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二题:重塑香港「盛事之都」美名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九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李梓敬议员的提问和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的答覆:

问题:

  据悉,随着本地疫情转趋稳定及防疫限制逐步放宽,不少大型国际赛事或活动逐步复办。就重塑香港「盛事之都」的美名,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政府会成立「文化艺术盛事基金」,由明年起每年透过该基金资助四项大型文化艺术活动,而据报每项活动的资助上限为1,500万元,政府会否考虑扩大对该基金的拨款,以提高每项活动的资助上限及增加受惠活动的数目;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二)会否考虑将该基金集中资助一些从未在香港举办或近年从香港转到其他地方举办的活动,并为该基金订立关键绩效指标;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及

(三)鉴于当局设立了「M」品牌制度,把「M」品牌授予在香港举行并获认可的大型体育活动,并对该等活动提供资助,有否评估,「M」品牌于过去五年在推动香港成为「盛事之都」的成效,以及是否知悉,当局来年有何优化措施提升现接受「M」品牌资助的12项赛事,以及吸引更多大型体育活动在香港举行?

答覆:

主席:

  文化艺术、创意产业、体育和旅游业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带动。其中,举办不同类型的大型活动及吸引国际盛事落户香港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就李议员问题的三个部分,我分别回覆如下:

(一)及(二)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不单显示了国家对香港的期望,更是对香港多年来蓬勃发展的文化艺术事业充分肯定,亦为业界带来源源不绝的发展机会。这个定位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有关支持香港发展成更具竞争力国际文化交流平台的指导方向一脉相承。特区政府已为发展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发挥中外文化荟萃的优势订下了策略方向。

  今年《施政报告》中提出设立「文化艺术盛事基金」(盛事基金),吸引和支持大型文化艺术活动落户香港,打造香港成为文化艺术之都,为文化艺术界提供发挥机会,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我们亦将成立由文化艺术界及其他界别领袖组成的「文化艺术盛事委员会」,就盛事基金的运作向政府提出意见,协助政府争取文化艺术盛事落户香港,包括一些从未在香港举办或近年从香港转到其他地方举办的活动,并协助政府审议盛事基金的申请。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文体旅局)在筹备成立相关委员会的同时,会推出盛事基金先导计划,让有兴趣于二○二三年内举办大型文化艺术盛事活动的主办单位申请资助。文体旅局会根据先导计划的经验,于二○二三年内将盛事基金申请和委员会评审程序常规化。我们已经制订关键绩效指标,每年透过「文化艺术盛事基金」支持大约四项活动,涉及最少10万名参加者。

(三)政府一直致力推动体育发展,提升香港成为国际体育盛事之都,并于二○○四年设立「M」品牌计划,以配对拨款和直接补助金支援本地体育总会举办大型国际体育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体育总会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的支援,政府于二○一九年拨款五亿元推行全新的体育盛事配对资助计划,鼓励商界提供更多赞助,促进本地举办更多高水平的赛事。计划的改善措施包括(i)增加每项活动资助上限至1,000万元,亦取消资助金额按年递减的规定;(ii)扩阔资助范畴至包括由本地体育总会举办、有世界顶级的运动员或队伍参与,亦可以吸引大量观众的表演或邀请赛事及(iii)增加使用活动盈余的弹性,让体育总会可运用盈余发展相关的体育项目。

  计划自二○一九年四月推行以来,反应良好。二○一九年已经计划筹办的活动数目由以往每年最多13项增加至15项。然而,部分「M」品牌活动受二○一九年下半年社会动乱影响而取消或延期,而原定在二○二○至二○二二年上半年举行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大部分亦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病疫情影响而相继取消或延期。在二○一九年四月至二○二二年九月期间,我们共接获45项「M」品牌活动的申请,其中10项「M」品牌活动最终能成功举办,获批3,731万元配对拨款,合共吸引约26万名观众欣赏赛事。

  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提出,政府将研究进一步优化「M」品牌计划,以吸引更多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在香港举行,包括增加每项活动的资助上限、取消同一申请人每年可举办的「M」品牌活动的配额等。我们亦会检视并放宽申请人的资格,以涵盖体育总会及相关团体所组织的活动,支持更多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在香港举行。
  
 
2022年11月9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48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