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局长就「香港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动议辩论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为今日(十一月十五日)在立法会会议上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局长叶澍鹖(在工商及科技局局长缺席期间)就「香港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动议辩论的致辞全文:

主席女士:

  多谢黄定光议员今天提出这议案,以及各位议员就议案所提出的宝贵意见。由於这议案牵涉很多不同范畴,而工商及科技局局长王永平现时不在香港,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会议,因此由我代表政府作出回应。

  促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对推动国家包括香港的持续及进一步发展有重大意义。因此自2004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正式开启后,特区政府一直积极参与,行政长官在最近数月更率领庞大经贸代表团到访广西和湖南,并将继续率团往贵州及江西,以期进一步推动香港与泛珠三角地区的经贸交流。

  内地的泛珠九省中,广东省与我们毗邻,其发展对香港的影响尤为深远。广东省「十一五」规划提出优化出口商品和贸易方式结构,限制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随广东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在粤的港资企业转向高增值、低消耗的方向发展,似乎是大势所趋。工业贸易署及特区政府驻内地办事处透过不同渠道发放有关内地的最新经贸资讯;此外,我们亦会适时向内地有关部门反映港商对内地经贸措施的建议及有关措施对他们造成的影响。例如最近我们便向内地当局,反映港商对增补了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忧虑。内地方面亦迅速作出回应及调整,从而减轻政策对有关产业造成的影响。

  一直以来,中央政府都有就重要的经贸政策作出谘询,而特区政府亦透过不同渠道,将港商对新政策的共同关注转达给有关政府部门。但由於内地的经贸政策对众多港商在内地的业务会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已向中央政府建议在重大法规出台前尽早作更广泛的谘询,并让企业有足够时间过渡及调整业务。此外,我们亦会利用CEPA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框架,及与个别省市建立的联络机制,如《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粤港合作联席会议》,致力提高两地的法律法规透明度,并与内地有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鼓励两地信息互通,以便利港商的投资。

  内地经济蓬勃发展,为配合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特区政府近年在内地投入更多资源,积极进行投资推广活动,推介香港作为内地特别是泛珠三角地区的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门户。投资推广署已於今年中扩展香港特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驻粤办)的投资推广队伍,将服务的省份由原来的广东省扩展至周边省份。此外,「投资香港服务中心」亦於本年6月在驻粤办成立,为投资者提供有关投资香港的讯息。

  投资推广署亦已於今年9月成立的特区政府驻成都经贸办事处成立投资推广队伍,并计划於该办事处设立「投资香港服务中心」。这些措施加强了投资推广署在泛珠三角地区的网络和服务,使该署能更直接地接触到内地的潜在投资者,并能为有意来港投资的内地企业提供更及时、更周到的协助和谘询服务。

  特区政府将继续与内地部门紧密合作,协助内地企业来港投资设点。继本年出版的「手把手助内地企业投资香港」指南册广东省版本,投资推广署将陆续推出为内地其他省份特别设计的指南册。

  黄议员提出在泛珠三角区域建立统一的商务条款。我们会就建议与泛珠省区保持沟通,并完全同意应朝消除贸易障碍、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流通的方向发展。

  事实上,现时特区政府正透过不同的渠道,包括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协议和CEPA投资便利化机制,推进投资便利化方面的工作。例如为进一步加快货流,两地海关部门已不断努力研究落实各种通关便利措施,包括互认对方的查验结果,以期尽量减省其中一方的查验程式和时间。两地海关在今年一月起便已正式采用「统一陆路载货清单」,以减省司机重复填写仓单的时间。另外,两地海关又已达成协议,由去年十一月起,在各陆路口岸实施两地「互认关锁」安排,从而减省同一批货物被两地海关重复检查的手续和时间。

  主席女士,特区政府会继续小心聆听及考虑业界就如何消除各种贸易障碍的意见。

  要便利货物流通,便需要适当的交通配套,因此特区政府除不断改善现有的跨境基建设施外,亦致力推进一系列的跨境铁路和公路项目,包括深港西部通道、上水至落马洲铁路支线、广深港高速铁路和港珠澳大桥,为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下稳固的基础。

  深港西部通道将在明年年中配合位於蛇口的口岸设施开放通车,成为连接香港与内地的第四条跨界行车通道。通道开通后,本港可以处理的跨境车辆数量,预计可增加超过两倍。

  此外,上水至落马洲支线以及深圳福田口岸亦计划在2007年上半年启用。支线通车后,有助纾缓目前罗湖口岸过境的挤迫情况,也会大大增加铁路的旅客过境处理量。

  而广深港高速铁路则会成为连接广州和香港的区域快线,大大缩短两地交通时间,有助两地频密的商务往返。行政会议已批准推展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项目,我们亦已邀请九铁公司就该项目与北环线项目以综合形式进行规划,九铁将於明年年中提交有关报告。与此同时,我们已与内地就两地路段的接驳及技术交换意见,并正研究内地多项最新的规划数据及客运量预测,以确定香港段采用何种方案最为合适。

