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十二题:就读教资会资助院校的非本地学生
**********************

  以下为今日(十一月二十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家洛议员的提问和教育局局长吴克俭的书面答覆:

问题:

  近年,受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专上院校(资助院校)的副学位、学士学位和研究院课程(资助院校课程)录取不少非本地学生。关於该等学生在港就学的情况,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是否知悉,过去三个学年,每年修读资助院校课程的非本地学生的人数为何,并按院校、课程类别及学生原居地列出分项数字;

(二)是否知悉,过去三个学年,每年非本地学生被揭发以虚报或伪造的学历报读资助院校课程的个案数目,以及政府及有关院校的跟进行动为何,并按院校列出该等资料;

(三)是否知悉,过去三个学年,每年修读资助院校课程的非本地学生因未能适应在港的校园生活而向校方求助的个案数目,以及有关院校的跟进行动为何,并按院校及个案性质列出该等资料;

(四)是否知悉,各院校及政府现时有哪些措施协助非本地学生适应香港的学习环境,以及有没有计划在短期内检讨该等措施;若有,详情为何;若没有,原因为何;

(五)有没有计划调整有关资助院校录取非本地学生就读副学位及学士学位课程的政策;若有,详情为何;及

(六)有没有计划调低资助院校课程录取非本地学生的比例上限,以避免个别课程有过高比例的非本地学生修读,令本地学生修读该等课程的机会减少;若有,详情为何;若没有,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就以上问题答覆如下:

(一)在二○一一/一二至二○一三/一四学年,修读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课程的非本地学生人数,按院校、修课程度及原居地表列於附件。

(二)在二○一一/一二至二○一三/一四学年,被揭发凭虚假学历或伪造学历文件申请修读教资会资助课程的非本地学生人数表列如下:

学年      院校   修课程度    个案宗数
--      --   ----    ----
二○一一/一二 城市大学 研究院研究课程   1
二○一二/一三 理工大学 学士学位      1
二○一三/一四 城市大学 研究院研究课程    3
二○一三/一四 中文大学 研究院研究课程   1
               

  院校在审批上述各宗个案的申请时,揭发申请学生提交虚假学历或伪造学历文件。涉事的申请人被取消申请资格,至於已获录取的学生,录取资格亦被撤销。

(三)在二○一一/一二至二○一三/一四学年,非本地学生向院校寻求协助及支援服务的个案数目表列如下:

学年   二○一一   二○一二   二○一三
      /一二    /一三    /一四
院校
--   ----   ----   ----
城大     71    140    114
浸大     38     36     39
岭大     13     25     20
中大     14     17     29
教院      4      3      2
理大    157    190    200
科大     15     21     50
港大    106    133    136

  非本地学生就不同事宜向校方寻求协助及支援服务,包括学业、职业前途、社交、财政及个人问题。各院校均设有辅导及支援机制,协助非本地学生。一般而言,院校按个案的性质及严重程度,提供适切的协助及支援服务。就上述个案而言,院校的相关单位(例如学术、学生事务、财务及宿舍/舍堂管理单位)向有关学生提供适当支援,包括个人及心理辅导、个别启导、学业上的意见及协助、职业发展辅导、财政资助等。

(四)政府及院校致力通过各项措施及支援服务,协助非本地学生适应本地环境及学生生活。

  在院校层面有各项措施、活动,以及支援服务,协助非本地学生适应并融入新的生活及学习环境。院校年内为非本地学生提供一系列多元化服务及活动,包括启导与适应课程、语文提升课程、学生需要调查、文化交流与社交活动和聚会、适应支援、辅导与谘询服务、社区服务、师友和朋辈支援计划,学业与职业辅导等。

  在政府及教资会层面,教资会深明国际化的重要,由二○○五/○六学年至二○一四年年底推行国际化配对补助金计划,以一元捐款配对一元补助金的方式,向教资会资助院校提供合共9000万元。该笔款项用於支援各项国际化措施,包括协助非本地学生与本地学生共融的措施。其后,教资会於二○一二年完成与院校之间的策略对话,以期与院校就国际化及加强与内地的连系取得共识及订定共同目标。根据策略对话的讨论,教资会、教育局及院校共同在二○一三/一四及二○一四/一五学年提供400万元经费,通过鼓励多元文化融合的学生主导计划,促进本地学生与非本地学生共融。我们相信这套校园内由下而上的学生主导方法,可收多元文化融合之效,协助非本地学生适应本港及校园生活。

  上述措施及服务在支援并促进非本地学生融合方面普遍能发挥效用。院校会继续监察为非本地学生提供支援服务的成效,在推展新措施方面,会向学生及提供协助的职员收集意见,以定期评估、检讨、规划和改善有关服务。

(五)及(六)根据政府现行政策,教资会资助副学位及学士学位课程可招收非本地学生,人数上限为核准教资会资助学额的20%。由於非本地学生主要透过核准学额以外的超收机制获得取录,而院校现时亦会独立处理由非本地学生递交的入学申请,以别於本地学生的申请,因此非本地学生不会对本地学生构成直接竞争。招收非本地生可协助本地高等教育界更趋多元,亦加强本地学生以至香港整体的竞争力。一个集合来自不同国家/区域学生,拥有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有助加强文化交流、扩阔本地学生的视野,并协助确保我们的毕业生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在多元环境下学习以及工作。非本地生人数以核准学额的20%作为上限,与拥有高质素大学的国家或地区的国际性指标相若。我们现时没有计划调整有关比例。



2014年11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