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政府跨部门红潮工作小组报告本港水域红潮情况
*********************
  就近日于本港水域接获多宗发现红潮的报告,政府跨部门红潮工作小组今日(八月三日)公布,样本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红潮皆由宝石多沟藻(Polykrikos geminatum)组成,该藻类不含毒素,以往较少见于本港水域。
   
  小组发言人表示,红潮的出现为自然现象,许多因素包括海水营养物含量、水温、盐度、水流、水体分层现象等,均可能导致红潮形成,难以确定单一原因。由于涉及范围广泛,红潮可能会持续数天。随着天气及水文情况改变,当海水内藻类数量及浓度降低,红潮会自然消散。

  是次红潮主要涉及本港西及西南海域。七月三十日至今,红潮报告中,涉及屯门区泳滩占六宗、荃湾区泳滩占六宗、大屿山的泳滩占一宗;涉及西面海域(大澳、东涌、荃湾等)占十宗;维多利亚港(近尖沙咀、湾仔及大角咀)占三宗,另有两宗分别于青山湾及数码港对开海域发现。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已于上述各区收集海水样本进行分析,发现上述红潮均由不含毒素的宝石多沟藻组成。
   
  渔护署人员亦分别于马湾鱼类养殖区及长沙湾鱼类养殖区发现由宝石多沟藻组成的红潮,至今仍未消退。迄今所有鱼类养殖区内的鱼类并没有出现异常情况。渔护署会密切跟进养鱼区内红潮情况,提醒受影响的鱼类养殖区养鱼户留意鱼排情况及适时增氧,并在有需要时提供适当协助。
   
  渔护署实施的浮游植物监测计划将继续主动监测红潮出现的情况,以减低对本地海鱼养殖业及市民可能造成的影响。渔护署人员定期到鱼类养殖区及五个离岸抽样站抽取浮游植物样本作检验,以侦察有害藻华及红潮的出现。如发现有害藻类或浮游植物数目异常,渔护署会加强采样工作。
   
  如市民发现红潮,可留意发现红潮的地点、海水颜色、红潮的范围及红潮附近有没有鱼类死亡或异常现象,并致电1823报告。
 
2021年8月3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22时11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