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今日(七月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研究成立创新及科技局」议案的总结发言全文:
主席:
我非常感谢议员就政府如何进一步发展创新科技产业所提出的意见。虽然政府和议员对某些具体建议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们和议员肯定有两个共识。第一,创新科技是香港经济持续发展的一股重要动力。第二,政府必须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加大力度支持这产业的发展。
香港优势
────
创新科技是促进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特区政府一直致力将香港打造成为区内的创新及科技枢纽。藉今天的动议辩论,我希望再次向议员表明政府在发展创新科技方面的决心,并阐述我们进一步拓展这产业的策略。我们的策略是加强在硬件、政策和资源方面的配套,与产、学、研各界携手发挥香港在这方面的优势。
刘慧卿议员提及,香港在创新及科技发展的优势,建基於我们拥有世界级的高等院校和杰出的科研人才、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的科研基建和通讯网络、洞悉市场的商业人才和背靠国家的庞大市场。香港的科研人员屡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以至世界级奖项,如欧莱雅-教科文组织奖。
香港在创新方面的卓越水平,亦获国际认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2010/11年公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香港的创新能力获评为全球第四。在亚洲华尔街日报去年举办的「亚洲创新大奖」最后十二强中,有两间公司来自香港科学园,其中一间香港公司更夺得「最具企业创新大奖」。
策略
──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和创新科技署一直负责制定和推行本港创新及科技发展的整体策略。我们致力缔造更有利发展创新科技的环境,以及促进「官产学研」的合作。我们的主要策略有四个方面,即提供世界一流的科研基建、为应用科研提供充足财务支援、促进与内地的科技合作,以及推广创新科技文化。
我会向议员介绍特区政府在这策略下的具体工作,特别是当创新科技列为六项优势产业之一后,我们推出的新措施,希望议员对我们的工作有更全面的理解。
提供世界级科技基建
─────────
不少议员都指出政府须提供良好的科研基建和充足的土地以配合创新科技的发展。我们十分认同这个观点。因此,我们将继续优化香港科学园和工业,以及数码港等世界级科研基础设施,以促进商界的科研工作和吸引海内外科技企业来港大展拳脚。
香港科学园是我们的科研基建旗舰,目前已有三百四十多家科技公司落户科学园,其中四成是海外及国内科技公司,整体出租率超过百分之九十。这些公司的每年营业额高达一千亿元,并提供超过八千个科研相关职位。
鉴於科学园首两期发展的成功,香港科技园公司去年落实发展总成本达四十九亿元的科学园第三期。项目预计於二○一三年年底至二○一六年分阶段落成。当第三期发展全面落成后,科学园的研发办公室和实验室的总楼面面积会增加一半至三十三万平方米,预计可额外吸引一百五十家公司及创造四千个就业机会。
香港科技园公司同时管理三个工业,为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公司提供建厂的土地。现时共有超过一百六十家企业进驻工业,既有传统制造业,也有高端科技行业。过去一年,工业共批出八公顷土地予高端数据中心作发展,其中包括跨国公司,这有助巩固香港作为区内数据中心枢纽的地位。为善用工业的土地,香港科技园公司正落实活化措施,鼓励因经济转型而未能充分利用工业用地的承批人进行新项目或转让土地予符合进驻条件的科技企业。香港科技园公司亦同时探讨发展第四个工业的可行性和运作模式。
刘慧卿议员在修正议案中提到数码港,我必须指出数码港是一个成功的公私营合作项目,令政府在较短时间和较低公共财政风险的安排下,发展了一个优质的资讯及通讯科技基地,这绝不是一个地产发展项目。
数码港汇聚了资讯及通讯科技的公司和专才,目前共有近六十个租户,近半是非本地公司。数码港数码娱乐培育暨培训中心至今共培育一百二十二间企业,它们共赢取了五十七项本地和十六项国际业界奖项,并开发了近一百个拥有原创知识产权的项目。
特区政府亦在积极为配合将来的创新科技发展寻觅新土地。正如潘佩议员指出,新界东北新发展区和落马洲河套区都是发展高新科技的选址,其中坪/打鼓岭新发展区北面计划预留约四十公顷作特殊工业的用地,应付长远的需求。河套地区的规划则以高等教育为主,辅以高新科技研发和文化创意产业。两区仍处於早期规划阶段,我们会积极与相关部门作跟进,充分把握新的发展机遇。
