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劳资协商研讨会致辞(只有中文)
***********************

  以下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今日(九月二十七日)出席「劳资坦诚 沟通共赢」劳资协商研讨会的致辞全文:

赵(其琨)教授、何(安诚)会长、曾(登发)会长、周(联侨)理事长、陆(君毅)主席、各位嘉宾、各位三方小组成员:

  大家好!我很高兴出席今日的「劳资坦诚 沟通共赢」劳资协商研讨会。

  正如我经常强调,良好的劳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去年,香港整体劳资关系保持平稳和谐,涉及20人以上的劳资纠纷由2009年的143宗下降至68宗,跌幅达52%;而20人以下的声请个案亦由24 303宗减少到20 434宗,跌幅达16%。不过,这不等於劳资双方的矛盾会完全消失。在经济不景的时候,劳资纠纷大多源於裁员、欠薪等情况;而在经济蓬勃时,雇员普遍期望可以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诱发纠纷的原因主要是争取加薪及改善待遇。所以,无论在任何时间,劳资双方都必须坦诚沟通,化分歧为合作。

  我深信,只有培育衷诚沟通的态度,建立互相体谅的文化,才可以成就和谐的劳资关系。在这个重要课题上,劳方、资方和政府三方,人人有责。

  作为雇主,不同机构的沟通方式不尽相同,较具规模的企业或已设立协商委员会、员工协会或职工会等组织。亦有不少机构定期召开员工会议,或安排高层职员与员工会面等。林林总总的方式,正说明沟通可以不拘形式,千变万化。无论如何,雇主若重视沟通及对话,认同与员工的伙伴关系,在制定各项政策时,积极与员工或职工会坦诚磋商,寻求共识,会较易获得员工支持。在推行有关措施或改革时,自然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在香港这个缺乏天然资源的地方,雇员的知识及技能,是支持经济运作的主要能源。正所谓没有雇员,就等於没有雇主。个别雇员虽然只是机器中的一个齿轮,但欠缺了一个齿轮的机器也不能畅顺运作,甚至会影响整体服务质素。尤其是前线雇员,他们熟悉机构运作,了解顾客需要,俨如机构业务的「温度计」,可以为雇主提供改善良策,持续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至於特区政府,一向为雇主及雇员提供平等而有效的沟通平台,针对共同关注的劳工议题各抒己见,并且鼓励和推动雇主或商会,与工人组织发展自愿协商的机制。在中央层面,劳工处设立了「劳工顾问委员会」,就订立法例及推行劳工政策等,向政府提供意见。在行业层面,劳工处的九个行业性三方小组,定期商议业界共同关注的劳资关系和就业情鶪。最新的例子,莫过於因应部分行业独特的工作情况或薪酬安排,劳工处在法定最低工资五月实施前广泛谘询行业的三方小组及相关人士,共同为九个行业制定了六份有关法定最低工资的行业性参考指引。全赖包括三方小组成员在内的相关人士积极参与,最低工资实施才能平稳运作,我谨此向各位致谢。

  在企业层面,劳工处透过18个不同行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会网络,鼓励企业推行良好人事管理措施,与雇员及职工会就雇佣事宜维持有效沟通。此外,当劳资纠纷发生时,劳资关系科亦会积极调解,协助双方达成和解。

  其实劳资沟通就如一面广角镜,让双方看到不同的观点,尤其是一些较易被忽略的角度。坦诚沟通除了让对方明白己方的需要之外,亦可从对方的角度了解他们的困难及期望,有助双方化解分歧。

  近期,传媒报道了不少建造业成功协商的例子,例如建造商会与工会透过对话,共同达成一项「史无前例」的扎铁工三年加薪协议,随后的搭棚工加薪协议,还有扎铁工人於酷热天气下的工作安排等,都证明劳资协商并非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我很高兴看见商会及工会双方由角力转为协力,和衷共济,为业界的长远发展共同努力,实在是香港之福。

  我亦要在此多谢赵教授、(香港)建造商会、(香港建筑)扎铁商会、(香港)建造业总工会及(香港建造业)扎铁职工会的鼎力支持。他们现身说法,定能让在座各各行业的商会、工会、雇主及雇员对劳资协商的窍门多一分掌握。

  经过多年的观察,我深切体会到劳资协商总不离「大同小异」这个要诀,就是劳资双方要「大公无私」,以双方共同利益为大前提;「同心协力」为业界的长远发展努力;而协商少不免要调整原定的方案,因此双方必须「小节不拘」;不论是什么方式的对话,只要是衷心诚恳,都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我希望以两句说话与大家共勉:

* 坦诚沟通,是劳资协商的不二法门;
* 共赢互利,是劳资协商的丰硕成果。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多谢各位!



2011年9月27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3时10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