缂傚倷娴囬濠傤渻閹烘梻绀婇悗锝庡枟閸嬪鏌ㄩ悤鍌涘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政务司司长出席第一届香港青年领袖论坛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为政务司司长唐英年今日(五月二十三日)上午在香港医学专科学院出席由香港青年协会主办第一届香港青年领袖论坛的致辞全文:

Rosanna(王昩鸣博士)、各位青年人、各位嘉宾:

  早上好。

  很高兴出席第一届香港青年领袖论坛。首先,我要祝贺各位青年领袖,在芸芸高中学生中脱颖而出,加入「香港200」领袖计划,这是对你们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你们辛劳付出的回报。我还要祝贺香港青年协会和Rosanna,构思和推行这项别具意义的计划,为香港、为国家培育领袖人才。

  我非常享受与青年人在一起的时刻。人的年纪渐大,就会开始有「白头宫女话当年」的感慨。同朝气勃勃的青年人在一起,谈的是未来,谈的是希望,这是一种振奋人心的感觉。与一群富使命感的青年领袖在一起,这种感觉更为明显。

  Rosanna要我讲珠三角地区未来的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大到足以设立一个研究院去进行长年累月的研究探讨。但是我只有15分钟,以致我觉得自己在办一个「超级鸡精班」,只好硬头皮,试试回答这道考题。

  既然时间有限,最佳的考试策略就是放弃深入论述,尽量带出要点,抢点数分。

  首先找一个切入点。刚才我说与青年人要谈未来,所以我想选一个年份 - 2020年。选这个年份有几重意义:

- 2020年,相信在座不少同学已踏入社会工作,开始建立自己的事业;部分可能在读研究生。无论属於哪一种,都面临人生一个新的阶段,那时候的香港会是什么样子,对大家今天的选择会有所影响。

- 2020年是香港立法会可以进行普选的年份,到时大家都是合资格选民,只是不知道会否参选。但姑勿论你们是否准备参选,必须要履行公民责任,投票选出你们的代表。

- 2020年是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年份。

- 2020年也是落实今年1月中央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最后一年。

  刚才我特别提到上海,是希望大家了解到,当我们谈珠三角,谈香港,不能只眼於这个区域,而是要把目光放得远一点,站得更高、望得更远,要看到国家的发展布局是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作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增长极。当然,稍为留意和关心国情的同学可能会问,中西部地区是否也应该有一至两个类似的增长极;台湾与大陆沿海的三个经济中心地带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再看远一点,中国与东盟,中国与东亚地区,中国与其他地区,又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这些是另一道试题,我留给大家去思考。

  就珠三角这个课题而言,我想点出的是,香港与珠三角地区的合作甚至在经济、社会方面的融合,是两地在区域竞争的形势下,要共同做大做强的必然产物。

  讲珠三角,先做一道地理题:何谓珠三角?简单来说,珠三角由广东省的九个城市组成,粗略可分成三个区域 ─ 中心城市的广州;珠江口东岸的深圳、东莞、惠州;珠江口西岸的珠海、佛山、江门、中山、肇庆。九个城市加上香港和澳门,我们习惯上称为大珠三角。

  整个大珠三角面积约为56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为5500万,生产总值为44000亿港元。这本身已经是一个颇具规模的经济体。

  过去三十年,内地实行改革开放,香港与珠三角地区的合作日渐加强,从最初的制造业北移,到香港的服务业逐步进入珠三角;从当初的经济合作,到跨境基建的合作,到各种社会事务的合作,三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成果。

  过去的合作,主要是建基於商界发展的需要和民间的自发行为,两地政府的直接介入和引导在回归后才逐渐加强,而合作的模式在过去十多年主要是采取个案处理,缺乏一套长远、整体的发展蓝图。

  刚才我提到的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就是这一份蓝图。纲要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它最大的意义在於,将珠三角未来的发展和改革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纲要除了珠三角自身的发展外,还用了相当多的篇幅,讲述珠三角与港澳地区的合作,将大珠三角合作的目标、内涵和框架,作为国家政策的一部分,为粤港澳三地加强合作和进一步融合,提供了国家认可的政策依据。

  接下来我简单介绍纲要涉及香港的部分。

  纲要订下2020年要达到的明确目标,就是要形成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

  要达至这个目标,纲要提出,要在重大基础设施对接、经济产业合作、共建优质生活圈几个方面采取有力的措施。

  在基建方面,珠三角要与香港在城市规划、交通网络、信息网络、能源网络等方面对接。换言之,在考虑香港和珠三角的城市规划和硬件建设时,不应该以深圳河为限,各自为政,而是要考虑如何互相配合,互相接轨,目的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方便人员、货物、信息的自由流通。

