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土地房屋与交通运输
土地供应
118. 房屋短缺问题是严重的。除了楼价高、租金贵之外,香港人的居住面积狭窄,全港私人住宅单位中,超过一半的实用面积小於50平方米。上个月我在旺角逛街,有一对夫妇为三岁大的独生女和我合照,我问这对年青人:「追唔追多个呀?」他们的回应是:「特首,间屋细,点追呀?」这答覆很典型。我知道有青年人成家不立室,结婚后两夫妇日间返工,晚上一齐在食肆吃饭,然后各自返父母家过夜。
119. 除了为今天的年青人解决住的问题,我们也要为下一代筹划。我经常想,如果今天幼稚园的小朋友问:「特首,我第时大个住边度呀?」我如何回答?「地方住」是不可接受的答案。我们一定要有目标,有计划,有办法。目标是香港人一定要有得住,而且住得愈来愈好,计划是既要有三五年的计划,也要有30年的计划,办法是不断开发新土地。
120. 要提供足够土地以达到未来10年的房屋供应目标,是政府和社会一项艰巨的挑战,我们必须作出抉择和取舍。过去一年,政府继续加强增加短、中、长期的土地供应,已在全港各区额外物色到约80幅面积共超过150公顷的「绿化地带」及「政府、机构或社区」(GIC)等土地,具潜力改作住宅用途并可在未来5年推出供兴建约89 000个单位,协助满足未来10年的房屋土地需要。加上先前经已物色到的土地,全港共有约150幅土地须改作住宅用途并预计在未来5年推出,以供兴建约21万个公私营单位。要将这些土地改作房屋发展及增加发展密度,并致力达到计划中的建屋量,我们必须顾及实际规划因素,包括交通和基建容量、社区设施配套、技术限制、位处地区的特色和现有发展密度,以及拟议发展对地区环境、景观及空气流通等可能造成的影响。有部分土地亦可能需要进行收地清拆或搬迁现有或已计划的设施等。政府会尽量顾及这些因素,以减低对地区各方面可能造成的影响。只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支持将这些土地改作房屋用途及增加其发展密度,我们就可以提供足够土地,成功达至建屋目标。政府当然亦会尽力加快完成各项所需程序。
短中期土地供应
精简程序 改善机制
121. 地政总署将继续优化土地行政程序,包括地契条款的审批工作,整合作业备考。政府亦将引入「补地价仲裁先导计划」,通过仲裁方式加快达成补地价协议。此外,发展局将成立跨界别团队,专责支援财政司司长领导的「土地供应督导委员会」,监察土地供应的情况及推动开发土地的工作。
适度增加发展密度 减少部分发展限制
122. 政府认为,除了港岛北部及九龙半岛人口比较稠密外,全港其他各个「发展密度分区」现时准许的最高住宅用地地积比率,可整体地适度提高约两成,政府对启德新发展区及屯门东进行了初步技术评估,建议可适度增加新增房屋用地的地积比率及可供兴建单位数目。政府在推行这项措施时,会顾及交通和基建、地区特色和现有发展密度等规划因素,以及对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
123. 地铁西港岛线及南港岛线(东段)即将相继落成,政府亦正积极考虑兴建南港岛线(西段)。政府因此决定首先放宽薄扶林南面华富一带的限制,在该处发展公营房屋并重建华富,合共增加约11 900个公屋及居屋单位。
检讨土地用途
124. 我在去年的《施政报告》提出,要持续检讨和改划各种土地用途,并且将原来用途未能落实的土地,尽快改作房屋和其他社会有更逼切需要的用途。主要工作进展如下。
125. 政府去年建议将36幅共约27公顷GIC及其他政府用地改作住宅用途,当中18幅已划作住宅用途或正进行法定规划程序。过去一年,规划署另外物色了21幅共约34公顷GIC用地,适合改作住宅用途,当中11幅已完成或正进行法定规划程序。政府也陆续将没有植被、荒废或已平整的「绿化地带」用地,及合适的工业用地,改划作住宅用途。规划署已开展新一轮工业用地检讨工作,预计可在今年内完成。
发展新界东北及洪水桥
126. 新界东北新发展区是本港中长期土地供应的一个重要计划,亦是2022年起房屋供应的主要来源。政府已尽量增加新发展区的发展密度,及提高资助房屋比例。新发展区将提供约6万个单位,其中六成为公屋及居屋。
