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应对疫情指导及协调组」记者会答问内容(附图/短片)
******************************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八月八日)上午主持「应对疫情指导及协调组」记者会,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医务卫生局副秘书长(特别职务)冯浩贤和副政府资讯科技总监黄志光亦有出席。以下是记者会的答问内容:
 
记者:你好,想问现时看见香港每日确诊个案已连续两星期超过4 000宗,现时放宽「外防输入」的措施是否意味着正式放弃与内地通关?另外想问,刚才提及四日居家检疫期内,这批人士可以在社区自由走动,现时其实儿童和幼童的(疫苗)接种率并不高,会否罔顾了他们的生命安全呢?最后想问,现时四日居家检疫期间这批人士可以外出、乘搭交通工具,其实政府方面会如何主动查核他们在进入处所时有否遵守「红、黄码」的规矩?谢谢。
 
行政长官:就刚才的三个问题,第一,我们与世界接轨和与内地正常通关,这两件事并没有矛盾,两方面亦要积极进行。今次我们采取「3+4」方案,刚才已解释,在平衡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我们希望维护民生活动和香港竞争力,尽量让社会有最大的动能和经济活力,因为我们既要保护生命,亦要确保我们有正常的民生活动。至于与内地的正常往来,这一方面我们正努力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内地的防疫政策。内地的标准是「7+3」,即是七日酒店检疫和三日监察。我们明白内地亦有管控疫情的风险要求,我们和内地有关单位讨论,希望两地在过关的时候尽量减少不便。我们希望将香港的实际情况向内地有关单位解释,从而在不把风险加大给内地单位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在通关的不便。我多次提及,我们要和内地有关单位在这方面达成共识。而且在减少不便方面,我们会按实际情况,希望逐步进行,令内地有关单位对于任何有共识之后一些减少不便的措施有信心。

  在我们与内地有关单位的沟通细节中,他们明白香港的情况,由于我们在商讨共识中大家要考虑不同方案,在未有共识前,希望大家明白我们并不打算公开细节,亦不希望令大家讯息混乱。但我们和内地在这方面的沟通是紧密的,亦在讨论的期间将刚才提及的,我们的整体防疫政策介绍给内地有关单位。
 
  在我的角度来说,我是以减少不便,希望逐步与内地在这方面达到一些方案,会尽快进行,但也要尊重内地「7+3」的要求,这是要逐步进行的,我们和海外接轨及与内地通关是没有矛盾的,两方面我们也要推展。至于在保障生命安全方面,刚才我用了特定的时间与大家介绍特区政府整体的防疫政策,正正说出我们不躺平,要控制确诊数字,而且是以科学精准的方法去识别不同风险级别的人士去管控,确保我们可以保护高风险的人士,包括「一老一幼」及长期病患者等人士。我们的政策亦要减重症、减死亡、减轻症变重症,所有的措施都是照这几个目标进行。
 
  我们今次使用的精准方法中,重点是用核酸测试。核酸测试令我们更有信心可以针对核酸测试的速度和结果,去分辨不同人士的风险评级,从而保障他们。接种疫苗方面,我们会全力推行,亦多次呼吁大家不要掉以轻心,以接种三剂疫苗为基础,确保我们有足够的防御能力去抵御疫情的变化。当然,疫情的数字会「有上有落」,因此我与两位局长经常针对疫情的变化讨论最新的防疫考虑。另外,在「3+4」新措施之下,「黄码」人士的活动在外出时有所限制,我们会加强巡查和执法,有关的同事在这方面会多做工夫,但我相信绝大部分的人士都愿意遵守这次「3+4」方案里要求他们的规限活动,因为我们已把规限减到最少,亦给予社会最大的活动空间。我相信绝大部分的市民都是尽责的,但在巡查方面我们会多做些。
 
记者:各位好。有数个问题想问。现时采用「3+4」方案,之前说过有机会采用「5+2」(方案),最后为何选择「3+4」(方案)?(检疫日数)是如何计算出来?四日的医学监察安排,即抵港人士获安排回家进行居家隔离,会用什么方法送他们回家?另外,在新措施下,每名食客扫描「针卡」时,食肆的装置一定要连接政府的资料库才能核对该张「针卡」,「针卡」载有个人资料,若食肆的装置与政府系统连接,变相是另一种实名制,有市民批评政府漠视民意,政府怎么释除公众在这方面的疑虑?谢谢。
 
行政长官:坊间对于我们的防疫抗疫政策或考虑检疫日数的措施有不同揣测,我不打算在此评论。每日我们根据实际数字和取得的数据作出考虑,而决定我们采用哪种最有效的方法以符合刚才我说的五点政府防疫政策,即既控制确诊数字,亦用精准的方法识别不同人士的风险级别来管控,平衡风险和经济动力。在我们今日宣布的「3+4」方案中,我们平衡了所有的风险,刚才医卫局(医务卫生局)局长也说过,「3+4」方案中我们考虑的风险与在社区检疫所传播的风险一致。在此考虑下,我们确保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平衡抗疫风险和经济动力而作出决定,我们认为这决定最符合香港的实际利益。
 
