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艺术馆展出竹雕艺术精品(附图)
*****************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代文豪苏轼的著名诗句,表达出竹子在古代文人墨客心中有崇高的地位。香港艺术馆将由明日(三月十四日)起举行「竹观万象──叶义捐赠竹刻艺术选」展览,展出逾一百五十件不同时期的竹雕艺术精品,引领观众透过「竹」观万象,了解和欣赏竹雕这门高雅的艺术。

  是次展览展品精选自收藏家叶义医生(1921-1984)捐赠的竹雕藏品,展示中国竹雕工艺的发展及历代竹刻家的精湛雕工,并纪念收藏家对弘扬竹刻艺术的弘愿及无私奉献的精神。精选展品包括明代著名竹刻家朱缨的「圆雕蟾蜍」、清代吴之阣的「丁山射雁图笔筒」、清康熙时期的「圆雕马上封侯」、清乾隆时期的「浅刻寿星臂搁」、十八世纪的「圆雕母子九螭笔架」,以及二十世纪留青大师徐素白的「留青花卉草虫蟋蟀筒」等。

  竹子中通外直、坚韧不屈的外形,常与清高、孤傲、刚正不阿的文人气质联系在一起,成为古代君子的象征,为历代文士所推崇。自唐以后,赏竹、咏竹、画竹、刻竹蔚然成风,及至明、清时期,文人雅士更喜用淡雅精致的竹制雕刻品,作为文房用具或案头陈设,竹刻艺术亦随之得以蓬勃发展,从题材、技巧到意趣上均展现当时文人风尚,让竹刻艺术的层次大大提升,呈现竹刻作为艺术精品的美学价值。

  叶义医生幼承家风,热爱中国文化,早在一九五○年代已踏上收藏之路,为敏求精舍创会会员之一,及后加入东方陶瓷学会。叶氏的收藏兴趣广泛,并独具慧眼,看中竹刻这门传统工艺,从一九六○年代开始,不遗余力搜集竹刻精品,还致力於研究和推广。叶氏一九八四年病逝后,其家人将叶氏的二百件竹刻收藏送赠香港博物美术馆(香港艺术馆的前身),令香港艺术馆拥有现今全面且具代表性的中国竹刻收藏。

  有关是次展览资料,欢迎浏览香港艺术馆网页(www.lcsd.gov.hk/CE/Museum/Arts/zh_TW/web/ma/exhibition.html),或致电二七二一 ○一一六查询。



2015年3月13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8时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