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下为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今日(七月九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正视七一游行市民的诉求」议案的发言全文:
主席:
政务司司长已就议案发表政府的整体立场,我会就涂谨申议员的原议案和刘慧卿议员修正案中对失业率高企和贫富悬殊的关注,以及其他议员提及的相关议题,作出扼要回应。
支援就业
────
自去年九月金融海啸爆发以来,本港的失业率由去年六月至八月的3.2%,持续上升至今年二月至四月的5.3%。最新季度(即三月至五月)的失业率维持在5.3%的水平,显示劳工市场有回稳的迹象。整体就业人数经过四个月连续萎缩后,首次录得上升,增加一万二千八百人。
失业率回稳令人鼓舞。事实上,环球经济情况近月稍为好转,气氛有所改善,但始终存在变数,加上人类猪型流感,对本地经济的短期展望及劳动市场带来不明朗因素,因此我们不会掉以轻心,会继续密切监察劳工市场的情况。
政府上下及各决策局一直紧守「稳金融、撑企业、保就业」的工作方针,推出一系列针对性的纾困和创造就业措施。早前落实的几轮措施已可说初见成效。
政府在去年和今年的财政年度推出的特殊纾困措施,涉及的总金额达八百七十六亿元,相当於本地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点二,估计能提升今年的本地生产总值两个百分点。
今次面对的外围冲击远比十年前亚洲金融风暴为大,但九个月来职位流失数目约三万一千个,远低於九七年六个月流失十万个职位的情况,显示政府保就业的措施起了一定作用。
在「撑企业、保就业」方面,政府的措施也取得一定成效。截至七月三日,政府的两个信贷保证计划共收到超过十万二千宗申请,涉及款额超过二百六十九亿元,近九千六百间企业受惠。这些企业共雇用超过十七万名员工。换句话说,有十七万份工作得保不失。
为了纾缓建造业的失业情况,政府在本年度预留八十五亿元拨款进行小型工程,预计可创造超过一万二千个职位。截至七月三日,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已共批出一千二百六十一亿元的工程拨款,共可开创约四万九千六百个职位。已於五月初展开的十亿元造价「楼宇更新大行动」加倍至二十亿元,使开创的就业机会由原来大约一万个增加至二万个,最终受惠维修的楼宇亦会由原来的一千幢倍增至二千幢。
至於行政长官宣布在任内推动上马的十项重大基建工程,粗略估计,当这些项目完成、投入运作至成熟阶段,可创造额外约二十五万个职位。
支援就业是劳工处的重点工作。劳工处采取很多不同的的措施,促进就业市场的效率和空缺资讯的流通,协助求职者更快更方便地觅得工作,全方位协助他们就业。
为了协助有需要的中年人、青年和残疾人士就业,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已通过近四亿元的拨款,由劳工处加强及整合一系列就业计划,包括「中年就业计划」、「展翅计划」、「青少年见习就业计划」,即「展翅·青见」及「就业展才能计划」。「中年就业计划」及「就业展才能计划」已於六月二十九日推行,而整合后的「展翅·青见」亦会在九月展开。我们预计这些计划可在未来两年让四万四千名人士受惠。
针对大学毕业生在金融海啸影响下的就业需要,劳工处将於八月一日推出「大学毕业生实习计划」,提供四千个实习名额,安排有兴趣的大学毕业生在本地或内地的企业进行为期六至十二个月的实习。不少企业和机构很积极地回应,提供实习职位。截至六月底,所收到的本地实习职位提供的月薪平均接近八千五百元,当中有七成的职位的工资在每月八千元或以上,最高的月薪更达一万三千五百元。
至於副学士毕业生则可透过「展翅·青见计划」接受培训和获安排就业。计划全年招生,不设上限,与「大学毕业生实习计划」一样,毕业生可获聘用为见习生,接受六至十二个月的在职培训。学员除可获取工资外,更可领取四千元的工余进修津贴,进一步充实自己。劳工处已於五月及六月举办两场讲座,向副学士毕业生介绍「展翅·青见」计划提供的就业支援和机会。
政府向来重视雇员权益,劳工市场的情况严峻,维护雇员的合法权益尤为重要。除了在六月三日提交的《2009年职业性失聪(补偿)(修订)条例草案》,我们亦履行承诺,在昨天的立法会会议上提交《2009年雇佣(修订)条例草案》,将拖欠劳审处裁断的款项列为刑事化,这是个「老、大、难」的雇员权益问题,我们能取得重大突破,一点也不容易,而《最低工资条例草案》亦於昨日进行过首读和二读。这两条草案在加强劳工权益方面是个重要的里程碑,我期望与各位议员共同努力,尽快审议和通过这两条重要的条例草案。
扶贫工作
────
