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就行政长官《施政报告》致谢议案(第二节)辩论致辞(只有中文)
******************************

  以下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教授今日(一月三十一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行政长官《施政报告》致谢议案(第二节:房屋、基建、规划及发展)辩论的致辞全文:

代主席:

  我很感谢43位议员就《施政报告》内有关房屋及运输的政策发表意见。我会就一些主要的课题作综合回应。
  
  首先我要讲当前的房屋问题的确是严重的,这个不单是指短期供应追不上需求,公屋轮候册日渐加长,更加因为香港楼市泡沫风险日益增加,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亦提出这个警告。在《施政报告》发表之后,我们细心聆听了社会上各方面的反应及意见,有些人批评我们的房屋政策是原地踏步、新瓶旧酒,我们是不同意的。目前的房屋问题,包括楼价和租金高企,的确困扰不少市民,我们亦感受到一些年青人因为住屋问题而感到前景缺乏希望。其实这个不单是香港年青人面对的问题,在其他大城市例如伦敦亦有这样情况。本届政府有决心扭转局面。我们的房屋策略会以维持稳定的供应为主导,并会加强公营房屋的角色,搭建置居的阶梯。我们的房屋政策是不会向地产发展商倾斜,我们的目标清晰,并且会按部就班、多管齐下去解决问题,但是社会上经常提醒政府不要「急就章」。

  李国麟议员请政府不要以口号代替实际的解决措施,同样道理,我们不应以为当前供应满足不到需求问题,是能够有什么魔术棒可以即时「点地成楼」,一切需要按部就班。石礼谦议员在上一次发言的时候,提醒政府要 「do the right thing」同时亦要「do the thing right」,我们既要讲理念,亦要讲求具体措施的可操作性和连锁的影响,而房屋发展亦要顾及交通基建和社区设施的配套,否则,空有楼宇、没有生机。

  在公屋供应方面,我们会维持公屋首次配屋平均三年轮候时间这个指标。当然在目前,公屋轮候册人数不断增加,对增建公屋方面我们面对很大挑战,多位议员要求尽早增加公屋的供应。议员心急,市民心急,政府也心急。但希望大家明白,建屋由觅得合适土地,通过规划及地区谘询程序,到设计及建造,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是今天说增加,明天新单位就能推出。但我们必定会抓紧时间。现行五年期的75 000个公屋单位的产量是一个「基本盘」,我们会认真审视短中期的房屋土地供应,争取把后期的单位稍为提早落成。行政长官已经决定增加公屋的产量,并且责成有关部门全力在土地供应方面作出配合,因此,即时在《施政报告》中说明,从二○一八年开始的五年期内,公屋的总供应以至少100 000个单位作为产量目标。

  我再强调,我们会尽量加快提供土地及兴建公屋的速度,并且会在规划许可及不影响环境质素的大前提下,争取提升公屋地积比率及高度限制,并会检视现时高龄屋恏的重建潜力。
                
  协助中产置居是社会上另一个关注点,而立法会在上星期亦曾就这个课题进行了辩论。政府确定复建居屋,把居屋计划恒常化,作为市民置业安居阶梯的一个重要成分。新居屋兴建已经启动,首批新居屋将於二○一六至一七年度落成,并且会於明年底预售。

  除了居屋,政府资助的自置居所亦包括由香港房屋协会(房协)所推出的资助出售房屋,例如青衣的「绿悠雅苑」及将来沙田类似的项目。

  现时受资助房屋入息限额订在每月四万元的水平,大抵上已可以涵盖全港约七成的私人楼宇非业主住户,包括上届政府在二○一○年提出的「置安心」计划的对象。目前公私营房屋各占一半左右,私营是稍为多些。陈健波议员主张提高公营房屋的比例至六成。这个问题,当然社会上可以讨论。不过,在目前楼价租金高企下,公营房屋所扮演的角色,无论是出租公屋或是居屋,的确是会越来越重要。

  在私人楼市方面,供应将会持续增加,我们最近说,未来三至四年,私人住宅一手市场预计可提供约67 000个单位左右。这个不是指所有的供应,因为今日政府拨出的私楼土地,几年之后便会生产出进一步的新单位。

  刚才财政司司长亦与大家分析了未来几年一些私人楼宇的情况,目前有48 000个在建筑中未预售的单位,而大部分都可以按程序预售楼花。政府会密切留意发展商推出楼盘方面的情况。

  政府和广大市民一样,关注居住环境恶劣人士,包括「浻房」住户的住屋需要。政府在处理「浻房」方面会双管齐下。首先是增加公屋,这是协助居住环境恶劣的基层人士解决住屋问题的根本方法。第二,对於违反有关楼宇结构和消防安全法例规定的「浻房」,当然政府有关部门会进行执法。为受执法行动影响的人士,我们会提供临时收容中心及中转房屋,作为他们暂时容身之所。

