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二十二题:健康城蒥计划
**************
  以下是今日(五月十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葛佩帆议员的提问和食物及徖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的书面答覆:

问题:

  政府现正规划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互通系统)第二阶段发展的工作,包括透过为现有和新增资料类别(例如中医药资料、个人生活习惯及护理治疗计划)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标准化工作以便资料互通,以及让病人在互通资料范围方面有更多选择,同时方便他们取览互通系统。另一方面,世界徖生组织(世徖)于一九八六年推出「健康城市」计划,以推动国际社会通过公私营机构、志愿团体及社区组织携手合作,改善健康服务和生活条件。世徖亦倡议各地政府在政策制订过程中加入健康方面的考虑。本地首个健康城市计划于一九九七年展开,这些计划目前按各区议会分区推展。关于互通系统在健康城市计划中的角色,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健康城市计划需要跨界别行动及社区参与,政府会否把社工及教师列为可取览和互通病人的电子健康纪录的两类人士;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鉴于基层健康服务工作小组于一九九○年发表的《人人健康,展望将来》报告书建议,政府成立基层健康服务管理局,负责监管基层医疗服务的提供,政府会否在参考英国及澳洲政府分别设立医疗委员会小组(Clinical Commissioning Groups)及基层健康网络(Primary Health Networks)的经验后研究成立该管理局,以协调跨界别协作,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三)会否分析互通系统的数据以掌握各区的医疗需要和特色,从而协助规划为各区提供所需的医疗服务及制订成效指标;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四)会否从医院管理局、有关政策局及部门(包括教育局、徖生署、政府统计处及社会福利署)、非政府机构及大学提供公共徖生课程的部门采集相关数据以进行健康需求评估;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五)会否就精神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都市病及痛症进行预防、筛查、诊治及纾缓治疗等策划工作,并以成本效果、成本效用及成本效益三项分析工具估计有关工作对各区医疗服务的影响和可达致的成效;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六)会否促进中医药在健康城市计划中的角色,包括(i)广泛应用中医「治未病」的医疗概念和治疗方法;(ii)向地区康健中心到诊病人教授中医养生知识以提升他们管理自身健康的能力;(iii)普及中医医疗服务,让长期及末期病患者更容易获得该服务;(iv)采用中医「情志养生」的理论纾缓精神病病人的情绪及其家庭成员面对的精神压力,以及(v)加强向中医师提供社区健康和家庭医学的培训以促进中西医协作;如会,时间表及其他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七)会否从制度层面提升市民管理自身健康的能力及参与,解决现时病人缺乏参与、健康自主及健康知识水平较低所造成的问题;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八)会否制订常设的意见调查及谘询机制,以了解市民所关注的健康问题及鼓励他们参与策划有关的政策及措施,从而完善健康城市计划的推行;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就葛佩帆议员的提问,我回答如下:

  设立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互通系统)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个全港性的资讯基建平台,让获授权的公私营医护提供者在取得病人的知情同意后,按「有需要知道」及「病人正接受其护理」的原则,在提供医护服务的过程中,取览和互通病人的电子健康纪录,以达至促进公私营协作、利便持续护理,以及提升医护服务质素及效益的目标。考虑到设立互通系统的目的和以上的愿景,以及互通系统载有大量需要临床专业知识处理的病历和电子健康纪录,现阶段我们并没有计划将可取览和互通电子健康纪录的人员的范围扩展至非医护专业人员。另一方面,为了方便病人更主动地管理自己的健康,配合基层医疗的发展,我们正在研究设立病人平台,以便病人自行取览互通系统上的部分病历、收取健康资讯,以及进行登记及设定等。视乎研究的结果,病人平台的不同功能可望在未来数年分阶段推出。

  行政长官在其《2017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在葵青区设立崭新运作模式的先导地区康健中心,透过加强基层医疗,从而鼓励市民采取措施预防疾病,提高他们的自顾和家居照顾能力,减低住院的需求。地区康健中心将会提供一个包括临床及跨专业的服务网络,以加强医社合作及护理协调。

  葵青区地区康健中心预计于二○一九年第三季投入服务。因应试点计划的经验,我们会逐步于各区设立地区康健中心。同时,我们已成立基层医疗健康发展督导委员会(督导委员会),全面检视现时基层医疗服务的规划,制定发展蓝图。督导委员会将检讨提供基层医疗健康护理服务的软件和硬件(包括提供服务的架构)的效率及效能,并作出建议。

  督导委员会亦会研究借助大数据规划最切合社区健康需要的策略。目前,督导委员会正商讨葵青区地区康健中心的运作模式,包括参考互通系统,建立电子平台以方便中心及其网络的服务提供者提供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以及利用电子平台所收集到的数据,用于服务规划及评估。互通系统作为一个全港性的电子健康纪录互通平台,除了实践「病历跟病人走」的理念,方便不同公私营医护机构向病人提供持续护理外,其载有的电子健康纪录亦可以从公众徖生或公众安全的角度,用作研究及统计的用途。我们会在互通系统累积一定数量、对研究和统计用途有意义的资料后,考虑如何推出有关机制。

  就目前威胁本港人口健康的主要非传染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痛症等)以及共通的行为风险因素(即不健康饮食、缺乏体能活动、吸烟和酒精伤害),我们会检视相关的科学证据及统计数据,有系统地推行疾病预防、筛查和疾病辨识的工作,并评估预计的成效。地区康健中心也可发挥积极的公众教育及疾病预防角色。在考虑葵青区地区康健中心的服务范围时,督导委员会参考了不同渠道的数据资料,包括医院管理局(医管局)慢性疾病患者的统计数字、徖生署人口健康调查、政府统计处主题性住户调查,以及香港赛马会及香港大学公共徖生学院合作推行「爱+人:赛马会和谐社会计划」下一项大规模的全港住户调查。督导委员会认为葵青区地区康健中心应集中资源处理葵青区最普遍及占用大量医疗资源的慢性疾病,并研究如何透过风险管理和及早介入的模式,控制病情,减少不必要使用医院的服务。

  就促进中医药发展方面,现届政府亦积极检视中医中药界的未来发展需要,使广受市民认同的传统中医药为促进市民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汲取中西医协作和中医住院服务营运的经验,医管局受政府委托在二○一四年九月推行「中西医协作项目先导计划」(先导计划),而第二阶段则于二○一五年十二月展开。先导计划在医管局辖下七间医院为三个选定病种(包括中风、下腰背痛症及癌症纾缓治疗)的住院病人提供中西医协作治疗的住院服务和跟进的中医门诊服务。计划在二○一八年四月进入第三阶段,并新增肩颈痛的病种。另外,医管局每年为获受聘于三方伙伴协作中医教研中心的中医师提供以下社区健康和家庭医学相关培训,包括:

(i)进修中医师职前培训:让他们了解各医疗专业于社区健康的角色。内容涵盖医疗专业服务介绍、参观和交流;及

(ii)委托培训:课程内容涵盖「社区精神医学」、「身心健康」及「综合康复治疗」,以加强中医师对社区健康和家庭医学的认识。曾合作的院校包括香港大学行为健康教研中心、香港大学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系,以及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

  政府一直通过区议会了解社区的需要。各部门派代表出席区议会会议听取意见、向区议会介绍关于政府的政策和计划,并对地区的需要及问题作出回应,完善健康城市计划的推行。
 
2018年5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9时03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