127. 政府已制订了洪水桥新发展区的「初步发展大纲图」。新发展区将会是另一个提供中长期发展用地的重要计划,可以容纳175 000新增人口,并提供近10万个职位。
扩展东涌新市镇
128. 发展局去年进行的东涌新市镇扩展第二阶段公众参与活动,建议可向东、西两面扩展,提供约53 000个住宅单位及建设商业枢纽区。
检讨北区和元朗荒废农地
129. 北区和元朗共有约257公顷土地,目前主要是工业、临时仓库用地或经已荒废,政府已选定其中四幅进行规划及工程研究。初步评估部分用地最早可於2020年作房屋发展之用。
工商业用地
九龙东
130. 「起动九龙东」计划将令九龙东发展为本港新的核心商业区,支持香港长远的经济发展。政府会善用九龙东转型的机遇,寻找空间支持文化艺术及创意产业的发展,令九龙东成为别有特色的商贸区,例如将观塘绕道下的空间用作文化艺术及创意产业用途。
131. 政府正落实搬迁九龙东两个行动区内现有的政府设施。在规划过程中,除了发展办公室外,政府将寻找机会,为文化艺术及创意产业工作者提供发展空间。
启德发展区
132. 为配合九龙东的转型,政府已检讨启德发展区的规划,并正进行技术研究,预计可增加约43万平方米楼面面积作写字楼用途,另提供约6 800个住宅单位。
中环湾仔
133. 政府会继续透过卖地,增加中环湾仔核心商业区的商业商贸用地供应,亦会在可行情况下,尽快将区内合适的GIC用地改为商业用途,包括中环美利道停车场及上环林士街停车场。政府同时会尽快落实中环海滨第三号用地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办公室及零售楼面面积。
活化工厦
134. 政府会继续推行活化工厦政策,以配合不断转变的经济和社会需要。就此,政府已推出进一步优化措施。规划署亦正在进行新一轮工业用地分区研究,重探讨工商业对用地和空间的需求,以及将位处住宅地区旁、工业活动已大幅减少的工业用地改划为住宅用途。
长远土地供应
135. 香港的新界北部地区尚有不少未发展的土地,除部分具有高生态价值外,亦有不少具发展潜力。政府将於今年初开展《发展新界北部地区初步可行性研究》,透过综合的土地规划和基建发展配套,将合适的土地作更好的房屋、社会及经济发展用途。
136. 政府同时正积极进一步研究填海、岩洞发展及开拓地下空间等方案。维港以外填海地点的第二阶段公众参与已经完成。政府现正进行大屿山北面水域的累计性环境影响评估,并会陆续为各填海地点展开研究,包括配合开拓东大屿都会进行中部水域人工岛的策略性研究,以及大屿山欣澳填海计划的规划及工程研究。其他近岸填海地点的初步可行性研究,亦会陆续展开。
137. 沙田污水处理厂迁往岩洞的可行性研究已大致完成,政府正计划展开勘测及设计工作,亦正筹备西贡污水处理厂、深井污水处理厂和钻石山食水及海水配水库搬迁往岩洞的可行性研究。四项搬迁计划共可腾出约34公顷的土地供发展。
138. 政府已展开研究,以识别全港具潜力发展地下空间的地区,以增加市区内可用空间和优化市区的连接性。同时已拣选了四个具策略性的地区,即尖沙咀西、铜锣湾、跑马地以及金钟湾仔,筹备先导研究。
房屋
139. 一年来,社会认识到楼价和租金飙升的主要成因是供应不足,对政府提出的增加土地供应的办法也逐渐凝聚共识。政府双管齐下,增加供应,同时遏抑外来需求、投资需求和投机需求,措施初见成效。
140. 过去5年,私营单位平均每年落成量只有约9 680个单位。根据政府已知「熟地」上已展开或将会展开的私人住宅项目初步估计,未来5年私营房屋单位平均每年落成量约有13 600个单位,增幅约四成。
长远房屋策略
141. 长远房屋策略谘询过后,社会已有明确共识:(一)认同政府采取供应主导策略,持续增加房屋供应,并加强公营房屋的角色;(二)市民期望政府妥善处理「房」问题;(三)应给予年青一代更多机会自置居所。
142. 政府决定采纳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的建议,增加房屋供应,未来10年供应总量以47万个单位为新目标,公营房屋占六成。要达到这目标,我们要确保有足够土地,香港房屋委员会有足够财政,建造界有足够的人手。这是政府和市民共同面对的一大考验。
