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一题:把握内地扩大内需带来的机遇
*******************
  以下是今日(十月二十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邵家辉议员的提问和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的答覆:

问题:

  中央于去年五月提出国内内循环、国际外循环的「双循环」经济发展策略,当中包括扩大内需及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内地不少城市(例如广州、深圳、上海和北京)的当局为充分释放消费潜力,纷纷提出把其城市建设成国际消费中心和在市内设立免税店的计划。有意见认为,香港政府不单应尽快与内地当局商定恢复香港与内地正常通关的安排,亦应协助本港零售业作好准备,以在两地恢复正常通关后,充分把握扩大内需带来的机遇。政府亦应致力保持香港作为国际消费中心的优势。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 鉴于有报道指出,香港可能需要再等候四至五个月后才可与内地恢复正常通关,政府有否研究如何可缩短等候时间;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 有何措施协助本港零售业把握内地扩大内需带来的机遇,以及保持本港作为国际消费中心的优势;及

(三) 鉴于行政长官回覆本人在今年七月十五日于本会答问会上的提问时承诺,请求中央将内地居民可带回内地的在港购买物品总值的免税上限由现时人民币五千元提高至人民币十万元,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额度看齐,有关工作的进展为何,以及预计有关措施可否赶及在两地恢复正常通关后立即实施?

答覆:

主席:

  多谢邵家辉议员的提问,就其问题的三个部分,经征询相关政策局,我现回覆如下:

(一) 政府明白与内地早日恢复正常跨境往来的重要性,因此一直与内地就联防联控措施保持紧密沟通和联系,一方面继续采取严密的疫情防控措施,并加快为市民接种疫苗,同时亦与内地方面积极研究在两地疫情受控并且不增加各自公共卫生风险的情况下,逐步有序恢复居民的正常跨境往来。

  大家都知道,上月底,政务司司长率领了香港特区代表团出席在深圳举行的内地与香港疫情防控工作对接会议。双方会争取尽快举行第二次对接会议。若这方面的工作有新进展,特区政府会向议会和市民汇报。

(二) 在国家双循环发展策略的推动下,内地市场的需求及进口预期均会持续增加。此外,疫情加速了电子商贸的发展。因此,政府着力协助港商拓展内销市场及利用线上线下方式,对准内地市场的需要,全面把握扩大内需所带来的商机。

  为此,政府已向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提供额外三亿七千五百万元的拨款,用作开发虚拟平台,增强举办线上活动的能力及进行数码化。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是港商进军内地市场的最佳切入点。贸发局已于今年六月推出一站式「GoGBA」数码平台,以及在深圳设立「香港贸发局大湾区服务中心」,为港商提供大湾区市场资讯、推广、对接等服务。贸发局亦计划于未来数个月以线上线下模式,在深圳举办大型推广活动,协助港商推销本港的特色产品。

  有鉴于部分港商对内地线上销售的认识不多,贸发局推出一站式「寄售易」(ConsignEasy)服务,帮助港企处理内地线上销售的物流、仓务、税收和其他相关的事宜,以及透过在内地开设「香港‧设计廊」实体及电子销售点,推广香港设计产品。贸发局亦设有「T-box升级转型计划」,协助企业实践数码转型及筹划线上线下营销方案。

  此外,政府会继续推动港企积极参与内地的大型展销活动,例如十一月上旬于上海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亦会有港商参加。 
 
(三) 据了解,按照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海南免税政策),离开海南岛并年满十六岁的国内外旅客,可享有每年十万元人民币免税额。有关免税额设有限制,包括只适用于在指定免税商店内或经批准的网上销售视窗购物;只可购买四十五类免税商品;免税商品设有数量限制;以及旅客必须在指定地点提货。

  香港的税制与海南以至内地整体税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香港的进口及出口货物均无须缴付任何关税,香港亦无任何关税配额或附加税,亦不设任何增值税或一般服务税。

  就香港应否向国家当局争取类似海南的免税政策,除了国家会基于对不同地区实际的经济政策作出考虑外,香港亦必须审慎研究建议对香港整体经济民生的影响及具体实行情况是否真正有利。例如,单单提升内地来港人士在港的购物免税上限会否带来不少市民以往关心的水货活动情况。

  事实上,香港作为内地旅客旅游首选地之一,吸引力并非单单限于销售消费货品,而是一篮子的众多因素,包括优质服务、多元化的旅游体验,以至完善的景点配套等,相信香港各行各业希望争取的不仅是内地旅客购买免税货品的消费,而是旅客在香港旅游的整体消费。未来,配合国家规划,香港的旅游业发展亦将更着重于提供更多元化及更具特色的旅游体验。
 
2021年10月2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15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