  政府关注私人楼宇租金持续上升,对中低收入市民的影响。解决这个问题,根本要靠持续有序地去增加房屋供应。

  有议员提出向「捱贵租」的私楼低收入家庭全面提供租金津贴及重推租务管制,包括租金管制。其实社会上对租务管制争议很大。我记得在立法会我们早前辩论房屋政策时,议会里面不同议员亦都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我们也的确担心租管可能降低业主出租单位的意欲,反而减少市场上出租单位的供应,以及在起租时业主尽量提升租金,令租客会未见其利,先见其害。向「浻房」户或向在公屋轮候册上未上楼的申请者提供私楼租金津贴,亦很难确定在市场供应短缺的情况下,得益的究竟会是出租物业的业主抑或是租客。若业主得知大量租客,我们是说以十万计的,是会获得政府资助的话,这势将会上调租金,到头来政府所提供的租金津贴只会变成额外租金,住客未必得到实质的帮助。

  我不希望议员以为政府只会「say no」,我们是会持开放的态度考虑各项建议,包括刚才梁志祥议员提到的公私营混合发展模式,究竟是否可行呢?以及怎样善用既有的公营房屋的资源?

  这一节听到各位议员一些建议,我们会在现时正在进行的长远房屋策略检讨中一一研究。长策的谘询文件将会在今年年中左右公布作公开谘询。

  陈婉娴议员指,有一些长策会成员随便发表意见,有时引起社会上对政府的房屋政策种种揣测,可能会产生混乱。在这里,我要指出,委员方面,他们有他们的言论自由,他们很多都来自有关的背景,他们有他们一些专业或其他方面的看法。不过,能够代表政府立场的,并不是长策会的委员,而是特首、司长及有关的局长。

运输政策

  代主席,在运输政策方面,我们的政策是以铁路为主干,但并不是铁路垄断。我们完全明白一个多元的公共运输系统,不同的公共交通工具互为协同,提供公众有所选择,这是重要的。陈恒镔议员,请你放心,我们并无忘记离岛渡轮的重要性,我们亦会於新市镇及未来新发展区推动「单车友善」的环境,我们都重视如何做好「行人友善」的安排,以及会加设无障碍通道。

  政府现时正与港铁展开五年一度的票价调整机制检讨,目标是扩大票价调整机制的涵盖范围,以包括港铁的服务表现和盈利状况,以及市民的负担能力。我同意议员所说,港铁作为公用事业,是应该勇於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

  有议员提出引进的士燃料附加费,我们要很慎重考虑这个建议,亦须仔细研究外地的相关经验,以及考虑如果这样做的话,会如何影响现有的士收费结构。究竟是否要减低基本收费?如果这附加费是每月都调整的话,那燃料成本的波动亦会影响的士收费的稳定性,或会对市民造成混淆,所以我们要很小心研究。

  几位议员关注巴士路线重组工作的进展。我们会从一个地区性整体的交通配套手,而不单是针对一、两条的巴士线,亦希望透过相关路线的重整,能发挥最大的互补作用,令区内受益;也会在转乘安排,包括转乘站的设施方面多做工作。此外,我们会把握未来几年新铁路线落成的契机,去检视巴士路线安排。就这些工作,我们会尽早和区议会以及地区人士充分沟通。

  就改善三条过海隧道的交通流量方面,有议员提出可不可能只要东隧减而不要红隧加,或在西隧方面亦作出改动。其实过去两年经过顾问专家多番论证,结论是若不增加红隧收费,红隧的交通挤塞不会得到纾缓。至於西隧,由於隧道连接路目前已呈现挤塞情况,故我们认为要到二○一七年,即中环湾仔绕道通车,令有关的交通流量得以改善前,是不适宜作出西隧方面的改动。稍后政府会就具体的可行方案发表谘询文件,听取立法会和社会方面的意见。

  《铁路发展策略2000》的检讨方面,目前可以说我们是全速进行的。去年,政府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公众谘询,就一些大型跨区铁路走廊,例如北环线、屯荃铁路等,谘询市民意见。今年第一季我们会展开第二阶段的公众谘询,重点是探讨现有铁路线的地区性优化方案,例如延线、支线或新增车站,亦包括刚才钟树根议员提及小西湾支线的可行性问题。顾问将全面整合两个阶段收集得到的意见,并就日后的铁路发展策略提出可行的方案建议。任何建议均须做到一方面能回应运输需求及配合我们社会不同地区的发展,亦要符合经济及成本效益。铁路发展策略检讨完成后,我们会进行关於整体运输研究方面的工作,以帮助我们进行下一阶段的交通运输规划。

  代主席,运输及房屋都与民生息息相关。政府会继续听取本会及社会上的意见。代主席,本人谨此陈辞,请议员支持致谢动议。



2013年1月31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9时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