扶贫工作方面,扶助弱势社群,政府责无旁贷。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改善贫困人士的生活。
香港是个没有天然资源的小型外向型经济体系,不适合以高税收及高福利的方式进行财富再分配,缩减贫富差距。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些措施只会减低对资金和人才的吸引力,窒碍经济发展步伐,同时亦会影响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继而导致职位流失,最终令弱势社群受害。我们更加不应减少创富的空间及机会,因为这是香港迈向成功的有效方法,亦是很多香港人勤奋努力以改善生活的原动力。
政府在扶贫方面担当的角色应该是缔造适当环境,通过多管齐下的政策支援低收入人士,除了我刚才已简单介绍的推动基建和合理工资外;我们亦透过扩大培训计划,帮助中年及基层人士自我增值及提升技能,提高他们在不断转变的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投资教育和儿童发展,可以促进社会流动,减少跨代贫穷;此外亦可借助社会企业,鼓励政府、民间、商界三方协作,以增值社会资本为福利发展的目标。
大力投资社会人力资源,是落实「从受助到自强」的目标和应对跨代贫穷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透过培训/再培训,令低收入人士更容易找到工作,改善收入。我们已放宽报读「雇员再培训计划」的资格,以涵盖十五至二十九岁及具副学位以下教育程度的人士。雇员再培训局(再培训局)计划在二○○九至一○年度提供约十二万三千个培训名额,有需要时可额外提供二万个名额。其中,就业挂课程占计划培训名额的总数约六成,这些课程的就业率更高达八成。持续进修基金亦是另一渠道,让有志进修的人士获得教育和培训资助,增加知识和竞争力。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上周五已批准向基金注资十二亿元。
教育开支占政府经常开支约四分之一,是政府最大的经常开支项目。推行十二年免费教育,有助弱势社群儿童在知识型社会建立竞争力,从而促进社会流动。此外,为鼓励他们计划未来,并培育正面的人生态度,我们在去年四月成立三亿元的「儿童发展基金」,十二月展开基金的先导计划,以结合家庭、私营界别、社会人士及政府的资源,支援弱势社群儿童的长远发展,减少跨代贫穷。
社会企业(社企)是以社会目标为本的企业,有助弱势社群自力更生,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政府透过推行「社会企业伙伴计划」,鼓励地区团体和商界合作,促进社企发展,缔造关怀互助的社区,合作的形式包括由商业机构向社企外判某些工作,或向社企提供优惠租金租用其物业或空置用地,让社企接触其客户等。而民政事务总署的「伙伴倡自强」社区协作计划,亦资助非政府机构推行社企计划的初期营运,每个项目最高可获得三百万元的拨款,资助期最长两年。
为支援外出工作、自力更生的家长,政府共增拨四千五百万元,「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包括社区褓姆,今年三月已扩展至全港各区,推广以不同形式和更具弹性的幼儿照顾服务。
在推行上述各种中长期措施的同时,政府亦对经济上无法自给人士作出持续的援助。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计划提供最后的安全网,照顾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现时综援计划每天的平均开支达到五千万元。有即时需要的人士及家庭,亦可获得短期食物援助服务。这计划已获拨款一亿元,於今年二月正式展开。截至最近,已有超过一万三千五百人受惠,其中一千多人是所谓的「五无人士」,五千多是低收入家庭。我们预计整个计划最少有五万人受惠。
政府明白低收入家庭面对的经济压力,除上述的措施外,政府在过去十五个月先后推出多项纾困措施,其中一些各位应该有深刻印象的,包括电费补贴、额外发放综援和伤残津贴、额外发放高龄津贴并增加金额、提供开学津贴、延期偿还学生贷款、延长并放宽交通费支援试验计划、宽减公屋居民租金、宽减薪俸税及个人入息课等等,我不再详述。
结语
──
主席,政府非常重视市民在七一游行中表达对失业率高企和贫富悬殊的关注。刚才的发言可见政府在支援就业和扶贫方面的努力和承担。我们会继续虚心聆听市民的意见,密切留意各方面的发展,以完善各项措施和工作。
主席,我谨此陈辞。
完
2009年7月9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6时3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