  现时香港与内地已经有五个以汽车和铁路接驳的陆路口岸,我们即将开工的有连接珠三角西部的港珠澳大桥,以及连接西九龙和广州的广深港高速铁路。这条铁路建成后,从香港到广州只需要48分钟,每10分钟就会开一班,更重要的是,这条铁路会将香港连接到全国的高速铁路网,以后我们就可以像在日本或欧洲旅行一样,乘坐高速火车,前往内地和各大城市。

  我们亦正规划在东面的莲塘/香园围开设新的陆路口岸,到时,往来香港和珠三角东部以至汕头、福建一带,将更为方便。另外,我们正研究兴建接驳香港机场和深圳机场的铁路,希望以20多分钟的车程,连接两个机场,使香港的国际航班网络和深圳的国内航班网络能够有效结合,巩固香港的空运枢纽地位。

  我不厌其烦地列举这些基建项目,是希望大家了解,在基建方面,因为时间比较长,我们有需要比较超前地去做规划,尽量打通经脉,减低地理上的阻隔。再过几年,前往珠三角会比现在方便快捷很多。

  第二个方面是经济产业合作,有三个相关词汇:「前店后厂」、「转型升级」、「先行先试」。

  先讲「前店后厂」。改革开放三十年,香港的制造业逐步迁移到珠三角,造就了珠三角作为世界工厂的美誉,同时,香港也成功转型,成为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形成了香港是店,珠三角是厂的双赢局面。

  什么是「转型升级」?简单来说,就是广东省面对成本上升的压力,出於增强经济竞争力的考虑,需要改变倚重传统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业模式,提升产业结构。具体来说,就是要优化第二产业,将珠三角打造成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同时,还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换句话说,就是要优化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

  至於「先行先试」,则是指内地对香港开放的一些领域,例如CEPA,但主要是服务业,先行在广东作试点施行,然后再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扩展至内地其他省份。

  将这几点加起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经济产业合作方面,香港在珠三角的制造业需要同样面对一个升级的浪潮,要提升产品的自主创新和附加值。在服务业方面,可能会出现以下两个趋势:

一.向香港率先开放的领域,香港的服务业可以进入人口数倍於香港的珠三角,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二.在服务业方面,也会像以往的制造业一样,出现另一种形式的「前店后厂」,就是香港的服务业向更高的附加值迁移(move up the value chain),同时将一些附加值比较低的生产原素移往珠三角。以金融业为例,我们看到金融产品的创新、销售、交易在香港进行,但部分后台支援服务例如数据储存和处理就可以放在珠三角进行。这种合作就是一种互惠互补的合作,利用各自的优势和长处,进行产业分工。

  第三个合作方面是共建优质生活圈。这方面有多重含意。在环保方面,我们要与广东通力合作,致力改善珠三角地区的环境,特别是为人诟病的空气质量。在日常生活方面,我们需要在食物安全、防止传染病扩散、应对大范围突发事件等方面加强合作。另外,随着两地交通基建衔接做得越来越好,经济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加强,我们可以想像,将来你们部分人可能会选择在香港工作,但在珠三角居住,享受较为宽敞的居住环境。当你们组织家庭,生儿育女,小朋友可能会在珠三角上学、看病。於是我们需要考虑,日后粤港两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方面应该怎样加强合作。

  以上我提到的,其实涉及很多长远的工作,并且需要粤港澳三地的政府制订相应的行动计划,去落实纲要的目标。目前我们正在与广东商讨,双方要共同订立一份协议,作为我们落实纲要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各位,要推动大珠三角合作,不能单靠政府,商界、学术界、市民的积极参与才是决定我们是否成功的关键。我很高兴第一届的青年领袖论坛就是讨论珠三角未来的发展。我刚才只是很概括地介绍了发展的路向,希望让大家有初步的认识,大家请紧记,将来是属於你们的。

  今天的题目提到要「装备青年,把握机遇」,我建议大家可以从四方面入手:

一.多留意传媒有关珠三角的报道,多搜集一些有关的资料。在可以自由选题的作业中,尝试以珠三角发展的某一个角度为题,鼓励自己多了解,多思考。正如刚才Rosanna所讲,大家对规划纲要的认知度可能较低,希望大家可以提升认知,因为这是将来香港的经济发展何去何从的重大亮点。

二.学好普通话。

三.多到珠三角走走,甚至可以考虑安排一些专题行程,加深认识,加强沟通,亦可以让珠三角的年青人多点认识你们。

四.发挥你们的领导才能,在校园、社区和家庭带动关於珠三角的讨论。

  我希望今天的论坛能为大家带来一点启发性,令各位进入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多谢各位。



2009年5月23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2时26分

图片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