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政务司司长出席香港与珠三角九市落实《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交流会总结发言全文(只有中文)(附短片)
******************************

  以下为政务司司长唐英年今日(七月二十一日)下午在香港与珠三角九市落实《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交流会总结发言全文(只有中文):

  各位,接下来我为今天的交流会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今天的交流会很有成果。要在短短的三个多小时内,对珠三角与香港的合作特别是产业合作这样一个大课题作深入细致的讨论,是不太可能的。但我相信,今天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平台,让香港工商界代表和专家们对珠三角地区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宏观、全面的了解。同时,刚才互动交流的环节也很热烈,提的问题和回应都很到位。大家所提的意见,对於粤港两地政府考虑下一步如何加强粤港合作,采取哪些实实在在的措施推动两地产业合作,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我刚才听到初步的反应,认为像今天这模式的交流会,对在座的工商界、广东各市来说,在增强双方认识方面,是非常有用、非常有效的,所以,有建议应每年举办一次。

  可以说,《规划纲要》出台以后,这是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展开这种政府和商界的交流对话。《纲要》要求我们,「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的原则,鼓励学术界、工商界建立多形式交流合作机制」。今天是落实这个要求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深化粤港合作的重要一步。

  今天我们特意安排将九市分成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经济圈,一方面是便於集中讨论,更有针对性;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珠三角九市之间也在探讨如何利用彼此间的地缘关系,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谋求一种错位、互补、融合的发展模式。这一点对於我们考虑粤港合作的方向和战略目标,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最近走完九个市以后,有不少朋友问我,觉得每一个市的特点是什么,与香港的合作重点应该是什么。这并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因为九市既有各自的特色,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每个地方的特色,从刚才九位市长所作的介绍,大家应该有一些概念。我认为,这些特色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每个城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逐步建立的产业结构和各自的比较优势。我有一个观察,九位市长都是第一流的推销员,我是觉得哪个城市都好。港资企业应该到哪个地方投资哪种产业,各位就只好相信自己的嗅觉了,而我对於港商的鼻子,还是很有信心的。

  至於九市相同之处,我想简单地归纳为几点。

  在产业结构方面,我相信整个珠三角未来的发展路向应该是「优化二产,加快发展三产」。虽然我们现在仍然要承受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但是,在挺住冲击的同时,更要考虑当世界经济逐渐恢复以后,珠三角的产业,还有香港的企业,应该怎样去争取新的突破,寻找新的亮点。

  优化二产,就是要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还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对港资的制造型企业而言,这就意味着要升级转型。唯有做好升级转型,我们才有可能提高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竞争力,力保世界工厂的美誉。这次九市之行,我明显感觉到,很多港资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升级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现在关注的更多是怎样做,政府在政策上能够提供什么支援。这种认识和转变是一个好的现象。

  发展三产,对於香港的企业来说,是另一个巨大的契机。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香港制造业北移,造就现代服务业的飞跃发展。未来三十年,只要我们把握好机遇,将是香港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根据最新的数字,2008年香港与内地的服务业贸易显著增长,香港已经超越欧盟,首次成为内地最大的服务贸易进口来源地。珠三角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出於本身的需要,充分利用香港比较发达的服务业,可以少走弯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一个质的提升。

  另外一个趋势就是,随着内地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珠三角应该从以往的外贸型经济逐步转变,既有外贸,也要开拓内地市场。黄华华省长说过,最近他和汪洋书记在内地推销「广货」(广东货),其实里面就含有「港货」(香港货)。广东生产的外贸产品质量比较有保证,在内地市场很受欢迎。所以,如何协助港资企业,充分利用香港的品牌,提高香港产品和服务在内地市场所占的份额,这是一项粤港双方要共同下大力气的工作。

  这几点,是我们在见汪洋书记和黄华华省长,在走访九市的时候,所多次重覆的一个主调。

  另外,九市还有不少共通点,包括治理环境,做好基建配套,培养人才,提高劳动力素质等等,在这里就不再细说,但我要强调,这里面也有很多的商机。

  接着,我想总结一下我们走访九市以及今天的交流会上,香港各界关於加强粤港合作的一些想法和建议。总体而言,香港工商界对加工贸易、金融、旅游、科技、创意产业、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强烈的合作意愿,提出了很多他们关注的情况和具体的建议。主要是希望粤方继续协助企业升级转型和开拓内销,协助他们融资,提供加工贸易转型的专项资金,早日全面落实便利深圳居民来港旅游的措施,进一步扩大这项措施在省内的适用范围,并试点开放广东居民外游市场。

  在落实CEPA方面,希望广东可以尽早推出相关法规,解决「大门开了、小门没开」的问题,加快和简化与CEPA有关的各种审批程序,深化落实广东先行先试措施。在个别行业方面,业界提出,希望接纳香港化验所的检测报告,研究统一两地清关文件以方便空运货物报关工作等等。业界也提出,希望以广东为试点,放宽香港金融机构进入内地的门槛。

  从九市回来以后,我们梳理了这些建议,交给省政府。我们很欣慰也看到,省和市方面,对这些建议都非常积极,并且认真地研究,对一些正在执行,或者短期内可以落实的建议,给予了具体的答覆。我们会将有关的资料整理以后,向相关的业界转达。至於一些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或者涉及中央审批的事项,粤港两地政府会进一步交流研究,并共同向中央积极争取。

  在比较长远的产业合作方面,双方也认同要加强交流合作。这包括经济机遇委员会提出香港要大力发展的教育、医疗、检测认证、环保、创新科技、文化创意六个优势产业,也包括省和九市提出的多个合作领域,像服务业、旅游、商务会展、金融、运输物流、中医药,以及香港参与珠三角城际轻轨建设,排齰系统和生态环境的合作,吸引包括法律、会计、医疗等专业服务到珠三角设立培训基地等。同时,特区政府正与深圳市政府研究共同开发前海地区,设立现代服务业示范区。从刚才我列举的例子可以看到,粤港的产业合作确实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这些意见和建议,对於我们部署推动下一步的粤港合作,特别是制订落实《纲要》的框架协议,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基础。

  最后,我再次衷心地感谢所有参与交流活动的省、市领导和粤港两地的各界人士。今天的交流会虽然要划上一个句号,但却翻开了珠三角合作新的一页。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凡事都以珠三角和香港的共同长远利益为出发点,以「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为合作基础,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为推动落实的指导精神,我有信心在2020年将大珠三角建设成为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将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谢谢。



2009年7月21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9时28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