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主网页
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会见传媒谈话内容(只有中文)
***********************

  以下是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教授今日(九月二十日)出席策略发展委员会社会发展及生活质素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后,与传媒的谈话内容:

  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今日委员会探讨的主题是政府如何支援家庭。为何要提出这个议题?大前提是政府肯定家庭是社会的最核心单元。一个和谐社会是需要有和谐的家庭;同时我们承认我们的家庭面对不少的问题。因为家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亦导致社会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整体来说,今日的讨论者大体上认同政府这种基本看法,亦大体上肯定了如何强化家庭就是一个社会政策的重心,即是说,如果家庭问题处理得好,很多社会问题会得到纾缓。因此整个政府的社会政策其实应该在某程度上应聚焦在家庭之上。这是首先要有这个前提。但问题是究竟我们的家庭现在面对什么问题?实际上,我刚才留意到,一般人比较关注几个问题。第一,家庭形态不断在转变,越来越多人根本没有组织家庭的意向,令到一般我们所认识的家庭数量不会正常地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另一个问题是家庭里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例如人与人之间关系疏离,两代或三代之间的磨擦,家庭暴力的出现,这些家庭暴力涉及虐待配偶、老人家、儿女等。离婚率上升,破碎家庭的涌现,家庭成员分离特别出现於家庭成员分隔在内地和香港之间的家庭。
  
  因为家庭出现了问题而引发出许多社会问题,例如老人家得不到照顾形成老人问题日益严重化。又譬如子女的照顾和青少年的照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形成青少年的问题和儿女成长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身若变成严重的问题时,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造成影响。

  家庭形态的转变亦出现了越来越多面对困难更大的家庭。例如,独居老人的人数越来越多,单亲家庭又越来越多,家庭成员分隔在不同的地方的数量亦在增加之中,特别这类家庭加上另一批贫困的家庭所形成的家庭的问题是相当大。除贫穷的家庭有问题外,中产的家庭亦面对相当大的问题,中产的家庭有不少是双职的家庭,即父母或夫妇同时出外工作,令到他们能放在家庭的时间相当少,家庭生活的质素偏低,家庭成员之间没法建立亲密的关系,这只是我举的例子。接着是要面对这些问题。

  现在的情况是,虽则面对很多家庭问题,但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和一般人的意向仍然是希望香港有良好的家庭存在。因为有良好的家庭存在才会有对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有好处,有利於人的个性发展,亦有利於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及对人的心理需亦作出良好的处理,令到每个人都得到家庭的慰藉,对整个人的心理平衡和能够开心愉快地生活都有好处。但问题是,社会要求有良好的家庭制度,但家庭面对不少问题,那应该怎样做?特别是政府有什么角色可以扮演呢?刚才大家都从比较务实的角度来看,认为我们家庭所面对很多的问题都是由很多历史的宏观因素所造成的。单靠政府去扭转局面是没有办法的,这包括什么呢?政制的转型、贫富悬殊的恶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导致员工工作压力越来越严重,压力越来越大、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又譬如出现男女越趋平等化,造成女士出来工作的情况越来越多,双职家庭的出现。又例如性观念转变,形成了家庭要作为一个凝聚的单位又面对困难。再加上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渐趋薄弱,譬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相敬如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观念就慢慢消逝。即是说大环境的转变,再加上全球化的冲击,对家庭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些大的因素并不是政府所单方面能处理到的,这是否等於政府没有事可以做呢?这又不是,因为政府可以扮演一些角色,但即使在这个方面,不同委员也有不同意见,即是政府的角色应该去到那一个地步,即介入家庭事务上到什么地步。大家的看法似乎是政府有责任去帮助家庭去强化、对家庭作出支援。但始终家庭都是一些很个人化的社会单位,每个人营建什么类型的家庭生活是他个人的自由。政府在尊重个人私隐、尊重个人权利的情况下,介入家庭事务上是不宜介入得太深。那政府究竟要做些什么呢?刚才我留意到几点,第一是要营造一个对家庭友善的环境,而在营造对家庭友善的环境中,政府应该与商界、企业、社区、民间团体、包括宗教团体进行合作。总之所谓对家庭友善环境是包括什么呢?大家一齐来推动家庭伦理的教育,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婚姻观,及正确的两代关系的观念,但不能用硬销的方法,都是要用一些比较上有效用的软销方式,是比较好些的。第二个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要令到即使是一起工作的夫妇都可以有较多时间照顾自己的子女和有更多时间彼此互相相处。譬如提出减少工作时间,有些人觉得政府推动五天工作周是良好的开始。譬如企业可否提供多些工作时间灵活性给予员工使其可以照顾家庭呢?这类型造较为对家庭有利的工作环境,及雇佣条件,令到多些人愿意组织家庭及有更多能力和时间去照顾家庭。

  另一个是政府可以起一个带头示范作用,即政府由公营机构做起,采取一些有利家庭和谐及家庭稳健的措施,来向社会作出示范,引导企业或其他团体跟从。政府可否在都市规划,税制或提供社区设施方面来协助家庭强化呢,这又是另一种看法。但是,有另一种看法是邻里关系对家庭关系是否得到良好发展是有莫大的关系。即是说,若社区里邻里关系良好,大家互相照应,则有部份的家庭问题是可以通过好的邻里关系得以纾缓。对家庭的发展和稳定和家人之间的和谐及家庭之间的凝聚力都有帮助。大体上就是说,政府所营造环境,提供设施及提供政策来协助家庭,强化家庭。至於对那些需进一步介入的情况应该只针对有问题的家庭,特别是濒临高危的家庭,特别在某些贫穷社区里面,面对贫穷压力,就业困难,以致於破碎的家庭提供较好的照顾,亦有人提出,政府要支援香港的家庭呢,现阶段家庭的研究在香港是严重不足的,即对政府以至各方面,对许多的家庭问题所知有限。若要提早知道那些家庭濒临危机呢,都是没有足够的研究基础和数据去协助政府去处理这些问题,所以觉得政府应在家庭研究方面作更大的承担和推动。大致上我个人的看法是,政府对家庭的重视是得到委员们的认同,认为去处理香港的社会问题从家庭入手是一个良好的处理方针。



2006年9月2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0时0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