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於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晚宴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为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今日(十一月十四日)於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晚宴的致辞全文:

尹(德胜)会长、各位会董、各位来宾:

  我很高兴应邀出席今晚的盛会,与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厂商会)的朋友聚首一堂。

厂商会的杰出成就
--------

  一百五十多年前,香港还是个小小的渔村,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一个生产力强、创意无限的亚洲大都会,并在国际间享负盛名。造就香港成功的因素很多,关键之一是香港的优秀人力资源:香港的企业家有高瞻远瞩的眼光、灵活应变的手段,以及坚毅不拔的精神;而香港的工作人口则具良好教育,而且勤奋敬业。

  厂商会历史悠久,创会至今已超过70年,会员机构超过3,700家,分布在各行各业,是本港规模最大及最具代表性的工商团体之一。自创会以来,厂商会除了积极促进香港工业与贸易的发展外,亦在促进业界与政府间的沟通方面担当非常重要的桥梁角色。

  厂商会一直是特区政府的重要合作伙伴。尹会长更担任劳工顾问委员会委员多年,提供了不少真知焯见。厂商会其他代表亦积极参与职业训练局及其属下多个训练委员会,和雇员再培训局的工作,协助政府制订培训政策及计划,以配合经济转型的人力需求。

  在推动工商发展和培训方面,厂商会亦建树良多。除了协助特区政府筹办一年一度的「香港工商业奖」外,还创办中学和设立奖学金,积极推广工业教育及培训人才。厂商会更是倡导职业安全的先驱,经常举办训练课程及讲座,提供谘询服务,并赞助相关的推广活动。此外,厂商会亦积极参与劳工事务及劳资关系的发展,就政府提出的法例建议进行研究,并向当局反映会员的意见。

  对於厂商会多年来就劳工事务作出的支持和协助,我谨在此致以万二分谢意。

  现时外围经济环境日趋严峻,单靠个人或个别行业或界别,无法抵御金融海啸的冲击。但我深信,只要政府、商界和市民三方同心协力,我们定能乘风破浪,克服挑战。政府尤其会专注在劳工及人力政策方面加强就业服务和提升工作人口的技能,并致力担当协调和促进者的角色。

  日本作家大前研一曾预警,全球经济一体化可能催生「M型社会」。在这种社会中,除了低下阶层人士难以向上流动外,受过高深教育的人士或中产一族甚或可能向下流动。因此,有不少评论者担心,在金融海啸冲击下,香港劳工会否陷入这样的困境。作为前瞻的政府,我们会致力缔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并协助劳工提升能力,增加向上流动的资本,让每个人都可凭自己的才干和努力改善生活质素,使香港社会更加和谐安定。我们的劳工政策亦要由点连线、线连面地全方位配合。

促进就业的措施
-------

  政府一向致力促进就业。劳工处亦已推出多项就业计划,全方位协助不同年龄组别和背景的求职者觅得合适工作,同时替雇主物色合适人选,罗致人才。

促进青年就业
======

  在促进青年就业方面,劳工处自1999年及2002年起分别推出「展翅计划」及「青少年见习就业计划」(青见计划),为15至24岁的青少年提供全面的职前及在职培训,以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并协助他们顺利投身就业市场。「展翅计划」自推行以来,已培训超过85,000名学员,而「青见计划」亦已协助58,000名青少年就业。

  推动青年就业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及人力发展工程,需要跨界别合作,特别是雇主的鼎力支持。事实上,不少雇主包括厂商会的各位朋友都积极向应,为青少年提供就业机会。「青见计划」自2002年推行以来,已有超过15,000名雇主提供逾95,000个培训名额。

  为更适切地配对雇主的人手需要和学员的志趣,「展翅·青见」近年锐意发展「度身订造培训项目」,为雇主及学员提供一条龙培训、招聘及跟进服务。这些项目会因应个别雇主的需要,在「展翅计划」下度身订造职前培训,而学员完成培训后可随即透过「青见计划」受聘於同一雇主,接受在职训练,从而获得持续的就业及发展机会。

  单在2007/08计划年度,「展翅·青见」已为饮食、零售、旅游、地产代理、保险、物业管理、美容及护理等行业的雇主开办超过30个度身订造培训项目。我们很乐意与不同行业的雇主携手合作,发展更多元化的培训项目,为年轻人造就更多就业机会。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下,本港经济可能放缓,以致影响青少年的就业前景。在这困难时刻,社会各界更应团结一致,以更灵活及多元化的方式协助及促进青少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在困境中迎难而上,转危为机。

