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就两性平等动议辩论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为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今日(十二月十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关於两性平等的动议辩论的总结发言全文:

主席女士:

  我感谢各位议员刚才就促进两性平等所提出的各项宝贵意见和建议。事实上,今日的意见是相当广泛,可以说是多元化、多层次,百花齐放,很多都很有深度及很有建设性,所以我在此一再多谢大家的意见。

性别观点主流化
-------

  正如我在动议辩论开始时指出,在妇委会的协助下,政府已在24个政策及工作范畴采用?性别观点主流化检视清单。除了这24个特定的范畴外,有不少决策局和部门的同事在其日常工作流程中,亦已运用了性别观点主流化的概念,考虑两性的需要和观点。刚才我提到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增设母乳喂哺室是其中一个例子,厕所是第二个例子,我想回应刘慧卿议员多一个例子,就是警务处在为警员选订制服和某些装置,例如避弹衣,在谘询过前线警员的意见后,考虑到男女体型有别,在制服物料和设计上作出适当的改变,照顾到不同性别警员的需要。

  我们认为要实实在在达到成效,不能只靠口号或指令,而是要让决策者和执行人员都了解和明白性别观点主流化的重要性,从而应用於日常工作上。因此,我们采取的策略,是从不同的层次入手,加深有关人员对性别课题的认识和了解,包括:

- 政府统计处自二○○一年起每年编制一份统计刊物《香港的女性及男性──主要统计数字》,为理解两性在不同范畴的情况和需要提供客观的数据;

- 在二○○三年,在妇委会的建议和协助下,在政府内部成立了「性别课题联络人」 (Gender Focal Point) 网络,由每一个决策局和部门派员组成,协助员工加深对性别课题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在所属部门内推广性别观点主流化工作;

- 为各级公务员提供与性别课题有关的培训,增加他们对性别课题的认识和敏感性,以及帮助他们掌握有关性别观点主流化的知识和推行的实质技巧,以便应用到工作上。至今已有超过2 700名隶属各职系及职级的公务员同事接受了这项课程,包括政务职系、社署的同事、医疗辅助队,还有很多其他不同部门的前线同工。

- 向主要官员和部门首长介绍政府在推行性别观点主流化的工作。我们亦曾联同妇委会合办研讨会,邀请所有立法会议员和助理出席,提高议员对性别观点主流化的认识。

- 我们正计划设立一个关於性别认知和性别观点主流化的入门网站,并印制单张,方便所有公务员参阅。

- 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在社区推广性别观点主流化,我们去年协助妇委会安排了数次与区议员的交流,以及进行地区探访,藉以分享政府在这方面的经验。

推动性别观点主流化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们会持续地、锲而不舍地推动有关的培训和公众教育的工作。

家庭友善雇佣政策及措施
-----------

  刚才有些议员提到家庭友善雇佣政策及措施,主席女士,我想作一个简单的回应。我很同意有议员提出,有需要缔造方便员工照顾家庭的工作环境,令市民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取得平衡。从促进妇女发展的角度而言,推动家庭友善雇佣政策,有助两性共同承担家庭责任,使女性有足够的空间参与经济、决策、社会事务等不同范畴,是十分重要,这亦是妇委会在过去两年积极推动的工作。

  作为前劳工处处长及常秘,我是完全认同这些新方向。现时,《雇佣条例》为缔造「家庭友善」的工作环境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包括各类假期,例如休息日、法定假日、年假、产假,以至对怀孕雇员的职业保障。雇员如在与雇主协议的情况下缺勤,例如因家事放取无薪假期,其雇佣合约的连续性不会因缺勤而受影响。劳工处会继续透过涵盖不同行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会,我们有18个这类分会,在不同地区举办巡回展览及活动,向雇主、雇员及普罗大众宣传有关推动「家庭友善雇佣措施」的讯息。对於有议员提议立法引入月事假,及为男性雇员引入侍产假的建议,政府会考虑香港的实际情况,在确保劳工法例可在雇员福利和雇主负担能力之间取得合理平衡的情况下,我们很乐意深入研究,但一定要平衡雇主雇员两方面的利益及承受力。

  成功缔造「家庭友善」的工作环境有赖整体社会的通力合作。雇主可以按机构的规模、资源及文化,弹性地实施不同形式的「家庭友善雇佣措施」,以符合机构和员工的最佳利益。劳工处会继续和妇委会及其他不同持份者合作,推广有关的讯息。

全民退休保障计划
--------

  我想在这里再简单回应数个具体的建议,首先是全民退休保障计划,主席女士,香港现行为长者提供经济援助的方向,主要有三条支柱:第一是综援或高龄津贴,第二是强积金,第三是个人自愿储蓄。当局已筑起庞大的安全网,在医疗及房屋政策方面,对长者有特别照顾及提供大量的补贴服务,在交通上亦有不同的优惠。政府现正研究香港在这三条支柱上,是否可以持续发展,同时会考虑到有关研究的结果,及其他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如何维护传统家庭观念、如何维持经济的竞争力、香港的简单税制,及确保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稳健发展。考虑到这些因素后,我们会决定应该如何跟进这个议题。

