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创新及科技局局长就「启动本港再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议员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今日(七月十四日)在立法会会议就「启动本港再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议员议案的总结发言:
 
主席:
 
  我非常感谢刚才各位发言的议员就如何更好推动香港「再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大家对香港「再工业化」发展的重视令我非常鼓舞。

  事实上,推动创科及「再工业化」发展,不但可提供直接、优质的就业机会,亦可推动相关企业在港设立其他业务,例如市场策划及推广、销售及会计、供应链管理等,带动对其他行业的服务需求,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令香港的经济有更大更新的动力,所以政府与大家建议的方向一致,亦正不遗余力推动香港创科及「再工业化」发展。

  刚才周浩鼎议员和廖长江议员提到政府应为「再工业化」制订关键绩效指标。事实上,创科局(创新及科技局)于二○一五年成立,并于二○一七年采纳了成员包括高等教育、创科、工业等界别代表的创新及科技谘询委员会所提出的关键绩效指标,以缔造蓬勃的创科生态环境。当中,我们就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比率所订下的绩效指标是要扭转其下降趋势。近年,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大致稳定,扭转了过往20多年持续下跌的情况。政府会继续努力,将「再工业化」的发展,循我在开场发言时提到的五大方面继续努力,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业的发展。

基建

  具质素的基础建设,是推动智能制造业以至「再工业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科技园公司致力在工业邨发展不同配套设施,当中包括精密制造中心、医疗用品制造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及微电子中心,以协助推动智能生产。政府及科技园公司合共投放超过90亿元兴建该四项专项设施,以推动「再工业化」。

创科土地

  有议员亦提到创科及「再工业化」需要土地供应,因应本港对科研和「再工业化」用地日渐上升的需求,我们会继续积极提供短、中、长期发展所需的土地。中短期而言,除了现有三个工业邨尚未发展的10多公顷工业用地外,我们正全力发展位于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并推进香港科学园第二阶段扩建计划及数码港扩建计划。相关项目会提供设施进行产品研发、原型制造、产品设计及测试等高增值工序。

  长期而言,政府已预留古洞北及洪水桥新发展区的部分土地作创科用途。科技园公司已于二○一九年开展位于横洲的元朗工业邨扩建部分的工程及技术可行性研究,并已完成发展莲塘/香园围口岸有关土地的初步研究。此外,政府正探讨预留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作创科用途的可行性。上述土地面积超过250公顷,足见政府推动创科及「再工业化」发展的决心。政府会继续开拓推动创科发展的所需用地,以配合香港未来发展的需要。

人才

  推动「再工业化」和发展智能制造业需要优秀的科技人才。政府于二○一八年推出再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以2(政府):1(企业)的配对形式资助本地企业人员接受科技培训,尤其是与「工业4.0」有关的培训。截至今年七月初,计划提供超过6 500次高端科技培训,资助总额超过4,300万元。相关培训涉及不同范畴,例如「工业4.0」流程、自动化生产线等。

  生产力促进局(生产力局)亦与职业训练局及国际「工业4.0」先驱——德国弗劳恩霍夫生产技术研究所合作,于二○一八年三月推出全港首个「工业4.0」专业文凭课程,加强培训业界从业员的相关技能。

  我们亦会努力争取预留更多土地兴建人才公寓,助力汇聚人才,亦配合河套地区的发展。

资金

  提供资金方面,去年推出的再工业化资助计划以1(政府):2(企业)的配对形式资助生产商在香港设立新智能生产线,每个项目的资助上限达到1,500万元。政府至今共收到20宗申请,评审委员会已原则上同意支持16宗申请,总资助额约为1亿800万元。计划有助产生群聚效应,吸引世界各地的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在香港进行研发及生产,将产业链保留在香港,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动力。同时,我们亦助力于香港作为一个金融中心,于二○一八年四月实施了新上市制度,便利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至今已有30多间生物科技公司循新制度上市。现时,香港已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生物科技集资中心。