中年就业计划
======

  中年人士方面,劳工处现正推行「中年就业计划」,目的是鼓励雇主聘用40岁或以上的失业人士为全职长工。在这计划下,雇主每雇用一名合资格的求职人士,并为他们提供在职培训,让他们掌握新岗位所需的技能,便可获每月1,500元的培训津贴,以三个月为限。有关计划自推行以来,广受雇主欢迎,亦提升了中年人士的就业机会。

工作试验计划
======

  为协助有求职困难的人士,劳工处推出「工作试验计划」,由参与机构为求职者提供一个月的工作试验机会,而求职者在完成试验后可获劳工处发放5,500元试工津贴,其中500元由参与机构支付。这计划由2005年推行至今,已协助不少雇主觅得有承担及富责任感的试工者,在试工期满后正式聘用他们,可见这计划确实行之有效。

  上述计划能够成功推行,实在有赖工商机构大力支持,提供不同种类的职位及试工名额。我在此呼吁在座各位雇主积极参与各项就业计划,提供更多工作机会,让不同背景的求职人士能够一展所长。

交通费支援计划
=======

  除了个人因素,外在环境亦会限制求职者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对於偏远地区居民而言,交通费是一大难题。因此,政府於2007年6月推出「交通费支援试验计划」,为居住在离岛、北区、屯门和元朗等偏远地区而有经济困难的失业和低收入雇员提供有时限的交通津贴,鼓励他们跨区求职及就业。

  计划原定於2008年6月一年试验期完结时才作检讨,但为了让更多有需要人士受惠,当局提前於今年2月完成有关检讨,将申请资格和津贴期限适度放宽,让更多人受惠,但计划的目的维持不变,即继续以提供有时限津贴作为诱因,鼓励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士「走出去」,寻找就业机会。

  今年7月起推行的一系列放宽措施包括将申请人的每月收入上限由5,600元提高至6,500元;容许在原区就业的合资格人士申领津贴,但只限於需要自费乘搭交通工具往返居所及工作地点的人士;以及将为期6个月的交通津贴期限延长至12个月。截至2008年10月15日为止,已有超过15,000人获得交通津贴,批核的金额约共达3,500万元。

  展望未来,劳工处会继续积极拓展全面、适切及多元化的就业服务,以提高就业市场的效率,协助求职人士投入或重投劳动市场。

法定最低工资
------

  近年,法定最低工资的问题备受社会关注。行政长官在上月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提出,由於自愿及非立法方式的「工资保障运动」成效未如理想,政府会履行承诺,立法落实最低工资。

  立法落实最低工资对本港就业市场发展影响深远,尤其要特别留意如何在保障劳工与避免过分干预经济发展规律之间取得平衡,所以对立法细节必须审慎研究。启动立法程序只是宣示政府落实最低工资的决心;但要有关法例获得多方接纳,就必须在立法过程中细心聆听各方的意见。

  有不少意见包括厂商会均认为,若推行法定最低工资,应全面涵盖所有行业的雇员,而政府亦充分理解及认同这个看法。事实上,低薪职位并非只有清洁工和保安员这两个工种,何况要界定清洁工的定义也存在一定困难和争议。因此,政府目前的取向是为跨行业立法。

  我们明白,有些社会人士对引入法定最低工资一事有保留及疑虑。请大家放心,政府一定会审慎务实地处理立法工作,除了借镜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外,也会全面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

  正如行政长官所说,在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后,政府决定成立「最低工资委员会」,成员将由劳工界、商界、学术界和有关政府部门代表组成,专责研究如何厘定最低工资的水平和订立检讨机制,以确保所订立的法定最低工资,可在保障基层劳工的就业机会和避免低薪职位流失的前提下,防止工资过低,并维持本港整体经济发展及竞争力。

  我们一方面积极筹组「最低工资委员会」,同时亦全速策划最低工资的立法工作,希望可在2008-09立法年度内向立法会提交条例草案。现时筹划中的法例内容包括:所涵盖的工人范围;法定最低工资的定义;厘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水平的机制;在有需要时为残疾人士等弱势社群制定特别措施;以及实施法定最低工资的执法及罚则。我们会继续与商会、雇主组织、工会及其他持份者的代表商讨立法细节。