143. 我们的长远房屋策略是:(一)增加整体房屋供应,逐步解决短缺问题;(二)增建公屋满足基层市民的需要;(三)增加居屋及其他资助出售房屋供应,让中低收入阶层及青年人有更多自置居所机会;(四)重建房屋阶梯,让有能力的公屋居民购置居屋,腾出单位给有需要的基层市民。
144. 政府已物色足够土地,兴建已承诺的179 000个公屋单位及17 000个居屋单位,各有关政府部门全力觅地,进度良好。在新的房屋供应目标下,政府的目标是平均每年提供约20 000个公屋单位和约8 000个居屋单位。换句话说,未来10年的公营房屋供应,将较政府去年的承诺增加36%。政府亦会按新供应目标提供可兴建私人住宅单位的土地。
铁路物业发展
145. 铁路物业发展继续是房屋供应的重要来源。锦田南西铁锦上路站和八乡车厂上发展住宅已进行规划,可提供约8 700个单位;周边约110公顷土地的土地用途检讨亦即将完成。古洞北新发展区,将以落马洲支线建议中的古洞站为中心;而洪水桥新发展区,亦会善用现时西铁天水围站,以及建议中的洪水桥站附近土地的发展优势。
市区重建与楼宇安全
市区重建
146. 去年,政府邀请市区重建局(市建局)全力推展「需求主导」重建先导计划,业主反应踊跃。连同一个由於未能达到八成业主同意的门槛而终止的项目,市建局在两年半内已开展了八个项目。收到的申请,规模愈来愈大,而须考虑的因素亦愈来愈复杂。市建局有必要全面检讨该计划,并且以审慎及「维持财政自给为长远目标」的原则,持续营运。
楼宇安全
147. 政府十分关注用作住宅用途的分间楼宇单位(俗称「房」)所引起的安全问题。屋宇署会致力全面取缔工业大厦内的「房」,并会以「风险导向」为原则,就那些有较高机会出现「房」的工业大厦,加强巡查和执法。对未履行有关命令的业主,屋宇署会加强检控。地政总署亦会加强执行契约行动,打击违规业主。
148. 住宅及综合用途楼宇内的「房」问题也必须正视。相关部门会加强执法,取缔和处理违反消防安全及建筑条例的个案。至於以发牌方式规管住宅楼宇内「房」的建议,政府需要小心权衡利弊并研究可行性。
建造业发展
149. 政府正全面检讨工务工程策略,推动建造业健康发展并提高其生产力,包括设计与施工的方法、科技的应用以及优化承建商名册制度,鼓励创新,以及积极处理人手不足的问题,以满足多项大型基建工程的需要。
交通运输
150. 政府会继续发展以公共交通为本及以铁路为骨干的运输系统,纾缓道路挤塞,减少废气排放。因应未来6年将有五条新铁路陆续落成,政府将继续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推动巴士路线重组。
151. 铁路发展策略顾问研究报告将在短期内完成。在参考报告后,政府将尽早公布新的铁路发展蓝图,订定2020年以后的新铁路项目,并会积极考虑兴建南港岛线(西段),以配合区内交通及薄扶林区公营房屋发展的需要。
152. 此外,政府也会推广电动车的使用。为测试表现,政府早前拨款予专营巴士公司购买36部单层电动巴士,第一批电动巴士可望在年底前抵港。此外,政府会推行试验计划,让电动的士供应商利用运输署辖下的停车场增设快速充电器,鼓励业界扩充电动车车队。政府同时会在各区增设100个中速充电站,缩短充电时间。政府亦会增购电动车,我和主要官员会率先试用。
153. 为加强九龙东区内的连系,政府就兴建高架铁路环保连接系统,已经进行第二阶段公众谘询,并会在年内展开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政府亦已开始改善九龙湾商贸区行人环境,以及将开展改善观塘商贸区行人环境的可行性研究。
154. 政府会在新市镇及新发展区推广「单车友善环境」,并正在大埔区推行先导计划,改善单车径及单车泊位。长60公里由马鞍山至屯门的单车径工程现正分阶段进行,当中马鞍山至上水的单车径将於今年第一季完成,其余各段将陆续动工。
155. 政府力改善行人设施,包括提供无障碍通道。就现有公共行人通道而言,除了在推展全港约160个加装无障碍通道设施的项目外,政府也正就每个区议会甄选为优先的三个加装升降机的项目进行技术可行性研究。另一方面,为了方便上落斜路,政府正推展12项兴建自动扶梯连接系统和升降机系统的工程,其中位於慈云山及观塘月华街的行人通道系统,预计两三年内落成。
(待续)
完
2014年1月15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