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八题:公共运输交汇处
*************

  以下是今日(一月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王国兴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教授的书面答覆∶

问题:

  有市民和运输业人士向本人投诉,指称有不少主要供专营巴士使用的半封闭式公共运输交汇处(交汇处)的设计过时,例如各交汇处的照明不足、行人过路处狭窄、过路标志不清晰、无障碍设施不足,而且通风欠佳令乘客被迫在闷热和空气污浊的交汇处内候车。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现时各交汇处的(i)位置、(ii)启用年份、(iii)可容纳的巴士线路数目、(iv)可容纳的最多候车人数,以及(v)去年接获的投诉宗数及其内容,并按交汇处名称以表列出分项资料;

(二)各交汇处的照明水平、行人过路设施(包括横过停车湾的行人过路处)的阔度及交通标志的设计标准为何;

(三)最近三年,有否更新交汇处内通风系统的设计标准及指引;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当局有否定期监测各交汇处的空气质素,以保障候车乘客的健康;及

(四)会否邀请运输业人士和其他的持份者(包括巴士公司、巴士司机、运输业工会、乘客代表等)参与全面检讨交汇处的设计,以及制订改善计划和施工时间表;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当局会否考虑研究改善计划,以保障使用交汇处的候车乘客和巴士司机的健康和安全?

答覆:

主席:

  现时,全港设有59个政府有盖公共运输交汇处(下称「交汇处」),为乘客转乘公共交通工具时提供便利。

  就王国兴议员提问的各部分,现答覆如下:

(一)政府拥有的有盖交汇处的地点、启用年份、现时巴士/专线小巴路线的数目,以及去年涉及交汇处的投诉数目及事项,列载於附件。

  由於交汇处的乘客等候人数时刻会因应不同的路线的班次、乘客上落车时间等不同因素而受到影响,而即使出现人龙,人龙亦每每能在巴士/小巴到站接载乘客后迅速缩短,故运输署并无就等候人数设定上限。但无论如何,过去一年并没有收到乘客投诉交汇处过於挤拥。

(二)在一般情鶪下,有盖交汇处的照明标准最少为120勒克斯(注)。在位於综合商业中心或接驳人流众多的铁路车站的交汇处,照明标准则最少为150勒克斯。这标准已顾及乘客需要和环保节能的考虑,亦与一些邻近经济体系(如内地、台湾及新加坡)的同类设施的标准相若。现时,所有有盖交汇处的照明均符合这标准。

  在行人过路设施方面,根据现时的规划及标准,当局会视乎交汇处的地点、行车方向的管理、巴士路线的安排等,考虑於新的交汇处采用围边锯齿形的月台设计,让乘客在上落交通工具时无须横过行车道或月台。至於传统的平行式的单排车站月台,会有约1.5米阔的行人辅助线连接月台,并设有安全岛及髹上黄色条纹的道路标记,而月台首尾两端也会髹上黑白条纹标志,令道路使用者容易辨识。

  另外,所有交汇处均会按《道路交通条例》(香港法例第374章)及其规例设置所需的交通标志及道路标记。

  此外,「无障碍通道」的施行方面,政府亦致力在有盖交汇处设置畅通易达设施,辅助行人及有需要人士横过车道来往车站月台。这些设施包括触觉引路径、触觉警示带、下斜路缘、斜道、残疾人士优先等候区、来往车站月台的行人辅助线等。直至二○一三年年底,已有58个有盖交汇处装上这些设施。余下的一个交汇处会在本年内装上这些设施。

(三)环保署於一九九八年发出《半封闭式公共交通交汇处的空气污染管制》的指引,供专业人士及政府部门参考。指引经不时检讨后,至今仍然适用。该指引就半封闭式公共交通交汇处的设计、抽风系统、运作和维修以及空气质素(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的最高浓度)提供指引。当局一直按这指引及个别有盖交汇处的实际情况去决定通风系统工程设计、运作及保养维修的具体要求。机电工程署亦定期为政府有盖交汇处的空气质素进行测试,以便按需要作出改善。

(四)政府一直致力改善交汇处的候车环境,并在交汇处实施合适的改善措施。在二○一○年至二○一三年十月期间,政府在超过40个交汇处完成了改善候车环境及设施工程,工程主要涉及改善照明系统、通风系统及无障碍通道等设施。此外,运输署不时与运输业人士和其他的持份者(包括巴士/专线小巴公司、的士及公共小巴业界、巴士车长工会、区议会、城市设计专业团体、残疾人士团体等)沟通,就有盖交汇处日常运作的安排、设计、设施等交换意见,并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实施合适的改善措施。

注:「勒克斯」为量度照明度的国际单位,一般家居的照明度约为100勒克斯。



2014年1月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