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教育局局长就「改善教育施政和增拨教育经费」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长吴克俭今日(六月十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改善教育施政和增拨教育经费」议案的总结发言全文:

主席:

  我已用心聆听了提出原议案的叶建源议员、三位提出修正案的议员,以及其他议员的发言及很多善意的建议。正如我在动议辩论开始说,资源是很清晰,特区政府很清晰地表达在这方面的投资和重视度。我赞成不应只看资源的多少去评估我们在教育措施、策略等表现,要看很多其他数据上、质上面的因素。再谈多一点数据,大家都知道中学学生人口下降,但中学学生单位成本这一年增加了11%,而在小学我们也增加了7%,可见投资要不断地用在需要的地方。

十五年免费教育
-------

  十五年免费教育大家有多番讨论,我们很明白这个时间和大家,特别是家长在这方面的期望。正如有个别议员刚才亦有提到,这是相当复杂的一个项目,不是简单地说免费幼稚园教育。我早前在不同场合提过,问不同家长,问幼师,问不同的持份者,期望都不同。在在有提及我(外访),去了数个地方,就是全面地了解究竟他们做的策略方向、目标、经验,由新加坡开始到南韩、美国、澳洲,我们实地去视察的原因,就是我们知道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优化改良,这是整体集体智慧的一部分。

  我很赞成刚才李慧攌议员谈及,当然我们在整体策划要继续地向前迈进。根据时间表,於明年年中一定要有报告由(免费幼稚园教育)委员会提交,但同时间我们不能忽略人的因素,所以其实该委员会已经开展要求一些就人力资源顾问投标,以研究关於(幼师)工作分析和薪级表如何安排,和薪酬福利管理是如何去做,特别针对不同层面、不同背景。亦有提及租金上的复杂度,这方面亦有个别专家在委员会中运作。各位议员,我真的和大家解释,他们很落力和紧张地推行,在过程中亦付出很多很多努力。(外访)期间,我们在短时间内尽量见很多人士,包括政府官员、教育部的主管。我们在短时间内,将五个国家的精粹、人才请来香港,作一个全面交流和分析。而这个学习过程不只是给委员会的,亦是给予业界六百多名人士,七百多名香港家长,这些就是(外访)回来尽量吸纳别人的精粹,短时间内我们将其变为我们学习、意见、建议的一部分。

  十五年免费教育重中之重是必然的事,虽然我们最近有一些人事变动,但不会影响进度。稍后时间就一些大型项目开展,亦是业界要求,在我们撰写这份报告前尽量多沟通,这方面我们会做。未来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业界会有很多这方面主题方面的交流。

  究竟这段时间有否工作?由2012/13年至13/14年的时候,我们了解到,和业界商量后,发觉地方装修实际上很差、环境很差、玩具已经很陈旧,所以2012/13学年,我们有一项一笔过津贴让学校申请。13/14年,我们刚才提及在推行小型工程后,今年我们亦已经建议,亦希望能够尽快推行,就是9亿元两年的学券增值。这项增值并非一时性,而是长久性,是经常支出的一部分,表达我们重视,亦是业界的要求。当然,万万不能每事都尽顺每一个人的意愿,我们尽量在中间采取平衡,但我们的决心继续向前迈进,和业界一起合作,这是不变的。

学额规划
----

  学额部分,有提及很多关於小朋友、母亲找学位,一位难求。我再强调,以幼稚园为例,问题并非是没有学位,而是要自己所选择的学位,这部分我们要很清楚地去认识。在去年年底,很多意见、很多痛苦,(北区)有很多的个案,我们作出特别措施,在短短的两星期内推出六项特别的行政措施,很多很长的沟通会议。在今年学位分配的时间内,大家看得到家长、整个过程,现时统一、集中报名,集中注册。我的理解,我们同事收到的特别要求或查询已经是很少,至少他们大部分已有学位的安排,仍在不断发生。在在表达到,我们遇到新的问题、关注,我们即时回应。不单只这样做,我们即时更改了未来数年中在注册收生的新工序,与业界一同商量,防患於未然,在未来的数年去做,希望多些策略性的工作。

  在小一部分,我们知道北区的问题在过去数年发生,我们与持份者作了很多商量,在座很多位亦帮助我们一起与各方面持份者沟通,所以针对跨境学童,我们设立了一个「专网」。我们了解到如没有这「专网」,以往的问题只会更激烈,由北区吸收所有冲击。现时回看今年的做法,仍有很多程序需要优化,但至少我们做得到:(一)是尽量能够做到就近上学;(二)每人都有机会得到学位。开始的一、两天,很多的挑战、批评,但是近数天的报章反映,即使是黄大仙的学校,在收跨境生很顺畅,是做得到。我们知道经验是新,是需要大家凝聚有关经验,重要的地方,我们与学校谈到,其中一点很重要,很多家长之前已入了一些学校,有很多经验,这些家长的经验,对於新同学的家长来说,是有很大的帮忙,我们是需要一些时间,令到持份者接受。

