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八题:制造业的统计分类
**************
  以下是今日(六月十五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卢伟国议员的提问和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的书面答覆:
   
问题:
 
  有意见指出,本港制造业的不少生产活动已在境外进行,而由制造业衍生出来的各类生产性服务行业也越趋成熟和多元化。然而,政府在统计制造业的经济数据时,一般只计及在本地进行的生产活动,而整个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例如产品设计及研发、品质检测、贸易及物流运输)的生产总值则拨归服务业,以致制造业的工业产值对本港的经济贡献被严重低估。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会否更新统计制造业生产总值的方法,例如把与制造业有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总值拨归制造业,以及把本港制造业企业在境外的生产活动纳入统计范围,以更准确反映制造业的价值;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二)因应创新科技及先进工业的发展,政府会否尽快更新在制造业下的行业分类,以及时反映先进制造业占整体制造业的比重和变化;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及
 
(三)有否计划,在优化制造业的统计分类后,根据有关的统计结果制订「再工业化」的蓝图及绩效指标;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近年透过基建、人才、资金、技术及科研五方面,积极推动「再工业化」,发展以新技术及智能生产为基础,而不需要太多用地或劳动力的先进制造业,以创造优质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多元发展。二○二一年《施政报告》提出的重组政府架构建议中,更建议将创新及科技局(创科局)正名为创新科技及工业局,以突显由创科推动本港「再工业化」的发展。
    
  经谘询政府统计处(统计处),现就问题各部分综合回覆如下:

  创科局于二○一七年采纳了创新及科技谘询委员会所提出的关键绩效指标。当中,就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比率所订下的绩效指标是要在二○二○年扭转其下降趋势。近年,相关比率大致稳定,没有像过去二十多年般持续下跌。创科及「再工业化」发展不但可提供直接、优质的就业机会,亦可推动相关企业在港设立其他业务,例如市场策划及推广、销售及会计、供应链管理等,从而带动对其他行业的服务需求,间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令香港的整体经济更多元。
 
  我们留意到有意见指出香港的工业并非只限于传统的制造业,建议应采用更广义的理解,计算亦应包括支援生产的服务业,以进一步反映工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根据统计处的经验,支援生产的服务业在支援制造业的同时也支援其他行业,受访机构未必备有其总业务收益中来自制造业的分项数字。创科局及创新科技署会继续与统计处保持紧密联系,检视制造业下的行业分类,以及探讨编制相关统计指标的可行性,并会密切留意国际在计算制造业对经济贡献的统计方法的最新发展,以确保相关统计数字能够反映实际情况。
   
  近年,在不少企业成功实践「再工业化」下,有越来越多企业有兴趣投资于智能生产或积极提升他们现有的生产线。这显示我们在推动「再工业化」的方向正确,工作渐见成效。随着支援先进制造业的土地及设施相继发展,我们可预见「再工业化」的发展将更趋蓬勃。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大湾区发展为香港带来无限机遇,凭借香港雄厚的科研实力、国际化和市场化等优势,我们会继续与业界、学术界及研发机构紧密合作,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持续完善各项推动创科及「再工业化」的工作。
 
2022年6月15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1时4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