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发展局局长在成都出席「二零零九年内地与香港建筑业论坛」开幕礼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
******************************

  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今日(四月九日)在成都出席「二零零九年内地与香港建筑业论坛」开幕礼。以下为林郑月娥的致辞全文:

尊敬的嬾彦蓉省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首先,让我代表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论坛。我对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以及内地与香港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参与,表示衷心感谢。

  齐骥部长繁忙中从北京赶来出席会议,令我们深深感动。

  自从1997年开始,发展局与建设部每年在不同内地城市联合举办研讨会,促进两地建筑业界的交流和合作。2007年在长沙举行的论坛,我们首次以「可持续城市形态」为主题,探讨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能够在经济持续发展与善用资源和环境及文化保育之间取得平衡,从而为城市人创造一个持续发展的优质生活空间。去年初,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雪灾及洪涝。五月十二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八级特大地震。这些重大自然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国家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今年的论坛以「可持续城市形态:防灾减灾与优质建设」为主题,目的是让各地专家从不同角度,探讨达致优质建设的重要元素,并就针对各类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与对策作深入讨论,为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集思广益,启发新思维。

  香港是一个亚洲国际都会,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已经进入了非常成熟的阶段。高效能的城市设计、规划和基础建设不单只支持香港成为国际金融、商贸及物流中心,亦令香港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这个成就,绝对得来不易。

  香港面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来自台风、滑坡和淹水。由於香港山多地少,人烟稠密,城市建设不断向山区扩展,高楼大厦倚山而建,加上香港夏季潮湿多雨,常受暴风雨侵袭,因此滑坡就成了本港最常见的天然灾害之一。 七十年代初,在高速发展和缺乏风险管理的情况下,建造了大量不合现时安全标准的人造边坡,导致其后发生多宗滑坡灾害,造成严重伤亡。为了更有效地防治滑坡灾害,政府在1977年成立了土力工程处这个专业部门,专责规管山边的发展和边坡的设计、建造和维修。自土力工程处成立以来,致力建立一套全方位的斜坡安全系统,尽可能把滑坡的风险减至最低。我们的斜坡管理策略和工作主要有以下八方面:

(1) 制定标准及技术指引,供业界参考。
(2) 管制全港岩土工程,以确保它们的设计和施工都达到认可水平。
(3) 勘探研究和巩固现存的人工边坡。
(4) 定期、有系统地维修边坡。
(5) 提供全年每日24小时紧急的服务。
(6) 宣传及公众教育,以提高大众对斜坡安全的意识和应变能力。
(7) 透过设立了一套完备的斜坡资讯系统,和市民共享资讯。
(8) 加入美化工程绿化边坡。

  特区政府在提升香港的斜坡安全上,已投放了130亿元。为满足持续发展的需要,政府在2007年已制定了一套「长远防治山泥倾泻计划」,衔接过去十年的「防止山泥倾泻计划」。这计划的目标是要透过持续改善人造边坡,及有系统地缓减有潜在危险的天然山坡对发展构成的威胁,以控制滑坡风险。今个财政年度的「计划」开支,高达11亿元。土力工程处处长陈健硕先生稍后在专题演讲中会详细报告香港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工作。

  香港要面对的另一个自然灾害是淹水。由於城市化以高密度的模式发展并在过去数十年不断扩大,部份地区的雨水排放系统因超载或老化而不胜负荷,在暴雨期间便会出现淹水的情况,引致交通受阻、财物受损,甚至可能危及公众安全。

  我们的防洪策略和工作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 制定排水相关法规。
(2) 实施排水系统影响评估。
(3) 麹化防洪措施。
(4) 设立预警及应急系统。

  在过去,我们投入防洪工程的资源已超过100亿港元,在未来的日子我们亦不会松懈,继续投资超过60亿港元的防洪基建。

  去年6月7日,香港经历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在早上8时至9时的降雨量为145毫米,为有纪录以来最高,而6月的总降雨量为1,346毫米,也是124年来全月的最高纪录。虽然这次特大暴雨导致部份地区淹水及滑坡,但并未做成严重的损失或伤亡。这次暴雨所造成的滑坡,主要集中在一些天然斜坡,而多来经过巩固的人造边坡,大致上可抵御这场豪雨。这显示了政府有必要拟定一套长远计划,有系统地处理天然山坡。另一个在这次特大暴雨发挥作用的基建投资,是我们的防洪计划。数年前,每有暴雨发生,香港的乡郊地区便出现严重的水淹情况。但去年六月份郊区水淹的情况却并不严重,这反映了我们防洪和治河工作的成效。

  这次事件,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要保持香港作为一个有效率的优质城市,必须提高其防灾及抗灾能力。不断持续投资基建、以改善我们的基本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我们亦会加麹抢险救援的能力,以及提升灾后善后工作的效率。我们已设立一个跨部门的协调机制,联系相关单位,统筹每区的救援和善后工作。这些安排,将有助减低天然灾害对市民所造成的影。

  各位嘉宾,我刚才分享了一些香港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工作,但跟国家面对自然灾害的挑战,我们的规模和经验还是非常有限的。四川灾后重建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程,需要大量资源及多年的时间,才能令灾区居民回复正常生活。香港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参加援建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建的多个项目。特区政府和香港建造业界也於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久,自发成立了「香港建造界5.12重建工程联席会议」。这个平台让我们有关单位能够参与灾后重建,我很高兴各个单位的成员也出席了今年的论坛。

  成都市是四川省的省会,今年的论坛选在成都举行,其中一个目的是让参与重建的有关单位,能将论坛的讨论成果,应用於重建工程项目中。我希望这次论坛可以加强特区与四川省的联系,促进两地建筑业的交流和合作,并建立长远和稳固的合作关系。

  最后,让我再次感谢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和中港两地参加论坛的业界朋友的支持。我更要感谢是次论坛的讲者和嘉宾与大家分享他们对「可持续城市形态:防灾减灾与优质建设」的宝贵经验。最后,我预祝今次的论坛圆满成功,并祝各位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



2009年4月9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1时35分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