  我要强调,经济的灵活性和竞争力,社会和谐,以及良好的劳资关系,均是促进香港社会繁荣安定的要素。因此,我们所订立的最低工资制度,必须既能保障低薪工人,又不会损害本港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我在此衷心感谢中华厂商会,特别是曾参与「工资保障运动」的雇主,对我们的支持。相信大家都会认同,雇员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稳定而合理的薪酬有助雇主招揽及挽留优秀人才,提升服务质素及员工士气,并促进劳资和谐关系。我相信在座各位都是良好雇主,定会乐意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员工提供工资保障。

打击违例欠薪的罪行
---------

  良好劳资关系是企业成功发展的重要基石,准时支付薪金更是所有雇主的法定责任。政府及社会人士均非常关注拖欠薪金事件,绝不会容忍小部分不良雇主破坏整体的和谐劳资关系。我们会采取积极进取的策略,从源头处理欠薪问题,包括突击巡查各工商机构,并举行座谈会提醒管理人员必须履行《雇佣条例》所订的责任。对於蓄意欠薪的雇主,劳工处会采取严厉执法行动,加强收集情报和证据,并提出检控。

  劳工处一方面大力宣传欠薪即属违法,另一方面又从严执法,促使雇主恪守法定责任依时支薪,有关策略已渐见成效。这从近年来欠薪个案数字持续减少可见一斑。在2008年首三季,劳工处所处理涉及欠薪的劳资纠纷及申索声请共有5,282宗,比2007年同期减少了14%。

  全球经济现正受到金融海啸冲击,香港自然无法独善其身。不过,雇主与雇员的利益是唇齿相依的,我呼吁雇主与雇员加强沟通,互谅互让,令企业上下一心,共赴时艰。

改善执行劳资审裁处的裁断
------------

  当劳资双方发生纠纷时,可通过劳资审裁处(劳审处)的简单便捷机制提出申索,可惜有些雇主却不遵从劳审处判决支付款项。我明白,有部分雇主是有真正经济困难而无法支付裁断款项,但亦有部分雇主其实是有经济能力却不愿支付款项。为杜绝后者这类不当行为,我们正考虑引入多项改善措施,免致这一小撮害群之马令大多数负责任雇主的信誉蒙污。

  在维护社会公义的大前提下,政府各有关部门已研拟多个改善方案,并在征询劳工顾问委员会及立法会人力事务委员会的意见后提出以下三项较为可行的措施,包括:(1)把不遵从劳审处裁断的行为列为刑事罪行;(2)赋权劳审处命令拖欠裁断款项的雇主向雇员支付额外款项;以及(3)赋权劳审处命令拖欠裁断款项的雇主披露其财政状况。

  我们现正与律政司及司法机构探讨法例细节,以便修订相关法例,落实有关改善措施。我要强调,我们是针对有经济能力但不遵从劳审处裁断的少数雇主,而非经济真正有困难的雇主。

家庭友善雇佣措施
--------

  现代都市人生活繁忙,雇员除了要忙於工作外,还要兼顾家庭,例如照顾年幼子女及年长父母等。如果雇员无法在工作与家庭之间取得平衡,对机构的生产力,以至整个社会都可能会带来不良影响。

  反之,如果雇员能够妥善平衡工作与家庭责任,将可更投入工作,提高生产力。因此,由机构与雇员协力制订和推行家庭友善的雇佣措施,以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定可缔造劳资双赢的局面。

  家庭友善的雇佣措施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灵活的工作安排、家庭支援服务,以及特别假期等。雇主可因应个别工作情况,灵活选用不同措施组合,甚至可以找出一些切合个别机构和员工最佳利益的创新措施。

  根据劳工处於2006年及2008年向人力资源经理会过千间会员机构进行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在这短短两年间,设有侍产假的机构比例已由前年的16%增至今年的21%,情况实令人鼓舞。

  不过,尽管社会日渐认识到家庭凝聚力的重要性,也认同健康家庭生活的价值,在落实具体措施上尚有不少可以改进的空间,尤以中小企业为然,例如职位共享及在家工作等家庭友善雇佣措施,在外国企业已日趋普及,但在本港仍属少数。

