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二十二题:保育海洋生态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十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克勤议员的提问和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的书面答覆∶
 
问题:
 
关于保育海洋生态,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有否统计,过去五年每年本港录得多少宗鲸豚搁浅个案,并按涉及的月份和地区列出分项数字;
 
(二)有否收集关于鲸豚在香港水域内受伤及死亡的个案资料,并研究就该等资料建立资料库;若有,详情为何;
 
(三)过去五年每年政府保育海洋生态工作的详情及开支,以及于来年的有关计划及开支为何;
 
(四)政府会应用什么技术及采取什么措施,以确保与「明日大屿愿景」填海计划相关的工程能够减少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五)会否检讨保育海洋生态的政策及措施,并在进行检讨时把多年来进行的基建项目对海洋生态的累计影响纳入考虑之列;及
 
(六)会否与致力于推广保育生态的组织举办更多保育海洋生态的教育活动,以提升市民对保育海洋生态的意识;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设立了多个海岸公园以保护本港水域的重要海洋生物(例如中华白海豚和江豚),计及分别于二○二○年及二○二二年指定的大屿山西南海岸公园及南大屿海岸公园,本港受保护的海域总面积达逾6 000公顷。同时,渔护署亦正筹备指定新的北大屿海岸公园,完成指定后本港受保护的海域总面积将超过8 500公顷。此外,渔护署亦为本港水域的重要海洋生物进行长期监察,以及与不同持份者合作推行相关的公众教育及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对海洋保育的意识及参与。
 
  就陈克勤议员提问的六个部分,经谘询发展局后,我现综合回覆如下:

(一)过去五年,鲸豚搁浅个案表列如下:
 
  鲸豚搁浅数字(条)
年份 1-3月 4-6月 7-9月 10-12月 全年
二○一七 9 6 4 7 26
二○一八 18 11 8 8 45
二○一九 22 7 9 17 55
二○二○ 16 9 12 15 52
二○二一 9 15 4 4 32
 
  香港的鲸豚搁浅个案分布于沿岸各区,如西贡、清水湾、南区、南丫岛、大屿山及屯门等,没有明显分布模式。全年十二个月均有鲸豚搁浅纪录,其中中华白海豚于夏季的搁浅纪录一般较多,而江豚则于冬季有较多搁浅纪录。中华白海豚及江豚是栖居在香港水域的鲸豚动物,亦是大部分鲸豚搁浅个案所牵涉的品种。
 
(二)渔护署对于每一宗鲸豚搁浅个案都会跟进调查,收集并储存相关数据和资料。自二○○六年起,渔护署与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合作处理本地鲸豚搁浅个案,进一步提升处理鲸豚搁浅的专业能力。除了渔护署有储存鲸豚搁浅资料外,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亦建立「香港海洋生物搁浅网上资料库」,提供自二○○六年本港鲸豚搁浅个案的资料,供公众和科研人员参阅及使用。
 
(三)香港的海洋保育工作主要由渔护署负责,推行的主要措施包括将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水域指定为海岸公园或海岸保护区,并管理这些受保护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及物种、持续研究和监测香港海洋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制定及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育重要的海洋物种(例如中华白海豚及珊瑚等)、就附近沿岸发展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估订明严格规定,确保妥善处理工程对海洋生态的潜在影响、推行相关的公众教育及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对海洋保育的意识及参与等。未来一年的工作主要是筹备指定北大屿海岸公园,并会继续推行海洋保育相关的公众教育及宣传活动。政府过去五年及来年预算在海洋保育工作的开支表列如下:
 
年度 开支(百万元)
二○一八/一九 67.93
二○一九/二○ 86.75
二○二○/二一 102.63
二○二一/二二 101.88
二○二二/二三 99.23(估计)
二○二三/二四 86.65(预算)
 
 
  另外,政府亦一直透过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支持本港非牟利机构推动海洋保育项目和活动。自二○一八/一九财政年度至二○二二/二三财政年度,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共资助了96个清洁海岸特定主题项目,涉及总额约2,469万元。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亦已在二○二二/二三财政年度预留了1,000万元予清洁海岸特定主题项目。
 
(四)及(五)政府在二○一九年构思「明日大屿愿景」时,已顾及发展与保育并重。现时的填海技术能有效减低工程对周遭水质和生态的影响,例如「非浚挖式填海方法」及「深层水泥拌合法」,因为免却了移除海床淤泥的工序,能完全消除移除海床淤泥对环境造成的汚染,大幅减少工程对海洋生态的影响。政府亦会尽量保留现有生态海岸线,以及在可行情况下于人工岛建立人造生态海岸线。
 
  此外,「明日大屿愿景」相关的填海工程属《环境影响评估条例》(第499章)(《环评条例》)下的指定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倡议人须按照《环评条例》的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评估其潜在环境影响。《环评条例》下的《技术备忘錄》第4.3 条明确规定工程项目倡议人必须评估其工程项目与其他工程同步建造和营办时所产生的累积环境效应,并建议相应缓减措施。环境保护署(环保署)在审视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时,亦会确保有关累积环境效应评估的准确性及其结果符合《技术备忘錄》相关的法定可接受水平。
 
  整体而言,《环评条例》现时已要求工程项目倡议人需充分评估及考虑工程项目对海洋生态的影响。此外,环保署现正进行的《环评条例》检讨的其中一项建议,是建立一个开放的中央环境数据库,网罗环评研究和政府收集的环境数据,包括把过去生态调查结果及本地受保护物种的地理信息资料,经整合后逐步纳入中央环境数据库。该数据库将可利便工程项目倡议人在进行项目规划时,能更有效地评估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考量潜在的累积影响。
 
  渔护署亦将继续密切留意工程项目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并会按最新情况适时检讨上文第(三)部分所述的保育措施,以确保海洋生态持续受到妥善保护。
 
(六)渔护署一直与不同持份者合作推广保育信息,以提升公众对海洋生态的保护意识。渔护署由二○○○年起与珊瑚礁普查基金及香港潜水总会合作,统筹每年一度的香港珊瑚礁普查。此项全球性的公民科学家活动旨在监察本港珊瑚群落的情况,并提高公众对珊瑚礁的认识及保护意识。在二○二二年,参与活动的义务潜水队共有108支,潜水队员超过800人。渔护署自二○一九/二○学年起亦与香港中文大学的「珊瑚学院」合办「育养珊瑚校园计划」,旨在让本地中学生参与及体验香港珊瑚复育的工作。在二○二○/二一学年共有来自18间本地中学超过250位师生参与此计划。此外,渔护署亦与一众环保团体、大专院校及地区组织进行公众教育工作(如在汀角及吐露港一带),活动包括大使计划、摄影比赛及展览、自然导赏及清洁活动、制作生态教育短片及自助游教材等等,宣扬海岸保护意识。
 
2022年11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1时0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