为推动应用研发工作及促进技术转移至业界,政府於二○○六年成立了五所研发中心。政府大力鼓励研发中心将研发成果商品化的工作。过去一年,我们亦看到一些初步成绩,我知道明日多位议员会到科学园参观,在此我想提一提我们过去一年在这方面的成绩:
*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将其「相机电话微型防震技术」授予一间美国公司,涉及最少二百万美元的特许授权收入,该公司已落户科学园,并在深圳设厂进行生产。另外,应科院最近亦与一间成都科研公司达成协议,合作研发支援内地高铁的无线电通讯系统的新技术。
* 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亦与多家公司进行合作项目,主力从事可再生能源的研发项目,业界投入的资金超过五千万元。这有助香港建立一个研究光伏技术的群组。
五所研发中心刚完成首五年的营运,我们正审视各中心过去五年的工作表现及成本效益,并会在本年年底向议员汇报详情和定出未来的发展方针。
提供财务支援
──────
汤家骅议员希望政府能够提供各项财务支援措施的详情。
特区政府一直透过不同渠道,资助科研活动。推动上游科研的工作,主要由研究资助局负责,政府在二○○九年成立达一百八十亿元的研究基金,加强对大学的基础研究的支持。至於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则重点支援应用科研。我们提供财政支援的原则是「业界带动,院校配合,政府支持」。
「创新及科技基金」於一九九九年成立,专为本地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提供应用研发的财政支援。截至二○一一年五月底,基金已资助超过一千六百个科研项目,资助总额超过五十六亿元。基金每年的拨款不设上限,只要是具质素的科研项目,我们便会提供资助。
香港在二○○九年的整体研发开支为一百二十八亿元,占本地生产总值的百分之零点七九,多位议员亦有提及。虽然这比二○○一年时的百分之零点五五大幅上升了超过四成,但仍处於偏低水平。在整体研发开支中,近六成是来自公营机构(政府五亿元;大学及专上学院六十八亿元),只有四成多来自商界(五十五亿元),这比例与其他已发展国家一般有七成的研发开支来自商界的情况有所不同。为了改善这情况,政府会继续推动私人机构增加在研发方面的投资。事实上,创新及科技基金的资助金额在过去三年不断上升,由二○○八至○九年度的五点九亿元升至二○○九至一○年度的七点二亿元及二○一○至一一年度的七点五亿元。我们明白潘佩议员的修订动议希望政府能增大这方面的开支,我们会按实际情况及以市场主导的原则提供资助,以配合科研界的需要。公营部门未来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过去两年,我们亦为创新及科技基金的运作推行多项优化措施,配合业界的需要和市场趋势。这里有很多例子,我不打算全部读出,但我想回应李慧议员的提议,创新及科技基金项目的评审准则,由今年起会更重应用潜力、商品化潜质和与政府政策配合。
我们亦已开展了第二期检讨工作,探讨如何提升「小型企业研究资助计划」的效能,因为我们深信中小型科研公司是未来科研发展商品化的先行者。
为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资,政府於二○一○年四月推出总额两亿元的「投资研发现金回赠计划」,鼓励企业与本地科研机构加强合作,现金回赠计划推出至今已批核了二百三十多宗申请,回赠金额超过六百三十万元。
多位议员提出政府应引入税务减免和土地优惠,鼓励商界和海外公司在香港投资研发项目。特区政府一直奉行简单税制和低税率,为各行各业提供一个公平的营商环境,因此,任何为个别行业或公司提供税务减免或财政优惠的建议,政府必须非常审慎考虑。
促进与内地的科技合作
──────────
特区政府非常重视推动香港与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合作,并与中央及省市政府有密切联系。中国是全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系,香港是国家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抓紧国家发展带来的机遇。
中央政府在本年三月公布「十二五」规划中,在港澳专章内明确表示支持香港发展创新科技。香港将会和内地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配合「十二五」规划带来的机遇。
我们亦与国家科技部积极磋商多项合作,包括:
(一)推荐香港专家进入「国家科技计划专家库」;
(二)鼓励更多香港科研机构及人员参与国家级科技计划,包括「九七三」科技计划和「八六三」科技计划;以及
(三)启动新一轮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申请预备工作。
