土中的细菌与部分病人带有的细菌基因高度相似。

  鉴于在相关配水库的泥土样本验出类鼻疽伯克氏菌,中心与香港大学团队继续在相关地点进行进一步环境调查,于十一月三日至九日期间采集超过200个环境样本(包括在配水库的水样本、在配水库顶部通气口的外露部分的拭子样本、通气口周边的泥土样本及配水库顶部的拭子样本)。结果显示所有在配水库水体采集的水样本及拭子样本,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显示配水库的水体没有受到污染。此外,中心在当中87个在石硖尾及蝴蝶谷配水库的泥土样本、五个在石硖尾配水库的通气口拭子样本及一个在石硖尾配水库通气口附近采集的环境拭子样本对类鼻疽伯克氏菌核酸检测呈阳性反应,惟全部六个拭子样本的细菌培植均为阴性,显示未有发现活细菌。

  中心重申,调查至今所采集的全部水样本(包括相关配水库及患者家居水表所收集的水样本)检测均为阴性,显示配水库相关的喉管及食水没有受环境污染。根据水务署的数据,过去一年相关配水库及该区的食水样本的恒常水质监测亦一直没有出现异常情况,完全符合香港食水标准。综合流行病学及环境调查结果,中心及专家认为没有证据证实感染个案与相关配水库供应的自来水有关,同时亦未能确认相关传播途径。

  政府发言人指出,类鼻疽在香港属风土病,而这种病菌存在于环境。近日确诊个案数字较八月至十月回落。政府已于十一月十一日将类鼻疽纳入法定须呈报传染病。中心会加强监测及预防工作,并尽早介入任何在社区中出现的怀疑爆发个案。

  市民应避免接触受污染的土壤,进行有机会接触土壤或泥水的活动时,穿着适当的防护衣物。接触土壤和进行园艺活动后,用肥皂和水洗手。如有伤口,应尽快清洁,并以防水敷料覆盖。考虑到深水埗区曾经出现较多个案,为审慎起见,中心继续建议深水埗区市民,特别是长者及长期病患者,应先让每日首一分钟由水喉开出的食水排走后,才用作刷牙、洗脸或洗澡之用,亦不应饮用未经煮沸的水。

  发言人强调,水务署一直按严格的程序处理食水,并为供应各区的食水进行恒常水质监测,确保供应用户的水质完全符合香港食水标准。水务署使用氯为食水进行消毒,为避免输送过程中滋生病菌,水务署按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食水加入适量余氯,令病原体包括类鼻疽伯克氏菌难以在水管中存活。纵使供应用户的食水水质完全符合香港食水标准,为了让市民更加安心,水务署早前已采取一系列额外措施,包括:
 
  • 增加了全港供水区的食水余氯含量,为市民提供额外保障;
  • 完成在有关深水埗区配水库的通气口加装滤网,并陆续为辖下其余175个食水配水库的所有约2 400个通气口加装滤网,目标在两个月内完成;
  • 在深水埗区配水库的出水口位置加装了实时监察余氯仪器,并会以风险为本的策略,按需要于其它配水库加装。

  中心认为水务署采取的上述措施能有效预防配水库供应的食水受到类鼻疽伯克氏菌污染。中心再次呼吁市民,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弱的人士,如出现病征,应尽快求医,以接受适切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心会继续透过不同渠道向地区市民及公众人士提供健康资讯。就更多有关类鼻疽的资料,市民可参阅中心网站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4/101110.html
 
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20时41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