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香港科研人员获颁「国家自然科学奖」
*****************

  香港科研人才的能力备受认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今日(一月十日)在北京公布二○一三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得奖名单,本地科研人员共获得四个二等奖。

  教育局局长吴克俭说:「香港的科研人员屡获殊荣,彰显了香港在基础和应用研究发展方面的超卓实力,给予本地致力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士以至特区政府极大的鼓舞。我们衷心恭贺各得奖者,并期望他们能在科研工作上再创高峰。」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国务院主办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下设五个奖项类别之一,是国家在自然科学领域中规格最高的奖励,旨在奖励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优秀成果的公民及组织。在二○一三年,共有超过一百四十个项目竞逐「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一三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得奖项目包括三个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荐的研究项目和一个内地专家推荐的项目,详情如下:

  香港浸会大学黄维扬教授以他的「多功能金属有机聚合物/磷光材料及其在新兴领域的应用研究」获奖。该项目的其他主要研究人员包括香港浸会大学的周桂江教授、何卓琳博士、王行柱博士和何泽博士。项目以金属有机聚合物/磷光材料在新兴光电资讯和能源产业等领域的应用为牵引,研究与这类材料性质相关的科学问题,项目开发的材料和技术可广泛应用於有机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材料、光限幅材料及实现纳米电子束平面印刷及磁存储。

  另一个奖项颁予香港理工大学的滕锦光教授,以表扬他在「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及设计理论」取得创新性成果和重要科学发现,包括首次建立了完整、系统、科学的FRP加固混凝土结构理论体系。有关研究成果被中、美、英、澳等国的土木工程设计标准/指南采用。该项目的其他主要研究人员包括清华大学的陆新征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的林力博士和清华大学的叶列平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的赵天寿教授以他的研究项目「燃料电池中多相能质传递与电化学反应的相互作用机理」获奖。该项目的其他主要研究人员包括香港科技大学的杨浩博士、陈蓉博士、刘建国博士和杨卫卫博士。燃料电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具潜力的新能源技术之一。赵教授研究了燃料电池中的物理化学现象,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所建立的理论框架为促进燃料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香港浸会大学朱力行教授的研究项目「回归中的模型检验与降维」亦获颁「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由内地专家推荐。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邀请推荐香港特区的候选项目。有关推荐工作由教育局负责统筹,并由香港研究资助局和京港学术交流中心协助。



2014年1月10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4时30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