由科技部副部长和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共同主持的「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委员会」,将於本年八月底在成都召开第六次会议,我们将继续跟进配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科技部分的工作,以争取香港与内地不同层面的科技合作。
推广创新科技文化
────────
要成功营造有利发展创新及科技的环境,市民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同亦相当重要。政府一直积极透过举办和支持不同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向公众,特别是年青人,推广创新科技文化,藉以培育更多创意及科技人才。
由二○一○年起,我们将举办多年的「创新科技节」的规模扩大至「创新科技月」,当中的活动包括大型嘉年华会、路演、工作坊、研讨会及业界大型会议等,单是路演及大型嘉年华会去年已吸引了超过共十三万人次参加。我们希望向学生和市民传达更多科技信息,让他们体验创新科技的魅力。
我们今年亦首次推出「创新科技奖学金计划」,表扬本港大学优秀的理科学生,为他们提供奖学金到海外学习,并安排实习机会和导师支援。我们希望藉此计划为未来培养更多科研领袖。
促进网络经济
──────
谭伟豪议员提到香港的网络经济已建立了一定规模,并正迅速发展。这成果不但彰显了本地的企业不断创新及擅於利用科技制造商机的才能,亦反映了本地开放的网络环境,以及世界级的通讯基础设施的贡献。
为使网络经济得以持续发展,政府将推出一系列新措施以维持具竞争力的网络营商环境,包括:
(一)推行促进数据中心发展的政策,为海外机构提供一站式支援,以及物色土地;
(二)推广香港作为国际资讯及通讯科技领域上的贸易、投资和创新枢纽;
(三)推动中小企更广泛应用资讯及通讯科技;以及
(四)继续致力缔造有利的环境,使优秀专业的资讯科技人才队伍得以蓬勃发展,以应付社会的需要。
优化专利制度
──────
潘佩议员在修正案中提及本港的专利制度,这是香港推动创新科技的优势之一。本港现行的专利制度已经实施超过十年,获得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同,认为它切合市场需要,既能方便使用者,而收费亦比较低。然而,近年业界亦有声音要求当局深入检讨现行机制,当中包括研究是否在香港引入原授专利制度、以及考虑改革现行的短期专利制度以避免这制度遭滥用。
政府认为现在适宜就专利制度进行全面的检讨,以确保本港的专利制度能与时并进及提倡本地创意工业。我们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发出公众谘询文件,并成立专家委员会。在广纳各方意见后,希望於明年上半年公布政府建议的未来路向。
设立创新及科技局
────────
我希望议员明白特区政府高度重视创新科技的发展。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正推行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支援产业发展,政府的积极投入和支持是无容置疑的。
科技、产业和经济等发展息息相关,有关政策及措施由同一政策局统筹和推行,不但可集中资源,更能有效地产生协同效应,这一点李慧议员在发言中亦有提及,这正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目前担当的角色。此外,财政司司长由今年起出任「创新及科技督导委员会」主席,委员会负责制定支持创新及科技发展和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政策,财政司司长刚於上星期主持了第一次会议,这标志政府高度重视创新科技的发展,亦积极回应了业界对提升创新科技的地位之诉求。 因此,现届政府并无计划设立创新及科技局。
叶刘淑仪议员提及的这本书,《Innovation Policy and the Limits of Laissez-Faire》,由 Douglas B Fuller编着,我留意到书本提及「Choosing to lose」,我认为现在政府采取的所有措施是 Choosing to win,我们会积极发展创新科技,并会与业界携手合作,共同发展这一产业。
总结
──
主席,政府和议员一致认为创新科技是影响香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必须配合世界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这产业,这项工作,有如科研路途一样,是充满挑战和变数的。我们必须巩固和发展香港在科研方面的优势,开拓新的机会,特别是把握国家「十二五」带来的机遇,持之以恒的,与议会、产学研界和市民继续努力,为香港的科研开拓一片新天地。
完
2011年7月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3时4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