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主网页
政务司司长「中国十一.五规划研讨会」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
******************************

  以下为政务司司长许仕仁今日(三月二十日)上午在「中国十一.五规划研讨会:香港的角色」上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郑(明训)主席、许(嘉璐)副委员长、郑(坤生)副主任、各位嘉宾:

  我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研讨会,和大家探讨一个与香港未来发展有重大关系,而大家都很关心的议题。

「十一.五」与香港的关系

   首先,我希望先讲一讲国家「十一.五」规划与香港的关系。基於「一国两制」的方针,国家「十一.五」并没有包含对香港的具体规划。但香港与内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国家未来的发展,包括在经济转型和与世界市场融合方面,都对香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让我们先看一看一些数字:

*  至今年二月底,共有340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集资,总集资额超过1,420亿美元;内地企业约占香港上市企业总数三成,市值占市场总额约四成;而在上月内地企业成交额则占香港交易所每日成交额约百分之五十六。

*  贸易方面,在2005年,内地与香港的贸易总额突破20,000亿港元,出口和进口均占香港的总额四成半。

* 投资方面,截至去年十二月港商在内地投资的项目,超过25万个。

  从以上数字可见,香港的投资空间、各行各业的发展、就业的增长,都和内地的发展牢不可分。香港如要持续发展,必须「背靠内地、面向世界」。香港不同行业,包括制造业、贸易、物流业、金融和商业服务等,都必须了解内地的发展和规划路向,以便及早作出配合,一方面可把握内地发展带来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为随环境不断转变而带来的挑战及市场竞争,尽早作出准备。

  香港面对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今天我想谈谈两方面。首先,香港能与内地优势互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於两地的产业结构不同,而香港在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贸易、物流及工商业支援服务等较具优势。但随内地经济逐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如现代物流业、金融、信息、商务等,我们须认真思考如何能够继续维持香港的竞争力及在区域的优势。

  另一方面,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将推展多项大型基建计划,包括在各省区发展公路铁路网络;在广东省内,广州将会发展成为地区枢纽;在港口方面,珠三角不少城市将会积极发展港口设施;而广州和深圳机场亦会不断扩展其规模及服务网络。面对珠三角城市这些基础建设的发展,而它们又在位置上较接近货流的源头,我们必须正视香港被边缘化的问题。

政府的角色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加强与内地的合作和协调。我们会加强与广东省、泛珠省区和其他区域的经贸合作。我们亦会加强与内地尤其是广东省在基建规划上的配合和协调,及早订定相应的策略及规划,以便香港可以更好地与区内公路和铁路网络衔接,使人流物流更通畅。我们亦会积极落实CEPA(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的各项措施,以降低贸易关卡,及为各行业争取商机。

  此外,我们需要了解中央和各省区所制订有关的政策,及订定我们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香港的发展能更好地与内地衔接,例如更有效地推动服务业利用CEPA发展,以便有关行业可按其商业考虑於内地营运。政府在今年於政制事务局内成立内地事务联络办公室及於成都和上海设立经贸办事处,都是为推动这几方面的工作。

商界参与

  当然,与内地加强经济合作并不可以单靠政府的工作,商界的参与亦是非常重要。自内地改革开放以来,不少港商利用内地经营成本较低的优势,在各省市发展制造业。随内地经济的发展,对服务业需求逐渐增加,香港不少专业人士和各行业亦在内地开业或进行投资,以开拓内地庞大市场的商机。

兼顾、平衡各界利益

  商界支持与内地加强经济合作的意向是十分清晰的,但我们不能忽视与内地经济逐步融合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在过去二十多年,由於制造业向内地发展,使香港经历经济转型,重心由工业转移到服务业,而工序、职位北移,亦令就业结构有所转变,低技术人士求职时面对重重困难。归根究底,这些转变源於两地成本结构不同,港商把工序转移到经营成本较低的内地进行,并采用内地更具价格竞争力的服务,其中一个最受影响的行业便是运输业。而现时其他一些服务业也正逐渐转移到内地发展,影响面变得更广、更深。