  劳工处一向鼓励雇主推行家庭友善雇佣措施,以协助雇员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缔造劳资双赢的和谐局面。为此,劳工处曾举办大型研讨会,让雇主、雇员代表及人力资源从业员就家庭友善雇佣措施的最新进展和实施情况分享经验,交流心得。此外,劳工处亦由今年7月中起一连20个星期五(直至11月21日)推出报章专辑,专题探讨良好人事管理和家庭友善雇佣措施课题,并藉企业的成功个案阐释有关措施如何令劳资双方同时受惠。我们稍后会将这些个案结集成书,以宣扬有关理念。

  我希望藉此机会呼吁贵会会员机构及其他企业多采纳家庭友善雇佣措施,加入家庭友善的良好雇主行列,令家庭友善的价值观和措施能够在香港的企业扎根,融入为企业文化。我明白,要引入新的管理价值观殊非易事,所以我希望各位在座的雇主或管理人员以身作则,爱护珍惜自己的家庭,多抽点时间与家人共天伦。

工作安全和健康
-------

  我知道厂商会一向积极推广职业安全,所以我想藉此机会谈谈我们在职安健的最新成果。

  香港每年发生的工伤意外数以万计,因工受伤的雇员不仅身体受到损害,其家人亦会感到焦虑;如属严重工伤,更会导致雇员丧失工作能力,影响生计。

  雇员因工受伤,雇主除了要承担雇员补偿及民事索偿外,还须付出难以计算但实质存在的高昂代价,例如生产延误、工序须重新安排、员工士气低落,以及工伤事故对公司形象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等。总的来说,任何工伤事故都会令雇员、雇主,甚至整个社会蒙受损失,所以工伤意外即使只有一宗也嫌太多。

  政府向来重视保障工作安全和健康,并一直透过立法和执法、教育和培训,以及宣传和推广等三方策略,致力提升本港的职安健水平。可喜的是,经过政府、雇主、雇员、有关团体、商会和工会等群策群力下,本港近年的职业安全表现已有持续及长足的改善。

  就以过去10年为例,职业伤亡率已由1998年的26.7(即每37工人有1人因工受伤),下降至去年的16.9(即每59工人有1人因工受伤),跌幅达36.7%。至2008年上半年,职业伤亡率更持续下降至15.5。在一些工伤意外问题较为严重的行业,如建造业和饮食业等,其职安健情况在这10年间亦有大幅改善,成绩令人鼓舞。

  至於职业病方面,在2007年经证实的职业病个案共有177宗,较1998年的948宗大幅减少了81%。如此卓越成绩,绝不是单凭政府由上而下推动,或由市场自我调节和汰弱留强所能达致的;这是政府、商会、工会、雇主、雇员,以及职安健专业人员等衷诚合作的成果。

  在职安健上取得如此佳绩固然可喜,但我们绝不能因而自满松懈。我们仍须继续努力,使本港的职安健水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结语
--

  自回归以来,本港经济转型和全球一体化发展,都为香港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经济放缓、持续通缩、企业经营困难、失业率高企等,而2003年爆发「沙士」(非典型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更烙下难忘的创伤。然而,香港人仍能沉应付,迎难而上,加上特区政府果断推出一系列振兴经济措施,促使深受打击的企业可以逐步复苏。

  我记得有一位曾阔别香江数载的日本商人在重临旧地后感叹:离开多年后再回来,香港有很多地方和事物都变了,但有一点却一直没变的--就是港人无惧环境变化,善於把握机遇,以及打不死的拼搏精神。

  环顾当今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香港面临的考验比以前更加严峻。为使香港保持竞争力,持续繁荣兴盛,我们必须继续促进本地工人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的竞争力、保障劳工权益、维护和谐的劳资关系,以及照顾弱势社群和有需要的人士,让社会各阶层都能分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已故前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说过:「我们要戒慎恐惧的只有恐惧本身。」(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作为负责任的政府,我们除了呼吁普罗市民在经济困境中不要恐惧退缩外,还会积极推行能够惠及各阶层的措施,让社会有更多抗逆资本渡过难关,为此政府已将「就业优先」定为施政重点。

  过去多年,厂商会在凝聚业界、促进会员福利,以及维护雇员权益方面,成绩斐然。我期望厂商会今后继续致力服务社会,促进业界与政府合作,推动雇佣双方沟通,务求和衷共济,群策群力,共建繁荣。

  最后,我谨祝厂商会会务蒸蒸日上,会员生意兴隆,各位工作愉快,家庭幸福!多谢各位。



2008年11月14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9时30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