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教育统筹局局长就「把香港发展成为区域教育枢纽」动议辩论的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今日(六月二十一日)立法会会议上,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教授就「把香港发展成为区域教育枢纽」动议辩论的致辞全文:

主席女士:

  要维持香港的竞争力,培育和吸引优秀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香港缺乏天然资源,因此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及培育尤其重要。另一方面,香港的整体出生率处於极低水平,人口老化及劳动人口持续下降,我们必须及早拟定措施,以吸引世界各地优秀的人才来港工作或定居,确保香港能在廿一世纪知识型及全球化经济体系中继续发展。

  特区政府早在2004年的施政报告中已提出,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应汇聚各方人才。除了透过各项引入专才及投资者计划以吸引海外人士来港居住外,我们亦要推广本地的教育服务,以吸引非本地学生来港就读及在毕业后留港工作。正如提出动议的曾钰成议员所说,香港具备各种优势发展成为亚太区的教育枢纽。我们的教育体系完备而且多元化,设有国际认可的课程和评核机制。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及国际城市,香港确实拥有极理想的环境和条件,为来港进修的非本地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验,有助他们建立与外地或国内的人际网络。

  取录更多的非本地学生,对本地学生也有很大的裨益。非本地学生能为本地大专院校缔造多元的语言及文化环境,不但有助本地学生扩阔视野,还可加强他们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包容。非本地学生带来的新思维及新观点,亦有助启发本地学生的创意,激励良性竞争。此外,与非本地学生建立友谊,亦有助本地学生开拓人际网络,有利日后个人及事业的发展。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吸引非本地学生来港就读及鼓励他们在毕业后留港工作可扩大我们的人才库,提升人口质素及支持香港经济的长远发展。

  曾钰成议员提出「把香港发展成为区域教育枢纽」的议案,我们整体上是支持的。曾议员在议案中提出了七项具体措施,以吸引更多非本地学生来港就读及鼓励本港教育机构在香港以外地方提供教育服务。我希望作出以下回应。

(一)放宽入境及学额限制

  在2005/06学年,共有超过4700名非本地学生入读八所教资会资助的院校,占全体学生人数6%。在不影响本地学生升学机会的大前提下,我们已逐步提高大专院校非本地学生的比例。目前所有研究院研究课程均没有任何学额和入境限制,非本地学生可以自由来港修读有关课程。至於其他公帑资助的课程,非本地学生占整体公帑资助学额的比例,亦由1993年的2%增加至2005/06学年起的10%。现时内地,澳门和台湾学生亦可来港修读公帑资助的专上课程,与海外学生的安排看齐。这些措施有助鼓励院校吸纳更多优秀的非本地学生来港就读。

  至於自资的专上课程,院校在收取外地学生时并无学额的限制。我们亦於2005/06学年开始,容许自资院校取录内地、澳门和台湾学生入读副学士或以上课程,初步限额为个别院校在上学年於同一课程实际取录的本地学生人数的10%。

  同时,我们亦已放宽入境政策,让非本地学生延长逗留期限,以便在港继续进修。他们在香港完成全日制专上课程后,一般可获批准延长逗留期限,以修读另一项较高程度的全日制课程。

  自放宽收生限额以来,院校已积极在海外及内地推广它们的课程,吸引非本地学生入读。我们相信非本地学生的比例在未来几年会持续上升。

  不论是开办公帑资助或自资课程的本地院校,均十分希望政府可再进一步提高非本地学生的学额及放宽入境限制,让更多非本地学生来港就读。因应学额使用的情况,我们会研究应否进一步容许院校增加非本地学生的比例。

(二)为非本地学生提供支援

(i)奖学金

  基於审慎运用公共资源的原则,非本地学生入读本地公帑资助院校,须缴付比本地学生较高的学费。对於部份非本地学生,特别是内地的优秀学生,若他们因经济问题而不能负担所需的学费和生活开支,因而放弃来港读书是相当可惜的,亦削弱了香港吸引优秀的非本地学生的能力。因此,政府在2003/04学年起,提供了为期三年共九千万元的奖学金计划,以吸引优秀的内地学生来港攻读大学学位课程。此外,为鼓励社会各界投资教育及协助院校迈向国际化,我们由第二轮配对补助金计划开始,容许院校将款项用於颁发奖学金予优秀的非本地学生。刚在六月一日推出的第三轮配对补助金计划,亦保留了这个弹性。此外,院校和不少商界机构和社会人士都设立了多项吸引优秀非本地学生入读的奖学金。我们在使用公帑提供奖学金的同时,也呼吁及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投资教育,鼓励大众支持捐献文化,为非本地学生提供更多支援,以提升香港在亚太区的教育枢纽地位。