技术

  技术方面,生产力局致力协助企业转向高增值生产,并逐步升级至「工业4.0」。生产力局已与弗劳恩霍夫生产技术研究所共同设立科创中心,推动智能产业发展。此外,生产力局推行工业4.0升级与认可计划,透过整合人工智能、机械人、物联网、人机界面、大数据等技术,协助企业建立智能生产线。现时已有20多个行业及50多家企业受惠,而相关的设计亦会配合香港工业环境,从而令香港的工业家可以得到适切的支援。

  与此同时,生产力局营运知创空间及Digital@HKPC(智能制造),协助业界迈向智能生产及设立新的「工业4.0」智能生产线。生产力局亦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鼓励业界把握创新及科技带来的机遇。

科研

  至于科研方面,香港科研实力非常雄厚,我们有五所一百强的大学,亦有高度国际化的优势,与海内外的大学及科研机构继续有一个非常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除了支持大学及五所政府研发中心的应用研发工作外,政府亦提供一系列的财政支援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包括为企业进行的合资格研发活动的开支提供两级制,达到百分之三百的额外税务扣减。二○一九/二○课税年度申索科研扣税的研发开支总额超过32亿元,较措施未实施前的二○一七/一八课税年度增加大约一倍。

  此外,我们透过创新及科技基金(基金)资助有利提升本港制造业和服务业创科水平的项目,并会连续两年向基金合共注资95亿元,以支持各项资助计划持续运作。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各位议员对有关拨款建议的支持,以持续完善香港的创科生态。基金现时共有17项资助计划,当中七个适用于支持研发,以促进技术转移及研发成果实践,从而推动「再工业化」。基金过去四年已资助超过1 500个研发项目,总承担额约46亿5,400万元。

亮点项目
 
  此外,我们在协助传统工业提升技术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例如刚才周浩鼎议员所提及的,一间生产保安设备装置的企业获得基金辖下的投资研发现金回赠计划资助,以及生产力局为其度身订造的智能生产线,成功在香港实践「再工业化」。此生产线除了节省大约一半地方,亦能协助公司精简人手和降低生产成本,令其业务更具竞争力。

  刚才亦有议员亦提及到食品加工在香港的发展潜力非常庞大,有助推进「再工业化」的发展。我们非常非常同意这看法。事实上,不少食品制造商表示有兴趣投资于先进生产线,以改善营运。自二○二○年七月推出至今,基金下的再工业化资助计划已收到20宗申请,其中一半(即10宗)来自食品加工行业的申请。已评审的八宗来自食品加工行业的申请全部均获计划的评审委员会原则上同意支持,项目总支出约1亿4,300万元。其中一宗申请为一间本地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中央厨房的智能食品加工生产线。该生产线透过应用工业物联网及数据分析等智能技术,建立低温慢煮及烧烩食品的智能化生产线,当中包括装置用于环境监测的温度、湿度、微生物传感器,提升生产效率,并加强品质管理和食品安全,从而有助开拓市场及增加市场竞争力。以上例子可见推动「再工业化」能带旺不同行业,促进经济发展。同样地,支持食品加工等行业在香港发展亦有助推进本地「再工业化」的发展。

结语

  虽然过往一年多的新冠疫情等情况对政府推动创科及「再工业化」的工作或多或少有所影响,但我们仍然见到有不少企业家纷纷表示有兴趣在香港投资智能生产,亦有业界朋友积极提升他们现有的生产线,迈向「工业4.0」发展。这些良好势头显示我们在推动「再工业化」的方向正确,工作亦渐见成效。我对未来香港的创科及「再工业化」的发展充满信心。我感谢周议员早前建议政府订定制造业在本地生产总值所占份额的目标。政府就应否更新目前的绩效指标持开放态度。我们会研究切合香港实际情况的进一步支援措施。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大湾区发展为香港带来无限机遇,香港除了要继续把握好我们国际化和市场化优势之外,更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再工业化」是一项长期的政策,我们需要各界继续全力支持,以收成效。我们会继续与业界、学术界及研发机构紧密合作,并会虚心聆听议会及各持份者的意见,以更好落实各项推动「再工业化」的工作,从而带动经济多元发展,改善民生。

  主席,我谨此陈辞。多谢。
 
2021年7月14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9时44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