成立赡养费管理局
------

  第二项我想回应的是关於成立赡养费局的建议。民政事务局很仔细看过这个建议,跨部门工作小组的结论认为,改善现行收取赡养费及执行赡养费令的制度较成立赡养费管理局更加有效,所以在现阶段,民政事务局暂时没有必要成立赡养费局。

领取综援的规定
-------

  刚才亦有议员提到综援居港七年的期限是否要放宽。大家都知道,政府经过深思熟虑才推行这政策。综援居港七年的规定可以让社会资源获得合理分配,亦让无需供款的社会保障制度在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得以维持。这项规定有助鼓励有工作能力的新来港人士自食其力,自力更生,无需倚赖福利援助,同时亦提醒准备来港的新移民,来港前一定要有审慎的计划,确保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自给自足。

投票及参选权利
-------

  刚才梁国雄议员提议取消功能组别的建议,我想回应,在香港女性及男性同时享有同等的投票及参选权利,这项权利受基本法保障。基本法第二十六条清楚说明特区永久性居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全港28个功能组别都是按一套清晰的既定准则划分,代表了香港各主要界别。在功能界别内,两性都享有同等的参选及投票权。事实上,立法会现时有12位女议员,其中5位来自功能组别选举,另外7位由地方选举选出。

公众教育和性别教育
---------

  刚才我在动议辩论开始时提到,推动女性充分享有应得的地位和权益是一个过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改变和转化社会旧有的观念和文化。过去几年,妇委会和政府合作推行了多项教育活动,包括公开论坛和研讨会;制作三辑以妇女提升和增强能力为主题的电视剧集“女人多自在”;制作电视、电台宣传短片和宣传声带;印制大量宣传海报;举办征文比赛和大学迎新游戏设计比赛;每年三月八日举办庆祝国际妇女节的活动等,藉以消减性别成见和性别定型观念,并提高公众对妇女相关课题的认识。

  今年,适逢香港特区成立十周年,我们支持妇委会举办了一个大型项目 - 一系列名为“华彩半边天”的活动,藉以表扬各界,特别是妇女团体,在增强妇女能力方面的贡献。活动包括制作一辑介绍本地妇女团体和非政府机构在协助妇女建立自信和自主方面的成果和贡献的电视短片,该电视特辑在今年三月至九月连续六个月内每周播映一次。

妇女地位的提升
-------

  在前一个星期,妇委会就刚刚举办了「香港女性飞跃百年展」,围绕工作、家庭、教育及社会参与等层面,展现了香港女性於不同年代、不同范畴的发展历程,以及如何从过去男尊女卑的时代,走向现今追求两性平等的新社会。

  从展览内容中,我们看到香港女性在参与教育、经济、社会和政治等范畴的发展,一展所长,成就裴然。尤其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在各行各业不但出现了杰出的女性领袖,在政府部门、议会,和具有影响力的舆论领袖中,也有很多女性。在私营机构中,担任高层管理和专业职位的女性越来越多,女企业家的数目亦不断增加。

  以公务员为例,女性所占的比率正不断上升。截至今年六月,全体公务员中34%是女性,较一九八一年上升了三成多。担任首长级公务员的女性人数亦由一九八一年的35人增加至今年六月的349人,占首长级人员总数差不多三成。在今年十一月,属公务员架构中最高级别的17名常任秘书长中,就有7名是女性,占总数41%。在议会参与方面,亦不遑多让。立法会60位议员中,有12位(20%)是女性,立法会主席和内务委员会主席都是女议员。在刚举行的立法会补选中,8位候选人中亦有4位是女性,包括陈方安生女士。而上月中举行的区议会选举中,就有78位女候选人当选,占所有选举议席的19.3%,较上届71名(或17.8%)有所增加。

  香港女性教育程度亦不断提升,在15岁以上的女性人口中,曾修读中学或以上课程的,由一九八六年的50%增加至去年的约72%。近年,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课程的总学生人数中,女生人数亦比男生多。在二○○六至○七学年,女学生人数占总数54%,修读研究院课程的女生比例,亦增加至49%,差不多一半,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女生修读「理科」、「工程科」,特别是「医科」,女生越来越多。

  这些例子、连串数字,反映了香港女性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在教育、经济、社会参与等不同范畴都取得相当大的进展,女性在社会的地位得到显著的提升。整体来说,在香港无论是女性或男性都能享有良好的发展机会,个人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贡献社会。

  当然,在我们面前还有种种妇女面对的困难及挑战,例如一般收入较男性低,寻找工作亦不容易,特别是教育程度不高的妇女就业相当困难,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一定会加大力度,尽量协助她们。同时,我们亦要明白到少数族裔家庭、妇女就业及很多问题,我们都需要协助。政府会继续与妇委会及其他有关人士一同合作,通过提供有利环境、增强妇女能力和推行公众教育,促进妇女的福祉及权益。

  主席女士,我谨此陈辞。



2007年12月1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1时26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