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新音》世界音乐新组合香港率先登场(附图)
***********************

  蒙古大漠和高原的传统喉唱及长调,与当代西方音乐相遇,会激发出怎样的音乐火花?

  来自香港的前卫音乐人李劲松(又名Dickson Dee),率领Khoomii Sound Machine,携手开创一次贯穿传统与科技、冲破大漠与都会浪族音域极限的崭新尝试,采集蒙古传统长调与喉唱精粹,糅合西方爵士及当代音乐,由东、西方不同范畴顶尖乐人带来一场前所未见的世界音乐创举。

  世界首演的《蒙古新音》为「新视野艺术节」委约创作的节目之一,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於本星期五(十一月三日)晚上八时,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上演一场。

  李劲松将在音乐会上以唱盘及电脑,糅合数码取样、循环音圈及拼贴手法,创作崭新音乐,即场与蒙古传统喉唱和长调艺人的演唱,以及西方音乐精英的即兴演奏融和为一,为传统及当代音乐注入新气息,包罗众多世界音乐元素的蒙古新韵,令乐迷耳目一新!

  《蒙古新音》的强劲音乐组合阵容包括四位蒙古传统喉唱及长调艺人:获马友友邀请加入丝路合奏团的长调歌手干巴塔.康歌素尔、著名喉唱艺术家纳兰巴德拉克.尼古尔和达姆丁.刚图拉格、马头琴手米克赖.布杰巴塔。

  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乐手则包括为Ensemble Modern担任小号手,及活跃於伦敦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华伦天.盖维(阿根廷);精於音响设计及现场电子音效的约瑟夫.诺沃蒂尼(奥地利);成功融合韩国传统音乐与西方爵士音乐的敲击先锋朴在千(南韩);曾与约翰.麦克劳林、比利.柯伯汉、崔洛克.葛图等爵士乐大师合作,近年专注钻研结合爵士与南印度古典音乐的乔纳斯.赫尔博格(瑞典)。

  喉唱是蒙古草原上孕育的传统歌唱形式,模拟大自然声音。唱者以鼻和喉,同时发出含高音和低音的复合声音,或称双声。

  长调为蒙古游牧民族最重要的两种唱咏形式之一,另一为短调。长调常用於重要宗教、节日庆典或日常活动。唱者往往以肚气功能和肺气功能,一口气唱出既高亢又宽厚之音质,加以繁多装饰音,务求令嘹亮声音延续。长调於二○○五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口述及非物质人文文化遗产。

  来自蒙古的音乐家及演唱家将於明日(十一月一日)晚上八时在香港大会堂高座八楼演奏厅,讲解及示范喉唱与长调艺术的精粹。示范讲座以蒙古语演出及主讲,附以英语解说,免费入场。

  《蒙古新音》音乐会票价分三百二十元、二百二十元及一百二十元三种,门票於各城市电脑售票处发售。全日制学生、高龄人士、残疾人士及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可获半价优惠。团体订票优惠高达八折。

  节目查询可致电二三七○ 一○四四。



2006年10月31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8时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