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就「优化失业综援」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今日(一月二十四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优化失业综援」议案的总结发言:

主席:

  我一再感谢提出这个议案的田北俊议员,以及提出修正案的八位议员,和於昨晚和今午共18位发言的议员。我现在就议案作重点回应。

在综援计划下鼓励自力更生
------------

  不少发言的议员都十分关注现时在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下的就业援助服务是否能有效协助受助人自力更生。根据社会福利署(社署)的数字,在过去五年自力更生支援计划参加者的就业率为约19%至27%不等,最新(二○一一年底数字)为25.5%,即差不多有四分之一人士成功就业。我们会继续监察情况,不时探讨服务是否有改善的空间。

  虽然失业综援个案数字持续下跌40个月,我们亦留意到有部分失业综援受助人具较高学历,而平均持续领取综援年期亦有上升的情况。为整合和优化综援下各项就业援助服务,社署已获拨款二亿三千万元,并委托26间非政府机构,於二○一三年一月一日推出41个整合的「自力更生综合就业援助计划」,为期27个月。

  在具体的支援服务方面,社署将三项由委托非政府机构营运的就业援助服务,即「综合就业援助计划」、「走出我天地计划」、「欣晓计划」及由社署推行的「社区工作计划」合并及优化,使整项就业援助服务更为方便、更加完整,而资源的运用更有效益。

  自力更生支援计划的失业综援受助人,一般亦须参与由社署推行的「社区工作计划」,目的是协助他们培养工作习惯、加强他们的自信及扩阔他们的社交圈子,及让他们在领取综援的同时,也能够回馈社会。过往由社署推行的「社区工作计划」服务模式有一定限制,当中九成均为环保工作,如清理郊野公园,工作时间及往返工作地点的安排也有既定模式,未必能切合不同综援受助人的情况及需要。服务优化后,非政府机构亦会运用其网络及专长,推行更多元化的「工作体验服务」,提供包括针对劳动市场需要的工作实习和具规范的义务工作,以及职业训练等,以提升受助人的就业机会。

  我们相信透过整合的计划,营办有关计划的非政府机构会按照有工作能力的失业综援受助人的独特需要,并以家庭为单位,提供多元化和一站式的就业援助服务,以提升他们就业的机会,帮助他们达致自力更生。非政府机构亦可把资源投放到有特别需要的群组,例如少数族裔等,为他们提供更适切的就业援助服务。

豁免计算入息安排
--------

  豁免计算入息安排的目的,是鼓励有工作能力的综援受助人求职和持续就业,达致自力更生。如受助人的工作收入增加,至足以应付基本生活开支的水平,便没有理由继续依赖综援。他们理应离开综援网,让公帑帮助其他更有需要的人士。

  现时最高豁免计算金额为每月2,500元。假设四人综援家庭中有两名成员同时获豁免此金额,其平均收入(16,242元)将比刚好不符合资格申请综援的同类家庭高出5,000。在这情况下,豁免计算入息安排相信已能提供足够经济诱因,鼓励受助人求职及持续就业。

  若将现行豁免计算入息的安排进一步放宽,虽然建议可提供更大的经济诱因吸引受助人重投工作,但亦可能对目前未符合资格申请综援的低收入家庭不公平,也可能会延缓有能力受助人脱离综援网。当局必须小心考虑如何在鼓励受助人就业和妥善运用公帑两者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市民对受助人的看法及防止欺诈综援
----------------

  我们希望透过综援计划协助有需要的人士,因此政府绝对不会歧视综援受助人,社会人士亦不应对综援受助人加上负面的标签。

  政府一向积极主动地向市民提供有关综援的资讯。社署印备了一系列有关综援计划的小册子,於各区福利办事处、社会保障办事处及综合家庭服务中心等供市民索取。小册子以简单易明的方法介绍综援计划下的各项安排,包括如何鼓励和协助健全失业的综援人士自力更生,以及社会保障的上诉机制等。上述的资讯及其他与综援有关的出版刊物和新闻公报均上载至互联网,让市民更方便地接触有关资料。

