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政务司司长就「重建社会信心」议员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政务司司长张建宗今日(六月九日)在立法会会议就「重建社会信心」议员议案的总结发言:

主席:

  我十分感谢十五位议员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现在扼要作出回应。

防控疫情

  首先,我留意到议员渴望香港可以尽早与内地恢复通关。的确,尽快提高疫苗接种的比率,建立群体免疫的屏障是香港恢复正常经济活动的先决条件,亦是尽快恢复香港与内地和海外人员往来的最佳途径。这些均是我们能否快速走出经济阴霾的关键因素。特区政府一直与内地有关当局保持紧密沟通,但要恢复通关,前提是要香港疫情稳定,完全受控,以及达到高水平的疫苗接种率。

  虽然第四波疫情大致完结,但大家都知道上星期再次出现源头未明、带有传播力极高的变种病毒个案,为疫情响起警号。因此最重要,甚至可说是唯一可以令香港真正走出疫情的有效途径,就是市民要大规模接种疫苗。事实上,多个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地区已充分证明,经过大规模接种疫苗,其确诊个案和死亡数字均明显下降,而这些地方的社交距离措施亦正相应逐步获得放宽。

  我们很高兴见到商界积极响应政府推动的「全城起动 快打疫苗」运动,自发推出多项抽奖活动,提供形形色色的奖赏,鼓励市民早日接种疫苗。这是一个民、商、官合作的好例子。

内地的庞大机遇

  有议员提到香港必须抓紧内地《十四五规划纲要》、「一带一路」发展以及大湾区发展带来的庞大机遇,我们是十分认同的。

  我在开场发言提到,国家是香港于疫后重振经济的最强后盾。在「十四五」时期国家双循环的新发展策略下,香港只要认清在国家发展中的定位和功能,便能把握好机遇,带动香港经济蓬勃发展。在内循环方面,内地经济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内需不断壮大。香港可凭借近水楼台的优势,以大湾区为切入点,积极参与国家内循环的建设而获取庞大商机。政府明白无论是金融服务的互联互通、科技创新的协同合作,以至市民在大湾区内的生活便利及安居置业,都需要制度和政策上的不断创新,务求令资金、人员和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更加畅通。为了更好推动有关工作,特区政府在去年十一月在政制及内地事务局下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使政府更有力地统筹、协调和推动大湾区建设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并提高社会各界对大湾区建设的了解和认识。

  至于外循环,国家将实施范围更大、领域更宽、层次更高的对外开放。凭借「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深厚广泛的国际商贸网络,香港一直在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发挥着跳板、中介人、促成者、高增值服务平台、试验田和防火墙等角色和功能,加上国际人才和资金汇聚,不断促进与丰富内地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以及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对接。香港未来将会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在协助国家发展出一分力的同时,也令我们的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更加巩固,国际创科中心的发展更加迅速。

地区工作

  至于地区工作方面,大家很关心加强18区民政事务专员管理地区的权力的问题。我想重申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地区发展,并全力支持民政专员推动的地区行政工作。

  现时,全港18区均设有由民政专员担任主席的地区管理委员会(区管会)。区管会是一个官方委员会,成员包括区内各主要部门的代表。在民政专员的领导下,区管会为各部门提供讨论的场合,以探讨和解决区内的问题。同时,区管会会对区议会的建议及要求作出适当的回应,并在区议会会议中就其工作提交书面报告。

  为协助解决地区的「老、大、难」问题及积极寻找机遇,区管会亦统筹「地区主导行动计划」,透过区议会的参与和相关政府部门的配合,实践「地区问题地区解决,地区机遇地区掌握」的理念。由于行动计划的成效理想,行动计划的每年经常开支拨款总额,自二○二○至二一年度起已有所提升。

  我希望藉此机会,感谢18区民政专员一直以来的努力及地区人士的支持。近月在不同地区因疫情进行了多次强制检测及「受限区域」行动,民政专员及民政团队做了大量协调及支援工作,正正充份显示他们角色的重要性。我相信各政策局及部门会继续全力配合及支持民政专员的工作,以提高政府在地区层面解决问题、处理民生课题及加强社区建设工作方面的能力。

总结

  主席,香港回归祖国快二十四年,我们在「一国两制」之下保持香港的核心价值及制度优势,令香港在国家发展和国际舞台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是很多代香港市民多年来努力不懈的成果,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过去两年香港面对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不忘「一国两制」的初心,只要我们以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为共同目标,我深信香港必定会重新起飞,再创辉煌。

  特区政府团队会在余下一年任期,善用得来不易的稳定理性局面,全力解决民生问题,把握《十四五规划纲要》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的庞大经济机遇,让香港重新出发。过程中我们会秉持开放和谦卑的态度,做好解说工作,虚心聆听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市民沟通和互动,收窄分歧,凝聚共识,努力争取市民的信任和支持,重建社会信心。

  主席,我谨此陈辞。
 
2021年6月9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9时38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