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为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今日(四月十五日)在「以家为本-社会工作专业的反思与挑战」研讨会的致辞全文:
梁魏懋贤会长(国际社协亚太区会长)、廖勋局长(中联办社工部)、张超雄议员、黎永开会长(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会长)、蔡海伟先生(社工日2008筹委会召集人)、各位嘉宾、各位主持及讲员、各位社工:
谢谢大会邀请我参与今天的研讨会,让我能与大家分享我对「以家为本」的一些看法和体验。
福利政策「以家庭为本」的方针和策略
─────────────────
重视家庭一向是香港社会的核心价值,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和谐。现今很多社会问题,都是源於家庭未能全面发挥其功能;不少看似是个人的问题,其实根源都在於家庭功能失调,而青少年问题正是其中一个明显例子。
因此,我们的福利政策也以支援家庭、巩固家庭和促进家庭成员的福祉为重心。我们除了关顾服务对象本人之外,也考虑到他们家人可以担当的角色。换言之,我们在照顾长者、夫妇及儿童等的独特需要之余,亦会以家庭作为单位提供福利服务,以鼓励家庭成员融洽共处,彼此扶持。
近年来,我们在各个福利服务范畴都致力推动「以家庭为本」的政策。在策略上,我们一方面有系统地整合各项家庭福利服务,另一方面又邀请不同界别深入协作,并在社区层面建立互助网络,务求从不同的介入点全方位支援有需要的家庭。
以下我会详细阐释这些策略如何有助我们实践「以家庭为本」的理念。
整合家庭福利服务
────────
在过去数年来,我们透过重整服务资源,提供综合家庭服务,在全港各区成立综合家庭服务中心及综合服务中心,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一站式的预防、发展和治疗服务。我们希望及早於社区识别有需要的家庭,并透过家庭教育等工作,为家庭固本培元,增强家庭成员的抗逆能力,以及为面对困难的家庭提供适切支援。
然而,社会上仍有一些比较孤立,又或者是极需援助但又不愿接受服务的家庭,当中包括一些面对家庭暴力危机或备受精神病问题困扰的家庭。为了及早帮助这些家庭,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社会福利署已自二○○七年起推出「家庭支援计划」,招募义工成为家庭支援者,让他们与专业社工合作,主动接触这些家庭,并把他们连接到合适的支援服务。
虽然「家庭支援计划」只推行了一年多,但成绩实令人鼓舞。在二○○七年四月至十二月期间,计划将超过8 500个个人或家庭连接到综合家庭服务中心或社区中的其他服务。此外,在同年五月至十二月期间,精神科医务社会服务部亦在这计划下处理了超过200宗个案。
推动跨界别协作
───────
在服务家庭各成员时,我们明白到部门之间紧密协作的重要性。因此,自二○○五年起,我们便分阶段推行儿童身心全面发展服务,以母婴健康院、医院管理局辖下医院、综合家庭服务中心,以及学前机构等作为平台,在各单位的服务对象中识别出高危孕妇、产后抑郁的母亲、需要心理社会辅导(psychosocial needs)的家庭,以及有健康、发展及行为问题的学前儿童,并将有需要的儿童及家庭转介到适当的服务单位,以便由专业人士尽快跟进他们的问题。
过去两年多的经验证明,有系统的跨界别协作确能更有效地及早识别和支援有需要的家庭。现时当局已在深水、元朗(包括天水围)、屯门、将军澳、东涌和观塘区提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服务,并取得显著成效。在二○○八至○九年度,我们会把服务进一步扩展至荃湾及葵青,协助更多有需要的幼童和家庭。
鼓励邻里互助、跨代共融
───────────
事实上,家庭是不可能孤立存在,因为我们本来就是社区的一部分;个人、家庭,以至社区都是不能割裂的一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只建筑在功能性的互惠互利上,我们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相信在座各位在小时候都目睹或经历过左邻右里互相帮忙的温馨情境,所以我们在爱护自己的家庭之余,又何妨多走一步,去关心我们身边的左邻右里呢?
