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主网页
八百多年历史梨园戏 搬演香港舞台(只有中文)
**********************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香港系列展演,由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於十二月揭开序幕,把多个得奖剧目搬演香港舞台。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已有五十多年历史,成立之时即开始了梨园戏的抢救、薪传、研究及发展等工作。一九五四年,剧团以传统剧目《陈三五娘》获文化部的优秀剧目奖,从此蜚声海内外。「上路」海内孤本《朱文》等剧的整理上演,赢得了「活文物」、「古南戏活化石」的赞誉。而新编梨园戏《董生与李氏》获得首届曹禺戏剧文学奖,并荣膺二○○三至○四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另一新编梨园戏《节妇吟》获首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第四届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及入选二○○五至○六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剧团先后出访意大利、英国、荷兰、瑞士、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印尼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梨园戏源於宋元时期,植根於名城泉州,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她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典戏曲的文学、演出形态,在中国戏曲艺术长廊中,独具一格。二○○二年,梨园戏作?中国「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的典型代表,被亚太文化中心列入传统民间表演艺术资料库;二○○五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名录。

  在表演上,梨园戏有一整套代代承传的严格科范,其基本动作称?「十八步科母」,尤其手姿表演,丰富多姿,细腻独特,与敦煌壁画中人物的手姿有异同同工之妙。音乐方面,梨园戏的音乐?曲牌连缀体,泉腔演唱保留了不少唐宋大曲、法曲等,与古乐南音有着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乐器以箫弦伴奏?主,琵琶系南琶、横弹等与唐制相仿;二弦乃晋代奚琴遗制;洞箫即唐之尺八;打击乐以南鼓(压脚鼓)?主,打法独特,在戏曲中堪称绝无仅有。

  今次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来港演出的演员计有曾静萍、龚万里、林赋赋等,剧目包括:

十二月二十六日(星期二)
《董生与李氏》(二○○三至○四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十二月二十七日(星期三)
折子戏 ─《陈三五娘》之「睇灯」、《雪梅教子》、《昭君出塞》

十二月二十八日(星期四)
《节妇吟》(二○○五至○六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

  各场节目於晚上七时三十分,在香港大会堂剧院公演,门票分二百元、一百五十元及一百元,现於城市电脑售票网发售。设有高龄、残疾人士、全日制学生及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受惠人士半价优惠(学生及综援受惠人优惠先到先得,额满即止)。康乐文化署辖下各表演场地之友可获九折优惠。

  票务查询及留座:二七三四 九○○九;节目查询:二二六八 七三二三;信用卡电话购票:二一一一 五九九九;文化节目组网址: www.lcsd.gov.hk/cp

  本节目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办公室联合主办,是「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香港系列展演节目之一,其他精彩节目还有郑州歌舞剧院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二○○七年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及河南省豫剧二团(二○○七年一月三十日至二月一日)。同时购买此系列节目门票,可享折扣优惠,详情请参阅节目单张。



2006年11月13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4时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