  不少议员都关心目前是否有欺诈及滥用综援的情况。正如我昨晚在开场发言所提及,社署会继续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和打击滥用综援,并会严谨处理每宗个案的申请,我们会好好把关,确保真正合资格及有需要的市民才获发援助。

中年人士就业方面的支援
-----------

  有议员亦特别关注中年失业人士寻找工作时的困难,这一点我们完全明白。就此,劳工处提供免费及多元化的就业服务,协助求职人士找寻工作。该处所有就业中心均设立特别柜位,为50岁或以上的求职人士提供优先登记及工作转介服务。

  劳工处亦同时推行「中年就业计划」,鼓励雇主聘用40岁或以上的求职人士。参与计划的雇主如聘用40岁或以上失业的求职人士,并提供在职培训,可获得培训津贴,为期三至六个月。

  为进一步鼓励雇主聘用更多中年及年长求职人士,行政长官於刚发表的《施政报告》内,已宣布提高「中年就业计划」下的在职培训津贴额。在这项加强措施下,雇主聘用每名40岁或以上失业的求职人士,担任月薪在6,000元或以上的全职工作,并提供在职培训,可获发的培训津贴会由现时每月2,000元,大幅增加至每月3,000元,增幅达五成。劳工处现正制定实施这项加强措施的细节,详情会稍后公布。

消除就业的年龄歧视
---------

  有议员关注年龄歧视的问题,政府亦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并致力保障平等就业的机会。当局鼓励雇主在招聘的时候,依据「用人唯才」的原则,按照划一的甄选准则去评估应征者或雇员的工作能力。

  劳工处已早於一九九八年发出《雇佣实务守则》指引,鼓励雇主和职业介绍机构依循,亦在电视、电台等媒体播放宣传短片,以及印制和派发一系列的指引和宣传单张来宣扬就业平等的信息。我们会继续通过公众教育、宣传和自行规管等各项措施,消除工作上的年龄歧视。

  此外,劳工处亦会确保所有在该处刊登的职位空缺没有附带任何歧视(包括年龄)的条款。如该处在审核职位空缺时,发觉有此等情况,除非雇主能证明有关条款属「真正的职业资格」,否则劳工处一定会拒绝雇主的要求,并会删除有关条件。雇主如拒绝删除歧视性的条款,劳工处会拒绝刊登有关空缺。

交通费开支
-----

  政府亦明白交通费开支占低薪在职人士收入的比重颇大,所以推出了鼓励就业交通津贴计划(交津计划),以减轻他们往返工作地点的交通费负担。交津计划的优化建议已於上月(二○一二年十二月)获得立法会财务委员会通过,容许申请人在以住户为基础或以个人为基础的申请方法当中,二择其一,即「双轨制」。此外,申领本月(二○一三年一月)起计津贴的入息及资产限额亦已大幅调高,相信将有助更多低收入在职人士获取津贴,鼓励他们持续就业。

标准工时
----

  有关推行标准工时的建议,政府在去年十一月已发表了劳工处的政策研究报告。行政长官在竞选政纲中提出,成立一个包括政府、雇主及雇员代表、学者和社会人士在内的标准工时专责委员会,跟进报告。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现正全速进行筹组工作,预期可於本年第一季完成。政府希望社会各界可在专责委员会的平台上,进行知情和深入的讨论,建立共识,找出未来路向。

家庭友善雇佣措施
--------

  成功缔造家庭友善的工作环境有赖整体社会的通力合作。雇主可以按机构的规模、资源及文化,实施不同形式的家庭友善雇佣措施,以符合机构和员工的最佳利益。

  劳工处一直致力鼓励雇主采纳「以雇员为本」的良好人事管理措施,而采纳家庭友善雇佣措施就是我们的其中一个重点推动项目。在推动家庭友善雇佣措施方面,劳工处作为促进者之一,透过涵盖不同行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会及行业性三方小组等网络,以及多元化的宣传渠道,例如刊物、宣传品、巡回展览及报章等,向雇主、雇员及普罗大众进一步宣传有关信息,并鼓励雇主在工作场所多采纳这些措施。

