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政务司司长会见传媒谈话全文(附图)
*****************

  以下是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今日(七月二十日)上午到尖沙咀丽购物大道塌树现场视察后会见传媒的谈话全文:

政务司司长:各位传媒朋友,昨天晚上大约九时半,这里有棵古树名木倒塌了,所以,我今早特地与发展局、树木办和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的同事,到现场看看情况。大家都记得过去两年,特别在二○一○年,发展局之下成立树木办之后,特区政府加强了对树木管理的工作。但无可否认,我们都强调树木会生、老、病、死,而在这工作中,我们一定将保障市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尤其是人流这么多的弥敦道,将市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是更加重要的。大家都知道,弥敦道两旁的细叶榕,已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亦是很多人很珍惜的,很多时都记得弥敦道树木成荫。但这里的三十多棵细叶榕,都已超过一百年,亦全是在我们的《古树名木册》内的树木,所以过去一段日子,我们对於它们的监察和护理的工作,都是非常严谨地进行。

  或者向大家举一些例子:早於二○○八年一月份,我们发觉在丽大道这里有一棵细叶榕枯死,所以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已将它移除。到二○一○年十二月初,即树木办成立后,当时亦请了来自台湾对细叶榕和褐根病有非常深入研究的专家来看过,特别在这个花槽上的数棵细叶榕。根据当时观察的情况,发觉第十号的古树名木--不过现时大家看不到,因为已经移除了--当时专家及我们的专业同事都认为这棵树受到很严重的褐根病感染,是需要移除的,而最后亦被移除。同时,当时认为在它旁边的八号,即昨日倒塌的那棵,和现时大家仍然见到的第十一号,亦受到感染,但情况比较轻微。但就八号及十一号,专家都提出了意见,如何去治疗这两棵古树的褐根病,树木的病情都受到控制。

  在二○一一年年初,我们再次邀请这位台湾专家来视察我们的细叶榕。当时亦提议了八号和十一号两棵古树需要继续进行治疗,包括将受感染的部分切除。至去年年中,大约七月份,在我们之下的专家小组,包括有詹志勇教授,亲自到这里视察,看看情况如何,亦研究了一些可行方法,刚才树木办主管周先生也说过了,希望能为它争取一个成长或保持继续生长的空间。但大家要留意,它与在其他香港地方种植的树木不同。据詹教授的研究,这里在七十年代加了花槽,大约有一米额外的泥土封住了这些树。这种做法,其实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亦对我们的监察工作制造了一些困难。稍后如果有需要,周先生可以补充。

  由於我们都知道这棵树是有一定的感染,所以过去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作为管理这一带的细叶榕的部门,亦有定期进行监察,包括每三个月做检查和定期施用药物。最近一次就这棵树,即是倒塌了的八号树的详细检测,是在今年一月三十日进行的,当时的情况是可以接受的。到了二○一二年四月,亦就这棵树进行了一个树木的评估风险,但很不幸昨晚倒塌了。对於有五位途人受了轻伤,我向他们致以慰问。

  至於跟进的工作,其实会马上进行。在同一个花槽上,大家见到还有两棵古树,即现时叫第十一号和第十二号。由於它们生长在同一花槽上,所以如果泥土受感染,它们受感染的机会也大。所以专家小组马上会召开会议,看看这两棵十一号和十二号有没有需要做一些处理的工作,包括移除。如果用我刚才的原则,把途人的安全放在首位,如果有需要,都可能要作一个移除。但现时我们肉眼看得到,刚才大家都与我们一同去视察,从肉眼上它仍然是可以的,但必须让专家作更深入研究。

  另外,除了在这个花槽上现在剩余的两棵古树,在弥敦道的两旁还有三十多棵古树名木的细叶榕。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连同树木办亦会全部作一个全面的检查,看看有没有需要做一个跟进的工作。但到目前为止,过往的定期检测,除了这两棵之外,其他的细叶榕并没有一个表面的征状。如果在弥敦道两旁的古树,因为保障途人的安全而需要移除,当然我们都是舍不得的。但我也可以在这里说,其实城市的绿化工作,有树木当然是有树荫,大家都欢迎,但亦有其他方面可以做到城市的美化和绿化工作。我会要求发展局园景组的同事和一些专业的团体研究,在弥敦道这一带,如果有些树木被移除,在园景方面可以怎样改善得到。

  我今日再想就其他两件事作一个说明。第一是报道有关教育局局长到北京访问这件事。在这里很清楚与大家说,吴克俭局长并没有去北京作一个秘密的访问。这是一个礼节性的官方访问,亦是在早前已经约好了。我可以在这里说,特区政府一向的做法,无论是司长或局长,所有的官式外访活动,包括礼节性的访问,都是会公布、会发新闻稿的。所以应用这个原则和标准,吴局长这次访问北京,应该都要出一份新闻稿,让传媒、公众知道有一个礼节性的访问。我了解过,其实今次没有出新闻稿,是内部沟通有些误会,将一个以前说(司局长离港)不超过二十四小时,不需要特别作一个署任安排,与发放新闻稿,可能有少许混乱了。但我可以在这里再次重申,特区政府一向的原则都是会就司长、局长的官式外访作一个公布,这个大家、传媒朋友可以放心。

  第二个问题,就是有关国民教育这个问题。我听到坊间有一些关注,但我在这里必须表明,在学校里面把德育及国民教育成为一个科目,已经酝酿了很多年,但并不是说在今年学年开始,即今年九月份,作一个强制性在所有小学推行。从来的讲法都是经过了多年的酝酿,在今年四月教育局发出了关於这个科目的课程指引后,让学校以一个务实和循序渐进的方法,在未来三年推行。我们深信学校当局,无论校长还是科目老师,都会在制作教材方面很公正、很持平。我们亦深信,教育界的朋友从来都是在教育学生方面,教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完全并不存在一个所谓「洗脑」的工作正在进行。但我觉得每当社会上有一些声音,对政府的政策有些看法,最重要的是加强沟通。我亦要求教育局在未来的日子,与教育界、学校保持沟通,有需要时加强这个沟通。

(请同时参阅谈话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2年7月20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5时46分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