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十四题:培育资优儿童
*************

  以下为今日(十一月十四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刘江华议员的提问和教育局局长孙明扬的书面答覆:

问题:

  有关培育资优儿童事宜,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 有否统计过去两年每年被甄别为资优儿童的人数,以及当局从哪些渠道甄别资优儿童;

(二) 现时为培育资优儿童而设的学校的数目及其平均学费为何;有否评估有关学校提供的学额能否满足需求,以及有关学校所收的学费有否超出低收入家长的负担能力;及

(三) 有否制订培育资优儿童的政策;若否,会否评估是否有需要制订有关政策?

答覆:

主席女士:

(一) 「资优」有不同的定义和诠释。目前,本港教育界普遍对「资优」采用广泛的定义,以多元智能的理念去界定资优学生的特质。基於上述情况,现时没有被广泛认同的单一、标准化的工具或方法去鉴别资优或测试多元智能。因此,政府并没有收集或记录资优学生人数的统计资料。事实上,由於资优生各具不同范畴的才华与潜能,即使有从其他途径取得的统计资料,大概只会显示某些范畴资优生的情况而已。

  本港资优教育的推行是采用一个三层架构模式:第一层是透过课堂学与教发展学生潜能;第二层是校内抽离式课程;第三层是为特别资优学生提供校外培训。

  有关第一及二层的校本资优培育,本局建议学校采用多种方法及准则去评估学生的能力及表现,例如「行为检查表」、「教师/家长/同辈/自我提名及推荐」、「学习历程档案」、其他标准化测验等等,进行识别,以避免单凭单一测试或资料而作判断。

  本局於2001年成立「特别资优学生培育支援计划」,透过每年全港性学校提名,为有需要进一步发展潜能的特别资优学生提供校外支援(第三层资优教育),取录合适的学生成为培训学员。自2001年至今,上述计划共取录6,000名学员。

(二) 就有提供培育资优儿童服务的学校数目而言,现时有逾130所资优教育网络学校,包括57所参与由教育局自2004年筹办的「资优教育伙伴学校网络」及73所参与「优质教育基金主题网络(资优教育)」。此外,自2004年以来,参与本局不同的推展校本资优培育课程计划及鼓励老师进修本局举办的专业培训(实践)课程的学校数目约290间。由学校举办的校本资优课程或活动属学校教育活动,不会收取学生费用。

  此外,逾200所中学提名学生参加本局於2001年成立的「特别资优学生培育支援计划」。该计划提供的课程大部分是免费的,只有个别大学学分课程由有关大学收取学费,而大学亦设「豁免/费机制」,以确保低收入的家庭的资优生也得到照顾。

(三) 政府向来有培育资优儿童的政策。早於1990年教育统筹委员会发布《第四号报告书》,已探讨了资优儿童的定义和教育服务的需要,并为香港资优教育勾划了初步的发展方向。资优教育的任务是要有系统、有策略地发掘和培育资优学生的潜能,为他们提供适切的教育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富弹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下,充分发挥潜能。资优教育政策的目标除了因应资优学生的特征和需要而提供适当的栽培外,亦为其家长及教师提供相关培训, 以及提倡在主流学校内发展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以照顾资优学生的需要,而不将资优生集中在特殊学校内学习。

  在答覆(一)所述的三层架构资优教育的推行模式〔即第一及第二层(校本培育)、第三层(校外培训)〕,是建基於以下的政策理念:

* 每个学生具备个别才能,他们的才能可以透过以下各项得到发展:课堂学习、抽离式课程、校外培训所提供适当之学习机会。
* 每个学生会具备多元智能,某些智能比其他优秀;并且学生各有其独特性。

  当局於2006年1月完成评鉴「特别资优学生培育支援计划」的报告。该评估研究以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及面谈方式取得的研究结果,显示此计划的课程能增进学员的学科知识、自信、学习能力,以及扩阔学员视野。

  香港资优教育学院的成立,将会进一步强化为学校提供的资优教育。



2007年11月14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46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