  至于检疫人士在第四天,即完成了三日检疫酒店隔离后可自行回家。事实上,检疫人士获发「黄码」后,检疫人士须每日进行快速抗原测试,测试取得阴性结果后可使用交通工具,所以检疫人士可自行回家;若其没有适合的居所,可于一般酒店继续接受隔离。
 
  另外,我们今次采取的「红、黄码」措施,是根据「疫苗通行证」的资料运作和派发「红码」及「黄码」。大家都知道「疫苗通行证」是根据个人实际名字给予其「疫苗通行证」,因此是基于现有措施派发「红码」、「黄码」及回复正常的「蓝码」,与现有做法没有分别,是按现有做法派发「红码」及「黄码」。
 
记者:你好,有消息指原定上星期五公布这些措施,因为涉及到一些技术问题而押后,是否属实呢?如果是的话,有什么相关的技术问题是当时未解决,而现在已经妥善处理呢?推出之后会不会有再出问题的忧虑呢?另外想问会多久会更新一次资料库呢?「红、黄」转码的时候会不会有延迟而影响一些市民按常的出行呢?如果有这个情况,市民可以向谁求助呢?另外都想问,刚才提到可能集中在早上退房,酒店需要一些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有什么指引给业界呢?如果退房时需要预防感染,为什么离开时,他们可以自由乘搭交通工具呢?因为根据大众的理解,交通工具应该更加挤迫,有没有考虑过回家那一程应该有专车接送?亦想问旅游界和金融界亦应该有反映过今次这些措施对复苏的帮助比较少,你们自己怎样评价呢?谢谢。

行政长官:对于坊间有不同的讯息去作揣测,我是不评论的。在决定我们「3+4」方案的考虑中,我是要充分考虑过所有数据,以及执行时实际操作是否符合我心目中要求的程度。在综合考虑之后,我今日向大家作出正式的宣布,并以今日的宣布为准。有关酒店的安排,我待会交给医务卫生局局长以及副秘书长去解答。

  我想告诉大家,我们决定做任何措施,首先是考虑对管控疫情的重要性,和是否符合刚才我所说的五点防疫政策。在符合这五点防疫政策下,我希望尽量给社会有最大的正常活动和经济活动空间。这亦是长远来说,我们要确保香港可以重拾它的经济活动和竞争力。我当然会留意疫情变化的走势是如何,但我刚才亦说了,在实际考虑方面,我是尽量避免「一刀切」的方案,尽量是按着疫情变化的风险管控,用精准的措施去针对需要处理、需要特别管控的群组。这个当然会按着实际疫情变化的数据和出现的情况,从而决定我们所采取的措施。至于真正「红、黄码」是怎样、哪个时候派,和酒店(的安排),我会交给医卫局。但可以告诉大家,「红码」和「黄码」的派发会按照核酸检测结果,在知道核酸检测结果的时候就会派发。接着我交给医卫局局长和冯浩贤副秘书长谈谈酒店的情况。

医务卫生局局长:今次的整体考虑是一个风险评估,我们用数据分析以决定风险是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我们将原本的第四至七天的四日检疫酒店变成四日的居家医学监察。我们通过三日的酒店检疫,其实已经可以找到八成的输入个案,继续余下四日的检疫酒店达致的效果不高,而我们相信用四日的居家医学监察,同样可以找到这些输入个案而阻截社区的传播。我要强调的是三日的酒店检疫后,其实这些旅客的确诊风险已经低过百分之一,现时在社区的感染其实是超过这个数目,换句话说,这些人带来的风险是低过社区内任何一个人,亦因此,这些人可以进行一些戴口罩的活动。刚才提到他们离开酒店,我们已经强调,「黄码」的人士是可以进行一些他们需要的活动,包括上班、使用交通工具,在使用交通工具的时候,我们要强调大家都要戴好口罩,所以他们的风险和社区内的人士是不会有分别,甚至可能稍为低一些。
 
医务卫生局副秘书长(特别职务):我补充一点,直接回应这位记者朋友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关注酒店内预防交叉感染的问题。大家想像一下,检疫酒店对日常运作、预防感染的要求比一般普通酒店为高。我们可以想像在早上的时候,可能有职员正在派发早餐,亦有进行核酸检测的人沿走廊为住客检测,也有人登记入住和退房。这些不同人士的风险系数是有所不同,所以酒店一向已建立了一套制度,确保他们相互之间不会有碰面而导致交叉感染,因此所耗费的时间会略为长一些。正因如此,我们希望可提前离开的朋友在退房时耐心等候酒店职员的指示。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关于「红、黄码」的私隐问题我想再补充一句,因为现在「安心出行」是将「疫苗通行证」二维码内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执行加密处理之后,再传送到政府有关系统进行比对。这些加密讯息平时是储存在用户自己手机的程式内,而不会储存在政府或其他的系统内,所以不存在你刚才说的讯息泄漏的问题,谢谢。
 