  行政长官刚发表的《施政报告》,宣布政府决定透过立法提供三天有薪的男士侍产假,充分显示今届政府对推动家庭友善雇佣措施的重视。

幼儿照顾及课余托管服务
-----------

  有议员关注在社区提供幼儿照顾及课余托管服务,可有利鼓励就业。这一点我完全认同。为加强幼儿照顾服务,我们於二○一一年十月把「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计划)常规化并扩展至全港18区,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受惠。计划为家长提供更具弹性的幼儿服务,并同时促进社区互助与关怀。为提供更弹性的幼儿照顾服务,在计划常规化及扩展后,社署要求中心托管小组平日开放最少三节时间(每节为两小时),并提供服务最低限度至晚上九时;而於周末亦须最少开放两节时间。至於社区保姆服务的运作时间,则维持在每日(包括周末和假日)由上午七时至晚上十一时,并在特殊情况下提供留宿服务,充分反映出我们相当关注有关问题。

  课余托管服务会由星期一至星期五分不同节数提供服务,但个别课余托管服务的营办机构也会按地区的实际需求,考虑延长服务时间。

产业发展
----

  政府会继续推动香港现有产业,及创造新的优势。我们会制定全面的产业政策,创造就业,改善民生。行政长官宣布成立的「经济发展委员会」将提出前瞻性的方向,并就如何扩阔香港经济基础及促进香港经济发展的整体策略和政策向政府提供意见,当中包括检视有助香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行业或行业群,及研究扶助相关产业发展所需的政策和其他支持措施。委员会由行政长官亲自领导,其下设立四个工作小组,分别深入研究「航运业」、「会展及旅游业」、「制造、高新科技及文化创意产业」及「专业服务业」。

墟市及社区经济
-------

  有议员提到有关墟市及社区经济的问题。政府对於设立墟市的建议一直持积极开放的态度。社会上不同人士对小贩摆卖有不同意见,尤其是墟市附近的居民难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有见及此,我们认为在合适地点设立露天市集的具体建议应在地区内凝聚共识,充分考虑附近居民的意见,并经区议会讨论和确认。如地区达成共识,相关的政府部门会根据其职责范围进行有关的跟进工作。而由地区组织筹划及管理露天市集,会有更多空间及弹性,切合地区需要。

  为了替弱势社群提供就业及在职培训机会,协助他们自力更生,政府亦会继续透过「伙伴倡自强」社区协作计划(伙伴倡自强计划)为合资格的非牟利机构提供种子基金以资助社会企业(社企)成立。伙伴倡自强计划自二○○六年推出至今,共批出约一亿五千万元拨款,资助了136个社企项目,其中约半数开设於条件较差的地区(例如深水桋、黄大仙、观塘、葵青、屯门、元朗、天水围及北区)。现时尚有16个获批的社企项目在筹备中,待它们全数成立后可合共创造约2 300个就业机会。

推动终身学习及学习阶梯
-----------

  为推动终身学习,政府在二○○八年推出「资历架构」,以建立「四通八达」的学习阶梯,从而鼓励终身学习,并提升本港整体工作人口的质素。政府协助各个已加入资历架构的行业构建其业界适用的能力标准及进阶路径,让从业员可以更了解行业的晋升及进修机会,亦方便教育及培训机构设计有质素及行业认受的教育及培训课程。

总结
--

  主席,综援计划是香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后的安全网,正为目前近270 000个家庭(近420 000名受助人)提供支援。综援计划在二○一二/一三年度的开支高达193亿元,我们必须小心谨慎,确保这个安全网,以及社会保障制度,能在财政上可持续发展。

  我们注意到各界就综援提出的意见,例如如何在提供安全网及鼓励有工作能力人士就业之间取得平衡,推行有时限性的综援,或低收入家庭补贴等等。这些一连串的建议都涉及重大政策考虑,对社会保障制度及公共财政均可能带来深远影响,扶贫委员会辖下的「社会保障和退休保障专责小组」会仔细研究,我们一定会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我同时必须强调,我们的宗旨是有限的公共资源应投放在有需要的人身上,以确保综援照顾有需要人士之余不会被滥用。

  主席,我谨此陈辞。



2013年1月24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8时11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