  黄议员在议案中特别提出,尽快落实兴建港珠澳大桥。现时由粤、港、澳三方政府组成的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已就大桥的走线及着陆点取得共识。关於大桥的口岸设置问题,协调小组三方已赞同「三地三检」模式,并委托顾问研究具体口岸设置方案及选址安排,以及大桥的投融资方案。有关方案经协调小组同意后,大桥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即可定稿及上报中央。经中央批准后,大桥的设计及建设工程便可展开。

  主席女士,特区政府会继续与内地当局保持紧密的联系,积极推进上述的跨境基建项目,并适时探讨发展其他跨境基建项目的需要及可行性,以全力配合本港与泛珠三角地区的商务合作和发展。

  黄议员在议案中多处提及拓展研发能力的重要性。现在让我续一回应。事实上,特区政府一直致力推行各项计划,缔造有利的营商环境,协助传统工业升级,扶持新兴产业发展,鼓励产业走高增值路线。於1999年设立的「创新及科技基金」,旨在资助有助产业创新和提升科技水平的项目,以及对产业发展有所贡献的项目。在过去六年,基金已拨款近26亿元,支持约880个项目,获支持的应用研发项目遍及资讯科技、生物科技、中医药、电气及电子、制造科技、材料科学、纺织及成衣等多个领域。

  为了进一步推动应用研发和科研成果商品化,特区政府在今年四月成立了五所研发中心,重点发展香港具竞争优势并切合市场需要的科技范畴,包括汽车零部件、资讯及通讯技术、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技术、纳米科技及先进材料、以及纺织及成衣。

  成立研发中心的目的,是协助香港以至大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提升竞争力。国家科技部和广东省科技厅均非常支持将香港的研发中心发展为区内应用研发和科技转移的平台。特区政府於今年年中在广东省四个城市举办研讨会,向珠三角的港资企业和内地企业推介研发中心计划,共有近千人参加,反应热烈。我们会与内地商讨,继续推动研发中心成为两地的研发平台。

  此外,自2004年粤港两地政府已设立了「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今年便预留了8亿元支持六个领域的研发项目。资助计划实施两年,得到科研界和企业的广泛支持,我们会与广东省政府研究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深化两地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

  同时,为加强对设计和创新的支援,并为本港各行各业加入高增值、高知识产权和创意的元素,特区政府於2004年拨出2亿5千万推行「设计智优计划」。计划广受业界欢迎,截至今年十月底,已为近50个项目提供约5千2百万元的支援。此外,在这计划下香港科技园公司和香港设计中心合作成立的「创新中心」,为业界提供一站式的设计服务,该中心刚於本星期正式开幕。为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会向本会申请再拨款1亿元,为香港设计中心提供五年资助,让他们举办与设计有关的活动,从而加强设计界与业界的合作,支援设计师的专业发展。

  除了就研发方面推出的各项计划,特区政府会继续聆听商界的意见,包括有关设立转型基金的意见,务求提供既切合商界需要又符合成本效益的支援,协助港商迎接未来的挑战。

  主席女士,就汤家骅议员提出的修订,我想指出,特区政府一直致力推动内地法治建设和推广香港法律专业服务的优势,并以多种途径落实这个方针,包括与内地法律机构和专业团体进行互访、主办或参与各类法律研讨会、举办训练计划等。特区政府会继续与业界合作,与内地的司法和法律专业人员加强交流,推广香港的法律服务并探讨加强两地的法制建设。在香港法律界与泛珠区域已经建立的良好合作基础上,我们会进一步深化与泛珠区域的法律专业交流。

  杨孝华议员在修正案中提及香港与泛珠三角区域不同范畴的合作。事实上,我们与泛珠省区的合作的而且确不只局限於工商、科技或交通设施方面,亦涵盖其他很多不同领域。就改善区内空气质素来说,我们与广东省政府议定了珠三角地区空气质素管理计划,务求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悬浮粒子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排放量,以1997年为基准,在2010年或以前分别削减40%、20%、55%和55%。合作遍及所有层面,在技术方面,双方在珠三角建成了一个十六个站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质素监测网络,市民现在能从网上获悉区域空气质量指数。同时,我们一直共同制订排污交易试验计划,以利用市场力量协助减排。

  就促进两地金融业发展方面,香港作为亚太区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人才云集,各项金融基础设施完备,监管制度与国际标准看齐,可以为快速增长的泛珠企业提供理想的融资和投资平台。现时已有355家内地企业成功来港上市,共筹集了超过13,940亿港元的资金,当中约100家企业是来自泛珠省区。为了鼓励泛珠省区更多利用香港作为集资及投资平台,财经事务及库务局於今年三月在香港举办「泛珠三角区域金融服务论坛」,超过六百多名来自泛珠区域的政府官员、相关中央部委官员、企业家及金融界翘楚出席。论坛加深了泛珠省区政府领导和企业代表对香港各类融资、投资服务的了解,促进他们利用香港作为国际融资及投资平台,巩固了泛珠三角区域在金融服务方面的合作基础。

