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下为今日(一月九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林伟强议员的提问和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的答覆:
问题:
政府曾于九十年代拨款40亿元,以推行「乡郊规划及改善策略」下的工程计划,包括疏导河道、美化地区等,以改善新界居民的居住环境。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鉴于现时政府的财政充裕,政府会不会因应新界居民的诉求,重新拨款推行改善乡郊环境的策略性计划;如果会,会不会与乡议局及各个乡事委员会合作制订推行有关工程计划的具体安排;如果不会拨款推行有关计划,原因是什么,以及有什么其他计划改善乡郊居民的生活环境?
答覆:
主席女士:
政府十分重视加强乡郊设施建设,改善乡郊地区环境。上世纪九十年代推行的「乡郊规划及改善策略」,在一九九九-二○○○年度完结后,特区政府继续在新界乡郊地区规划及推行改善工程,包括多项大型工务工程计划。例如,渠务署在新界北部地区进行多项雨水排放系统改善计划,解决水浸问题,并敷设污水渠系统,改善环境;路政署亦进行道路的改善或建筑工程;水务署现正推行为新界西北及元朗地区提供海水冲厕的项目,其供水网络会伸延到屯门至元朗一带的乡郊地区。此外,相关工务部门的《绿化总纲图》工作亦会扩展至新界,优先选择沿屯门河进行地区美化工程及为元朗市内明渠制订改善策略,以提升当地环境质素和明渠的生态价值。
行政长官在去年十月的施政报告中提出的十项重大工程,将提升香港整体的基建设施水平,肯定会对新界乡郊带来改善。施政报告提出恢复进行古洞北、粉岭北、坪和打鼓岭(「三合一」)新展区以及洪水桥新发展区的规划及工程研究,并拟订实施策略。这些建设计划都是深具策略性的,相信在推动新发展的同时,也必然对邻近乡郊的生活环境带来改善。
在开展大型建设的同时,民政事务总署从一九九九年起推出「乡郊小工程计划」。该计划下的每项工程开支上限为2,100万元。该计划并不会进行涉及收地的工程,目的是更迅速和灵活地改善地区环境和解决有关的问题。
自「乡郊小工程计划」推出以来,已完成了超过1,140项总值约8亿9千万元的乡郊小工程,以满足地区人士的需要。工程种类包括建造/改善行人径、行车通路、排水设施、避雨亭和凉亭等。通过这个计划,不少乡郊地区的居住环境及基础设施已得到改善。
此外,当局亦为乡郊地区筹划及提供不同类型的康体设施,包括篮球场、小型足球场、游乐场、休憩处等。自二○○六年开始,旅游事务署亦统筹有关部门在新界东北部多个绿色旅游景点提供及改善基本设施,方便游人欣赏自然景观,大部份工程将于今年首季完成。
就以上乡郊的事宜,政府与乡议局已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当中包括民政事务局辖下的「乡政事务联络委员会会议」、发展局辖下的「规划地政政策联络委员会会议」和规划署辖下的「规划联络工作小组会议」。至于在推行工程计划时,政府亦会谘询当地居民,以更好地了解和回应地区人士的要求。
政府十分重视改善乡郊地区的设施,并会继续与乡议局及地区人士保持紧密沟通,进一步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完
2008年1月9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