  事实上,香港不同界别、阶层,对与内地融合的看法不一致,未有共识,我们必须正视这问题,因为与内地融合的确会影响部分人士的生计。而政府亦已推出多项措施,协助他们适应随与内地融合而带来的转变,包括提供再培训课程及服务、技能提升计划,以及资助有志之士报读持续进修课程。

  另一方面,香港社会亦需理解到,与内地的经济合作过程中,在一些范畴例如个别城市的基建发展、在兼顾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方面、或者在规划方面,未必一定能够有两全其美、能全面照顾各方利益的方案。我们需要平衡各方面的考虑,眼於区域整体的利益,在互相竞争的环境中,以平衡各方利益为原则,尽量互相谅解,及采取互惠互利的态度,以共同推动整个地区的持续发展。

维持香港独有地位

  在与内地推展经济融合的同时,我们亦需要维持香港的独特地位。根据《基本法》,香港特区是单独的关税地区,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有关国际组织和国际贸易协定,并在金融和财政方面享有高度自主,这些都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我们的优势之一。我们必须维护这个独特地位。

  但另一方面,香港特区作为单独的关税区,必须对货物进出口实施若干管制。特区政府亦按《基本法》实行出入境管制。换言之,我们不能完全「拆墙松绑」,但为令货物和旅客的流通更畅顺,我们一直致力简化通关程序和改善口岸设施,令通关更便捷、更有效率。

在「十一.五」期间与内地共同发展的准备工作

  最后,我希望跟大家讨论於「十一.五」期间,我们应如何准备与内地共同发展。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香港发展金融、物流、旅游、资讯等服务业,保持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的地位。对於国家在这几方面的支持,我们十分感谢。同样重要的,是香港必须努力,提升我们在这些行业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及掌握如何可在内地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保持我们的优势。

  以金融业为例,香港有监管完善的金融市场及优良的国际网络,我们应加强协助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融资。另一方面,我们亦需明白,香港对於国际投资者的重要价值,在於我们能协助他们打开向北之门,开拓内地市场的庞大商机。若果香港不能继续保持这方面的价值,则会丧失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所以,我们必须准确掌握香港在国家及区域内的角色、和功能定位,加强我们的优势以促进国家的发展,亦同时为香港带来繁荣和进步。

  同时,我们亦需要加强与内地各主要省区的合作。由於地理的关系,香港与广东省的关系尤为密切。特别是与香港山水相连的深圳市,两地人民的相互投资、经商、工作、求学、旅游迅速增加;而深圳作为香港连接内地的陆上通道,每天处理高达390,000跨境人次和40,000辆过境车辆。而内地供港的食物,大部分源自深圳或经深圳输港。深圳对於香港的重要性,实在不言而喻。同时随全球竞争区域化的趋势,香港和深圳须思考如何进一步配合,共同推动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应尽量配合彼此的需要,和了解及协助解决彼此的问题。例如发展莲塘口岸以解决跨境货车於深圳市内造成交通问题的建议,对香港会有规划和环保的问题,但我们不应只眼於香港本身的利益,而应顾及我们最密切的邻居的需要。况且,设立新的口岸通道,会加强香港与粤东地区和邻近省份的连系,对香港亦有利。香港必须继续本这种与邻近地区互惠互利的精神,才可以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功能。

总结

  总括来说,内地在 「十一.五」规划下的发展,会为香港带来机遇,亦带来不少挑战。香港需要掌握如何作出配合和准备,例如如何加强香港在金融、物流、专业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的竞争力,及在人力资源上作出调整。这些不单是政府的工作,商界及社会各方面,亦须及早增加认识和思考。我相信今日研讨会的讨论,可让大家加深对「十一.五」的了解。我再次感谢大会的邀请,并祝今天的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06年3月20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1时20分

图片