古语有云:远亲不如近邻,而更重要的是,由邻舍编织的「社区安全网」就在大家身边。我们透过「社区投资共享基金」推动「以社区承托家庭」策略,动员社区的老、中、青人士,建构邻里守望相助的互助网络,促进彼此关照支援,以达致跨代跨层共融的目标。
基金在过去五年拨款超过1亿6千多万元,资助了170多项地区计划,其中包括最近才批出的29个新计划,资助额合计4千300万元。基金多年来所资助的计划,已动员了三千多个协办团体,在全港18区建立了超过360个互助网络,支援二万个家庭,惠及三十多万人。这些互助网络是因应各区的实际情况而建立,各具特色。例如在南区的「爱心」计划中,街坊会和妇女会合力联系区内的互助委员会、家长教师会、政府部门及商等成为协作伙伴,又动员区内长者、妇女、新来港人士及青少年,设立「楼长」制度,编织「爱邻居」支援网络,协助区内有需要的家庭。至於东涌的「阳光社区」项目,则开设了多个小型合作社,解决了很多区内人士的就业问题,并成为区内四百多个家庭的支援网。还有其他成功的例子,包括以极灵活模式推行的「爱家教室」;以家、校、社形式推行的「大埔家添关爱」;以及促进长幼共融的「谊家谊室」计划等。我们会继续鼓励基金将成功的计划模式推广至其他地区。
此外,我们亦刚推出了一套新的宣传短片及声带,提倡「将心比己,关心左邻右里」的好邻舍精神。我们希望藉此提醒普罗市民,无论是举手之劳,还是一声亲切问候,都会令我们的社区变得更温暖,也为我们的人生路上增添同行伙伴。
另一方面,为了推动邻里互助、跨代共融,并在邻舍层面推广「积极乐颐年」的信息,安老事务委员会和劳工及福利局正合作推行「左邻右里积极乐颐年试验计划」。
在试验计划下,非政府机构会与居民组织、长者学苑、宗教团体、学校或商业机构结成伙伴,为义工提供培训。义工会定期为长者举办活动或探访独居长者,并藉此识别隐闭长者或有需要的长者,再经非政府机构转介他们到长者地区中心、长者邻舍中心及长者活动中心接受适切服务。
现时港、九、新界各区已有19个试验计划正陆续开展。部分计划更会进一步为长者、妇女及街坊组织的义工提供适当培训,鼓励他们在邻居有需要时暂代照料小朋友,以免让他们独留在家。参与团体会深入社区各个层面,例如到访私人屋苑、公共屋、旧式唐楼和乡郊地区,预计整个计划将会接触三万二千名长者。
为家庭成员提供的各种福利服务
──────────────
长者服务
────
其实,很多长者都希望在家中安享晚年,继续在「老地方」生活,享受家人的陪伴和照顾,以及街坊邻里的关心和支援。长者在熟悉的社区居住,既可缅怀美好的回忆,也可与熟悉的街坊闲话家常,这对他们的身心其实大有好处。
鼓励「居家安老」是政府安老政策的主要理念和原则之一。为了支援长者居家安老,政府一直透过不同途径提供多项资助和服务,以切合长者的不同需要,例如透过长者服务单位提供一系列日间护理和到户家居服务,服务范围包括辅导、个人照顾、复康训练、家居安全评估、家居清洁、膳食安排及接送等。
随人口高龄化,长者服务的需求亦与日俱增。有见及此,政府近年特别增拨资源和推出新措施,加强长者服务,以进一步支援居家安老的长者。有关措施包括:
(a)於二○○七至○八财政年度向全港156间长者中心增加3 800万元经常性拨款,加强中心的外展服务,积极接触更多独居和隐蔽长者,协助他们拓展社交生活,并为有需要人士提供转介及支援服务;
(b)於二○○七至○八年度财政预算案预留9 600万元,推行「离院长者综合支援计划」,为离开医院而有困难照顾自己的长者提供综合出院支援服务。第一个试验计划已於二○○八年三月在观塘区开展,第二个试验计划会於今年稍后在葵青区推行。每个试验计划每年可服务3 000名长者;
(c)在二○○八至○九年度财政预算案中,财政司司长亦建议增拨资源,在社区层面加强长者服务,包括:
- 增加1 200万元经常性拨款,额外提供160个长者日间护理服务名额;及
- 增拨1 800万元经常性拨款,让长者地区中心增聘人手,以加强对长者的辅导服务、转介和处理资助长期护理服务的申请;
(d)财政司司长又在预算案中额外预留一笔过二亿元拨款,在未来五年推行改善家居的新资助计划,协助家居环境破旧而又没有经济能力的长者改善家居环境。我们预计这项新计划最快可於今年六月推出。
长者能够「居家安老」,固然令人欣慰,但在家中照顾他们的护老者,其实面对不少困难和压力。有见及此,政府为他们提供多方面的支援,例如透过全港长者中心为护老者提供资讯、训练及辅导服务,并发展「陪老」服务,发扬地区邻舍守望相助的精神,以及纾缓护老者的压力。我们已在东区及湾仔、黄大仙及西贡,以及九龙城及油尖旺等三个地区推出了一个试验计划,资助长者地区中心伙拍地区组织举办护老培训课程,并招募完成该课程的人士成为「陪老员」。现已有11个项目获得资助,可在一年内为最少660人提供基本护老培训,相信当中不少会成为「陪老员」。上述各项措施均是贯彻我们鼓励「社区安老」的原则,亦有助改善居家安老的长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素。
事实上,除了长者之外,我们为不同年龄和成员组别而设计的福利服务,都同样贯彻「以家庭为本」的方针。
儿童福利服务
──────
在照顾儿童方面,我们认同家长有基本责任,但为协助因工作等原因而暂时未能照顾子女的父母,我们会拨款资助非政府机构提供多种日间幼儿照顾服务,并致力增加更具弹性的幼儿服务,以迎合家长的实际需要。家长亦可选择利用非政府机构为6至12岁的儿童提供的课余托管服务。至於有经济困难的家庭,也可申请各种服务资助或费用减免。
财政司司长在二○○八至○九年度的财政预算案中建议,在未来三年增拨共4 500万元,以推广不同形式和更具弹性的幼儿照顾服务,以及加强日间寄养服务。