记者:想问三条问题。第一是问「红、黄码」,早前局长或一些行会成员都提到,「黄码」亦应给予一些密切接触者,但今日公布好像没有提到,其实是否在追踪技术(方面)出现困难,是如何讨论得出这结果?会否进一步扩展「黄码」至适用于密切接触者?第二,想问「3+4」的安排,我们留意到早前的计算是以抵港当天为Day 1,现在改为Day 0,这是否跟从内地方面的做法来计算?是否与内地完成商讨后得此结果?第三,现在看到有很多检测的安排是须要进行快测,尤其是「黄码」人士须要进行快测。如何确保快测的结果准确?如何确保他们真的有做?如果没有做而进入了食肆,罚则如何?谢谢。
 
行政长官:我首先回答一部分,接着我请卢教授回答其他问题。在「黄码」方面,我们没有计划扩展至香港的密切接触者。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现在使用「红、黄码」,是充分考虑在核酸检测应用于「红、黄码」人士方面,可以让我们很精准地识别不同的风险。现时在香港的密切接触者这方面,我们未能够引进核酸检测,所以我们未有这方面的数据容许我们作任何决定,所以现阶段是没有计划把「黄码」扩展至本地的密切接触者。至于Day 0和Day 1的定义,我交给医卫局局长解释和讲解检测方面的实际操作。
 
医务卫生局局长:其实在本地的确诊隔离人士,以及本地的检疫,我们都是采取了当第一个核酸检测阳性或确定他是一个密接(密切接触者),这是作为Day 0。换句话说,发生的日子是零,是未进行第一日。而在医学上,我们有很多类似的计算都称第一日做第零日,当事故发生是第零日,所以这次只是对齐了定义。而从检疫的角度来看,旅客刚到香港,其实没有可能说他已检疫了一日,我们现时说的「3+4」,是要他检疫了三日。在第三日的早上,他已经可以完成了三日检疫,换句话说,大部分的旅客大约是72小时的酒店检疫,这是完全符合我们说的三天检疫。所以数字用到港那天叫作Day 0或第零日,是绝对准确的。
 
  至于快速检测,这本身是一个自我的检测,我们明白这需要每一位市民,包括这些需要检疫的人士,自己去做,并提供结果。我要强调一项事情,违反检疫令是违反香港的法律,一经定罪,最高可被罚款25,000元和监禁六个月。所以我在此劝喻来港的旅客,他们要遵守香港的法律。三日的酒店检疫后四日的医学监察,他们必须遵守所有条件,包括「黄码」的限制,他们不可以进入一些「疫苗通行证」的处所,他们亦需要每日做快速检测,以及根据要求在第四日、第六日、第九日做核酸检测,这是香港的法律要求,希望这些来港人士必须遵守。
 
行政长官:我想再补充,我们掌握有关人士的资料,即是说究竟他们有没有进行检测,我们是会知道的,我们知道后亦会跟进。若真的违反要求,原因是什么;法律方面,若违反要求,刚才亦说过,法律上是有惩处,但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士都愿意遵守香港的法律,而且今次的措施已经给予有关人士很多可以进行日常活动的可能性。大家作出配合的话,我们的防疫抗疫工作将可做得更到位,在多方面我们都可以有更多空间推出一些新措施,令整体防疫抗疫方面更有效,兼且达到让我们尽快可以回复到最大可能性的正常生活。
 
  我们今日宣布「3+4」方案后,会在机场增加人手,相信在「3+4」方案推出后利用机场往返香港的人士会增多,我们会有适当的人手安排。
 
  在审查和执法方面,我们亦会加强,确保风险管控到位,应该受到限制的人士是符合规定,如果真的有人违反限制的话,我们会采取行动。
 
  最后一点我要补充的是,在我们整体的防疫政策中所决定采取的措施,我希望大家明白,我们是以风险管控的考虑来进行,而刚才告诉大家的分析数据就是说明在「3+4」方案下,我们分析出来的风险数据是与在社区日常活动所面对的风险比例是一致,甚至更低,所以我们在「以最大效益而用最少限制」的原则下,采用了「3+4」的方案,因为我们深信,有关风险是不会比现在所看到在社区传播的风险加大了,而且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令社会可以尽快有经济活动和回复社会日常生活的最大空间。多谢各位。
 
记者:可否讲讲上学会否受影响?进入医务场所会否受影响?即是持「黄码」人士可否上学?持「黄码」可否进入医务场所?
 
行政长官:这一条需要回答,最后回答这一条。
 
医务卫生局局长:持「黄码」人士是不可以进入一些高风险人群的场所,包括医院(但不包括需在指定医疗处所求诊或接受治疗)和院舍,这两个是我们的高风险场所。至于上班上学,我们现时是容许的,他们只要戴好口罩,在场所内没有一些除下口罩的活动,这是容许的。

(请同时参阅答问内容的英文部分)
 
2022年8月8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6时51分
即日新闻  

图片

行政长官李家超(中)今日(八月八日)联同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左二)、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右二)、医务卫生局副秘书长(特别职务)冯浩贤(左一)和副政府资讯科技总监黄志光(右一)在添马政府总部举行「应对疫情指导及协调组」记者会。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主持「应对疫情指导及协调组」记者会
「安心出行」新增红黄码功能短片

相关连结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