(ii)放宽工作限制

  现时不少国家均容许非本地学生在当地读书时从事兼职工作。例如澳洲容许非本地学生在学期中每周工作不多於20小时,而假期则没有时数限制。在英国就读为期超过六个月课程的非本地学生,也可以从事兼职工作,时数与澳洲相同。

  目前,虽然本港一般规定非本地学生在留港期间不得受聘,但在个别情况下,入境处处长可考虑容许他们从事与所修读课程有关及雇用期较短的实习工作,以获取相关工作经验。本地大专院校均希望政府可放宽这些学生从事兼职工作的限制。我们同意容许非本地学生从事兼职工作,有助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让他们获取相关工作经验,为他们毕业后投入劳动市场作好准备。我们会认真研究有关建议的可行性及影响,希望可以在不影响本地人士就业的前提下,在某程度上放宽非本地学生从事兼职工作的限制,以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来港就学。

(iii)宿舍设施

  宿舍生活是大专学生在课堂以外寻求全人发展的宝贵机会。有鉴於宿舍生活的教育价值,现时所有修读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课程的非本地学生均可入住学生宿舍。政府会以象征式地价把合适的土地拨予院校,及提供相当於建造工程费用75%的资助以兴建院校宿舍。今年二月,我们承诺额外提供1840个宿位以增加非本地学生入住宿舍的机会,让他们体验群体生活。

  上述的资助政策并不适用於修读自资课程的非本地学生。他们的住宿安排,是由院校与学生自行负责。在进行专上教育界别检讨的谘询工作时,本地院校一致认为,为吸引非本地学生(包括自资课程的学生)来港就读,提供宿舍设施甚为重要;而专上教育界别检讨督导委员会亦建议政府应协助院校为修读自资课程的非本地学生提供住宿设施。

  另一方面,中小学界别也表示有需要兴建合适的寄宿设施,以促进学生交流活动,否则难以在香港进一步扩大学术交流活动的规模。

  我们认同为非本地学生提供宿舍设施的重要性。曾议员提议以象征式地价拨地予院校兴建宿舍,以及容许院校把空置校舍改建为宿舍,将涉及政府土地用途及财政收入等问题。鉴於香港土地资源有限,我们会仔细研究建议的可行性。

(三)协助院校输出教育服务

  随内地社会及经济高速发展,内地学生对专上教育的需求亦不断扩大。香港的院校具备丰富的办学经验,而香港的学术水平亦达国际标准。香港的院校极有条件在内地,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高等教育课程。此举不但可提高香港作为区域教育枢纽的地位,更可为国家培育人才,及为在内地投资的港资企业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此外,香港学生亦可考虑到内地修读由香港院校开办的课程,在修毕课程后获取香港院校颁发的学历资格,这将为香港学生提供额外的升学途径。现时已有不少本地院校与内地院校合作办学,在配合国家政策的原则下,我们期望两地院校有更多合作发展的机会。

  教统局与国家教育部在2004年签署了备忘录,确认两地互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备忘录确认所有在内地和香港认可院校获取学位证书的人士,可申请到对方的院校继续升学。学位互认机制有助进一步加强内地与香港教育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地学生的交流。

(四)对外推广香港教育服务

  我们的课程在质素、国际视野和对学生的支援方面均享有良好的国际声誉。有关政府部门及机构会联同本港院校积极地向内地及海外推广本地的教育服务。教资会在2005/06学年亦设立了四千万元的配对资助,旨在提升院校招收非本地学生的能力,以协助院校对外推广其教育服务。特区政府在海外和内地的经济贸易办事处,亦协力推动输出香港的教育服务。香港贸易发展局在今年一月及三月,分别参加了在吉隆坡和首尔举行的教育展,亦将在今年九月参加於瑞士巴塞尔举办的教育会议,藉此向海外人士推广香港优质的教育服务。

结语

  上述的工作涉及政策及资源分配问题,需要多个决策局及部门共同研究及提出解决方案。因此,特区政府将成立一个高层督导委员会,研究整体策略及相关措施,以发展香港成为区内教育枢纽。有关督导委员会将由政务司司长出任主席,成员包括有关的决策局局长。督导委员会将会在短期内展开工作,我亦会向委员会反映各位议员就这个课题发表的意见。

  主席女士,发展香港成为区域教育枢纽,不仅切合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地位,亦有助提升本地学生的见识及国际视野,鼓励良性竞争,对提升本港人口质素及加强香港的整体竞争力尤为重要。政府当局会从多方面继续推动这个政策目标。

  多谢主席女士。



2006年6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6时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