在二○○八至○九年度,我们将委托非政府机构/地区团体,分阶段在五至六个对幼儿照顾服务需求较殷切的地区推行「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计划将包含「中心托管小组服务」以及「社区保姆服务」两个部分。
新服务的运作时间将更会具弹性,包括在晚间、部分周末及假日提供服务。服务机构将会训练地区居民成为社区保姆及协助推行中心托管小组服务,进一步深化我们所倡导的邻里互助精神及落实以社区承托家庭策略。
青少年服务
─────
我们的青少年服务亦是以家庭为本,除了照顾青少年各方面及不断转变的需要外,同时亦倡导青少年关怀家庭及社区,并协助家长了解青少年的需要。
全港各区的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会因应地区需要,采用灵活及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及方法,包括辅导、支援及社群化服务,启发青少年在身心智能的发展,协助他们跨越成长障碍,促进他们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此外,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亦会举办亲子活动及讲座,让父母更了解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及特质,改善跨代沟通技巧,提升家庭功能。
康复服务
────
家人的支持和照顾,对於在社区中过自主生活的残疾人士更是不可或缺。去年刚完成的《香港康复计划方案》所订的重大策略性方针之一,就是提升残疾人士及其照顾者的能力,以促进残疾人士全面融入社会。我们现正朝这方向努力,持续发展和化现有的日间照顾和社区支援服务,包括增强对残疾人士的家人的支援,建立社区互助网络,以及加强专业支援等。
财政司司长於二○○八至○九年度的财政预算案中拨款3 470万元,重组现有的社区支援服务,设立16间以地区为本的地区支援中心,为区内的残疾人士和他们的家人提供一站式支援。相信这项新措施有助减轻家人在照顾残疾人士的负担,加他们的照顾能力,让残疾人士可以持续留在社区,与家人和朋友共享优质的生活。
家庭友善雇佣措施
────────
与家庭有关的事务涉及很多不同的政策范畴,例如教育、房屋、税制及福利政策等等。因此,要有效承托家庭,不能单靠福利服务。在劳工及福利局的政策范畴内,我们亦推动家庭友善雇佣措施,让在职人士能在家庭与工作之间取得平衡。
简单来说,家庭友善雇佣措施就是协助员工兼顾工作和家庭需要,从而使他们的生活能达致平衡的人事管理措施。在这方面,劳工处担当促进者的角色,鼓励雇主以关怀的态度与雇员直接及坦诚沟通。在了解雇员家庭生活的需要后,多花点心思,制订不同形式、甚至创新的措施,务求顾及雇佣双方的最佳利益。
雇主采用家庭友善雇佣措施,一方面有助雇员纾缓生活压力,另一方面亦可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及士气。雇主更可藉此挽留优秀人才,减少招聘及培训新人的开支,同时也为企业建立正面形象及落实企业社会责任。我们深信,采用家庭友善雇佣措施确可为雇主及雇员缔造双赢成果。劳工处会继续与企业及非政府机构积极合作,透过不同宣传活动推广这些措施。
家庭议会
────
为了有效建立一个以家庭为核心的支援网络,巩固家人之间亲密和睦的关系,行政长官在二○○六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成立一个综合、整体、高层次的家庭事务委员会,负责支援有关家庭的政策和措施。行政长官随后在二○○七年的施政报告中宣布成立家庭议会,由政务司司长领导。行政长官并补充,社会政策和服务规划会以维系及强化家庭为主要考虑,并强调政府会从强化家庭的角度出发,制订社会政策和筹划不同服务,以满足妇女、儿童、青少年及长者与家庭有关的需要。
家庭议会已在二○○七年十二月成立,在未来数月会优先研究的议题包括:确立核心家庭价值;营造对家庭有利的环境(包括工作环境)的方法;以及加强家庭教育的成效和协调的方法。此外,家庭议会也会研究如何促使政策制定者考虑家庭的角度,例如长远而言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加入对家庭影响的评估等。在研究工作方面,议会会在有需要时开展与家庭有关的研究,课题包括新来港人士的家庭对特别支援服务及措施的需求等。
总结
──
在座各位社福界的同工,你们走在支援家庭工作的最前,不仅要了解不同家庭的需要,亦要协助他们克服种种挑战,任重道远。我们很重视各位的贡献,亦更鼓励社会上各界别、各阶层和各专业加强协作,群策群力,更全面地去支援有需要的家庭。
然而,不论专业人士或邻舍如何努力,家庭关系最终都是靠我们每个人用心努力建立及维系,没有任何服务能够取代家庭成员在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所以我们期望得到家人的关爱和支持的同时,也必须积极付出,主动关爱家人。当我们无论在顺境或逆境时,家人都能分享我们的喜悦和互相扶持,这才是真正健康和谐的理想家庭。
多谢各位!
完
2008年4月15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0时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