  除了举办论坛外,特区政府也有通过组织金融界的考察团到内地泛珠省区考察,加强双方的沟通,并推介香港多元化和国际性的金融服务,开拓彼此金融合作的商机。

  在国家的整体运输系统布局内,已明确表示在继续保持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前题下,充分发挥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沿海港口在货柜运输系统的整体优势,特区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利用珠三角地区蓬勃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支援港口堂运及物流的整体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不断发展,水运力将大幅增加,在陆路配套未完全发展之前,内河水运将是珠西货运主力,预计这将给香港港口带来新的机遇。本港去年约有232,000艘船只到港,其中约39,000 艘为远洋船,193,000艘为内河船。由2001至2005年间华南地区与香港的内河货柜吞吐量的平均按年增长为11%,成为香港港口新的增长动力。

  鉴於近年内河货运有显著增加,政府因应业界的要求,在大屿山北部水域及维多利亚港西部,辟设新的碇泊区,藉此提升港口的中流理货能力。为方便船公司编排航班及满足港口操作者的要求,政府会因应市场需要作出弹性安排,增辟更多碇泊区,以满足来自珠江三角洲日趋增长的?河货运及转运货物的需求。

  此外,政府现正修例推出内河船多次入港许可证,以简化申请程序和减低许可证收费,从而提高香港港口处理内河货运的效率,吸引更多内河船运货到香港。

  增加碇泊区的措施已於今年2月生效,其余措施亦会在完成相关的法定程序之后陆续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初实施。这些措施全部实施后在香港碇泊两天的中型船只将可节省25%的碇泊费,持多次入港许可证的内河商船,则最高可节省一半许可证费用。

  为加强香港作为亚洲首选国际运输及物流枢纽的地位,政府致力促进供应链上各项服务的整合,推动香港向高增值发展,以及提供有利物流行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

  政府在2004年年底完成的《香港港口规划总纲2020研究》指出,从东莞经香港运送一个40货柜到美国的成本,比经深圳港口高出约$300美元。道路拖运费是导致上述成本差距的其中一个主要因素。

  自2004年开始,政府便致力提高跨界货车运输的效率,藉此增强香港与内地货源的陆路联系,亦从而降低跨界陆运成本。在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的框架下,粤港双方在促进两地跨界货运效率措施上取得良好进展,包括「四上四落」和「一车一司机」的规定已於去年放宽,增加了跨界货运业在调派货车装备和司机方面的灵活性。

  广东省当局亦同意按不同地区的货量和实际需要,在去年延长了东莞的凤岗、长安、篁村及太平四个口岸的办公时间。今年则启用东莞寮步车检场,并於该处采用快速通关模式,使查验更有效、快捷。按业界最近提供的资料显示,上述跨境运输成本差距现时已收窄至$260美元。

  另一方面,为提升港口生产力,政府在谘询业界后及得到香港港口发展局的支持,在邻近葵青货柜码头的地方提供后勤用地以供业界使用,以提升货柜码头的理货能力及生产力。首批两个处理驳运货物的设施已於今年5月以公开招标方式批予业界使用。此外,政府有关部门也会继续研究检讨货柜码头一带的土地规划用途,以求为港口及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后勤用地。

  在旅游方面,发展及推广「一程多站」旅游路线是香港特区与内地旅游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香港特区会与泛珠区域内不同省市合作,利用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策划及推广不同的主题行程,将粤港澳的合作概念扩展至泛珠三角区域。此外,香港旅游发展局会继续与个别泛珠地区的省市合作,参与在泛珠地区内所举行的旅游展,及继续与各省旅游局互相交换旅游资讯。

  有关品牌推广方面,贸易发展局(贸发局)非常重视泛珠三角市场,并透过不同活动,协助港商在内地拓展品牌产品市场,及推广香港作为商贸平台的角色。在消费力较强的城市,如上海、成都、广州、以至武汉等地,贸发局以「香港时尚」为主题,举办多项针对业界的产品推广活动。以最近在武汉举办的活动为例,便成功协助一些香港品牌钟表,进入武汉的百货店设立专柜。贸发局今年亦在成都设立了香港品牌产品专卖店。而在对香港提供的专业服务有需要的城市,包括广州、杭州、长沙、成都等,贸发局会举办讲座等活动,推广香港服务。此外,贸发局每年在香港举办的大型展览会,都会设立品牌及设计专区,协助港商推广品牌。

  主席女士,特区政府一直努力推动香港与泛珠各省区不同领域的合作,展望将来,我们会继续积极参与,谋求更大的合作,以达至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目标。

  多谢主席女士。



2006年11月15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8时5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