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出席粤港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交流会高层论坛的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刘吴惠兰今日(六月二十二日)出席2010粤港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交流会「全面落实《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深化粤港合作」高层论坛的致辞全文:

尊敬的万(庆良副)省长、各位广东省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粤港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交流会高层论坛」,就「落实《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深化粤港两地合作」的课题与大家分享交流。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
──────────

  粤港之间的合作有深厚的基础,刚於四月签署的《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更把双方的合作推上一个新台阶。《框架协议》的目的,是贯彻落实去年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把《纲要》内订立的策略性发展,尤其是粤港两地的互补合作,进一步具体化。

  《框架协议》为粤港全方位的合作定出发展及政策方向,其中涉及多个与经贸有关的范畴,包括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营商环境,以及推动创新科技等。这些政策措施,为中央的「十二五」规划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而粤港双方亦会争取把《框架协议》中的重大项目,纳入「十二五」规划内。

  接下来,我想谈谈在推动粤港经贸合作的过程中,以至配合国家整体发展的工作上,香港可以扮演的角色。

服务业合作
─────

  要数算香港的竞争优势,先进服务业的发展位居其首。香港的服务业占生产总值超过百分之九十,其中金融、会展、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业服务、文化创意等领域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与国际接轨。

  在《框架协议》下,粤港的共同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香港金融体系基础稳固,监管制度与国际标准看齐,是不少内地企业首选的集资平台。《框架协议》更勾划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逐步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满足企业以人民币作贸易和融资工具的需要;同时,让香港的银行、证券及期货、保险和基金管理等金融机构进入广东市场,并且继续鼓励珠三角企业在香港上市,藉此让企业有足够资金扩充业务之余,亦提升他们在资金管理和企业管治方面的质素。

  此外,香港的会计、法律、管理谘询等服务的发展都已经相当成熟。香港的专业人才,具备国际视野,而且充分理解内地企业需要,可以协助企业提升它们的专业水平以及开拓海外市场。

  《内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自二○○三年实施以来,为粤港两地创造了一个稳健的平台,让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不断深化,最新一份的CEPA补充协议刚於五月底签署。现时,两地的货物贸易已经全面开放,而香港的服务提供者也可以在四十四个服务领域享有优惠待遇。另外在CEPA下亦有多项在广东「先行先试」的开放及便利化措施,涵盖法律、建筑、医疗、旅游、电信、银行等二十五个范畴。至二○○九年年底,CEPA为香港带来约五万四千七百个新增职位,同时亦吸引了超过二千六百家内地企业来港投资,涉及投资额超过二百四十四亿美元。

  香港的服务业不单可以支援内地的第二产业的发展,亦可以带动国内尤其是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其实,香港有不少的服务性企业,把部分的支援性服务迁移到内地,例如金融机构的电话客户支援服务、资讯数据的后勤支援服务、电脑软件设计等。由於粤港两地在服务发展方面的客观情况(例如人力、土地资源等)有所不同,有很大的空间发挥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

制造业升级转型
───────

  现时港资企业是珠三角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助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进一步拓展国内的内销市场,是粤港合作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要做到这一点,其中一个关键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因应国家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加上资源和工资上升的因素,港资企业须要从过往劳动密集型及高耗能的生产模式,移向发展高增值高技术产品的方向,并加大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

  此外,从金融海啸的经验看到,过往依赖欧美传统市场的企业,很容易受到市场环境波动的影响。国家推行鼓励内需的政策,达到了稳定民生和经济的目的,在金融海啸期间仍录得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国内市场正好为香港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港商在建立品牌、质量保证、市场推广和销售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而香港品牌一向在内地市场广受消费者的欢迎和信赖。我相信企业通过升级转型,创建自主品牌,并利用科技与创意,提高产品的质素,将有助开拓内地市场,亦有助提升珠三角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两地政府一直透过不同措施,协助港资企业升级转型。在过去两年,广东省推出多项具体便利措施,包括简化转型和内销的相关手续、实施「不停产转型、不作价结转」及「内销集中办理征税」等。另一方面,特区政府的「创新及科技基金」、「设计业与商界合作计划」、「中小企业资助计划」、「特别信贷保证计划」,以及「投资研发现金回赠计划」,都为港资企业在转型升级及科技研发方面提供资金或融资支援。我相信,成功转型的港资企业将为提升珠三角整体制造业竞争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科技创新
────

  在科技创新方面,《框架协议》提出了富有前瞻性的方向:一是要提高创新能力,二是联手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三是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

  珠三角具备良好的条件成为创新中心。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二○○九年的调查,在科学技术竞争力的前十名当中,粤港已稳占三席,包括香港、深圳和广州。特区政府非常重视创新科技的发展。香港本身具备了发展创新科技的条件,包括具竞争力的研发能力、世界级的大学和科研人员、在应用研究和科研成果商品化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良好的融资环境和广阔的国际网络等。此外,香港拥有世界级的科技基础设施(包括数码港和科技园),为以科技为本的企业提供有利的环境,进行研究发展工作。

  在《框架协议》下,粤港两地会继续为重点创新科技领域的科研项目提供联合资助,并鼓励香港研发中心与广东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多个研发领域,如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加强合作。我们除了可以为广东提供研发、科技转移和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外,亦可以透过与广东的人才和学术交流、技术合作、产业互动,结合广东的人力资源和研究实力,联手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带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和发展大珠三角的高科技产业。

总结
──

  如果说《规划纲要》和CEPA为我们打开了参与祖国发展的大门,《框架协》的落实就正好为粤港的合作提供清晰的路线及方向。事实上,粤港各自拥有独特的优势,而且已经在不同范畴上在全国以至世界上享有盛名。透过加强合作、互补长短、协调发展,两地可以共同建立一个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区域,带动经济继续健康持续发展。我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的利用今天高层论坛的机会多作交流,抓紧「框架协议」所带来的机遇,为深化粤港合作开拓新天地。

  谢谢!



2010年6月22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6时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