  在中一学额中,我再强调,我们是很清楚了解到人口下降的冲击,所以两年前,很辛苦地与业界作出整体的承诺,亦在每一个时段想出不同的方法去处理。重要的是,仍在人的因素中,老师是担心工作的保障等,所以我们提出「三保」政策,在第一年看得到,知道产生其功能,我们并不会低估未来的冲击,重要的部分,这些短期的冲击及挑战,我们一起去面对。

融合教育
----

  我特别要提的是,我和张议员较早前已谈过一趟。我讲一个很简单的数字出来,特殊教育:2011/12年是15亿元,2014/15年是19亿元、不够20亿元。人口是增加了很多,但资源配套是要做多些工夫。过去小组委员会的讨论将很多问题呈现了出来,开始作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亦希望跟议员说,未来应该要聚焦,将先后次序聚焦,如此才有实质的行动去做。所以我在这里讲,融合教育的部分,我们希望是来年的一个重点的部分。

专上教育
----

  有提到专上教育,我再强调,专上教育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过往说教资会津贴的大学学位15 000个,只占18%。但如果你看在2013/14年度入读资助学士学位的学生占适龄人口22。7%,连同超过12 500名学生获取录入读自资第一年及高年级衔接学士学位课程,整体适龄学生入读学士学位课程率已经是38。4%,我们很希望超过三份之一能够有机会入读大学,连同专上副学士等的课程,70%有进修的机会,这个目标是很清晰的。我们牢牢的掌握,已经是达到这两方面的大目标。

  未来,我们还希望在今年内得到大家,特别是教育事务委员会的支持,我们已经建议,并朝这方向走,增加多2 100个资助学额,用不同的形式。再加上其他的活动、其他的措施,重要的地方,我们提供一些多元的机会给我们新的一代,给我们的年轻人,让他们掌握自己的发展。嬾碧云议员有提到,我很清楚,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这方面。

  或者我有一、两个数字和大家提一提。在我整个过程里面的策略,研究工作是发展高等教育和提升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协助香港提升研究工作的质素,政府在2002年开始接纳教资会的建议,撤销了教资会资助院校取录非本地生的限额。研究院研究课程一定是,刚才个别议员也有提到,以择优而取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能力而非国籍或种族取录优秀的学生。若为研究院研究课程设定非本地学生人数上限,很可能会窒碍本地高等教育界别在学术发展上精益求精,驱使优秀研究人才及项目流失至其他地方,亦不利於香港在环球人才战中的优势。

  刚才提到的关於学费的问题,日本和南韩的本地和非本地研究生,他们交相同的学费。刚刚去过芬兰,做过几个特别的政策研究,非本地的大学生甚至是完全免费。最主要是对吸纳多些外面来的人才,配合本地的融合而互相冲击,互相学习,这是人才战的一个重要策略。

教育局局长外访
-------

  我再多提一点有关外访这部分。其实每次我外访时,资料都放在网上,报章上每日也有直接报道出来。我到过深圳两次,都是同日往返。我到过广州两日,包括参观大学合作(项目)。就个别议员一直希望我们加强港籍儿童在深圳班和学校的学位,大家的合作书,我们签署了;亦了解到初时我们大约预计即时有一百学位多出来,结果现时有四百多、五百学位,令很多同学可以留在内地进修,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刚才提及,去了这三个地方后,对幼稚园教育整个策划、整个人才配套和吸纳,短时间内我们做得到。

  这项职业教育的新猷,我们在几个地方了解如何去吸纳西欧设计人才、如何去培育科技人才,在三个地区,我们短时间内吸纳了,所以我们很快推出了第四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的谘询稿,希望大家在这方面做,而这么短时间内,如单仲偕议员所提及,如何尽快将软件、硬件在学校中提升,这个我们亦即时能够做到,所以看到每一部分,我们希望带多一些有关的功能回到每日所做的工作。

  主席,我真的很衷心感谢叶议员和三位提出修正案议员的意见,但由於原动议和三项修正案有多项与事实不符的指控,我不敢苟同。我在此亦特别多谢多位议员一些很善意的提示、建议,我会很虚心处理及考虑,亦在未来这段时间内推行,在未来的策划中,一定会依大家的意见,我会深深地去检视及考虑大家给我多方面的建议。我再一次多谢各位议员,亦多谢主席。谨此陈辞。



2014年6月12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22时5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